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桑岁月     
父母亲终于经不住我们兄妹四人的劝说,同意从农村老家搬进县城居住。  相似文献   

2.
洞见岁月     
<正>因为旧居拆迁,爷爷和奶奶10年后又将面临一次搬迁。虽然新居离旧居不太远,但他们习惯了这个巴掌大的小院,以后去不了了,心里便锁上了一扇门。搬家前的几天,我和耄耋之年的爷爷开玩笑,问他是否舍得离开。爷爷羸羸一笑:在老家住了70年,不终究搬到县城来了么?再换一个地方,已经习惯了,跟着孩子住就好。我却从爷爷的淡然中品出几丝无奈和凄惶。爷爷在农村生活了70载,2006年,父亲为方便照顾二老,提出让二老搬到县城,被爷爷断然  相似文献   

3.
正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老干部党支部共有退休干部23人,其中党员20人。近两年,由于我个人身体的原因,党支部把一些组织活动安排在我家里开展,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把党支部当成家的幸福感觉。刚退休时,英额门镇的老干部人员不多,且大多数居住在镇里,所以组织生活大多安排在镇政府的老干部活动室。近些年来,随着大家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儿女们的要求和安排下,许多老同志把家搬到了县城。于是,我们把支部的组织活动安排到县城,大家每月定期集中  相似文献   

4.
孙燕杰 《党建》2009,(12):40-40
今年46岁的王俊岗原在乡下务农。1988年搬到河北青县县城,开个小作坊,承揽印刷的生意。  相似文献   

5.
<正>每当听到《松花江上》这首歌,我就会想起英勇的东北抗日联军,想起不甘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想起我的父亲刘运丰跟我讲的有关地下抗联交通站的往事……九一八事变后,我的爷爷刘振铎根据开展地下抗日工作的需要,把家从周家窑搬到了庆城县城(现庆安县),在西马路茂世恒胡同租了一间房子住下。听父亲说,那时家里常有"亲戚"来串门儿。每次来"亲戚"时,我爷爷总是  相似文献   

6.
正"在乡下住了大半辈子,交通不便,缺水少电……如今赶上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我们终于搬离了大山"。在册亨县百口乡平社组住了37年的杨才恩道出了村里几代人搬离大山的心声。"加上这一次搬进县城,已经是我第三次搬家了。第一次是2008年,我把老房拆除,搬进自己新修的两层小楼。第二次是去年8月份,因为寨子有险情,搬到临时安置点。第三次是今年7月份,因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直接搬进县城,虽然麻烦些,但  相似文献   

7.
高产羊     
某乡一把手何书记的二妹全家搬到了县城,临走时,把家里养的一只羊送给了他。何书记没有养动物的爱好,就把羊交给了食堂的厨师大李帮忙饲养。第二天,何书记刚刚起床,大李就端着一大碗羊奶送来。他说:何书记,这是您的羊产的,以后您就不用再买奶了,我每天给您送来。等大李走后,书记夫人说:大李这人不错,实在。  相似文献   

8.
正"没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平塘县塘边镇新店村的搬迁户鲁胜兵站在自家新开业的小摊旁谈起搬迁过程,仍然感慨万千。"种了一辈子地,我担心搬到县城找不到挣钱的法子,就迟迟不愿搬迁。"鲁胜兵坦言。但是,看着扶贫干部一次又一次到家里给自己讲政策、作动员,固执的鲁胜兵被感动了。"扶贫干部早就替我们想好了谋生的法子,那么多人在帮助我脱贫,我还有什么可顾虑的。"据了解,在塘边镇,全镇2017年  相似文献   

9.
<正>家书原文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我知道父母亲一向是通情达理的,对于女儿的行动,是不会有异议的,我之所以不别而行,这是女儿勇气不够的缘故……此去虽然千山万水,未卜安危,但是,以有用之躯,在有用之日,尤其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刻,正是青年奋发效力的时机。……走之前,我是难过极了,在每分钟内,我的心起着跌宕数次的矛盾冲突。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和弟妹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9)
正我是陈潭秋烈士的长子,但我5岁时就离开了父母亲,由外婆抚养,抗日战争时期流落到重庆,直到1949年(21岁)还生活在蒋管区,对父母亲仅仅留下一些稚嫩的、模糊的亲情记忆,没有受到他们的革命教育和熏陶。对于父亲的了解,源于解放后听与父亲共同战斗过的革命前辈的述说和他们所写的回忆文章以及有限的、残存的档案材料(父亲陈潭秋写下的少部分文章和工作报告等)。尽管如此,父亲在我的心目中仍是一个既伟大又平凡,可敬又可爱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我非常兴奋地拿起笔给贵刊写信,是想借贵刊一角倾吐我心中的肺腑之言和感激之情。 我是新疆农三师建筑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父母亲因病于1993年相继去逝,留下了我只身一人。父亲生前是公司的退休职工,母  相似文献   

12.
不走捷径     
记得在乡下读中学时,我被抽入县城参加考试,和我一同参加考试的优秀学生有好几个。乡下距县城有近五公里路,不通客车,步行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参加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考试那  相似文献   

13.
褒贬录     
正2016年2月,富裕县绍文乡胜利村农民党员杜黑龙搬到县城后发现,所住小区中的老年人居多,文化活动单一,便将自费订阅的《党的生活》《老年日报》等报刊装订后放在小区车棚一角,摆上桌凳,供邻居们阅读。许多老年人通过读报读刊不但开阔了眼界,还掌握不少养生知识,都夸他为小区  相似文献   

14.
京广铁路是我每年回到故乡的唯一通道.单位为缓解铁路动力严重吃紧的状况,春节只批准30%的人北上故里。每每轮到我时,我总是将极难得到手的车票让给同仁.只求总经理准我清明时节休假.不为什么,只为我的父母亲  相似文献   

15.
我从16岁就离开香港,去了美国上学。当时我是学校里面最年轻的大学生。去美国是我自己要求父母亲让我去的。当时我真的胆子很大,在美国我一个亲属都没有。我爸爸妈妈给了我机票以后,我以后再没有向他们要过任何钱。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1日,在湘中(现为娄底市茶元乡)农村一个贫苦的家庭中,一个婴儿迫不及待地呱呱坠地,这就是我。我的父亲非常高兴,说,这孩子的命真好,赶上了好时代,我们这样贫苦的家庭企盼祖国像旭日东升,繁荣昌盛,为纪念这伟大的时代和寄托我们祖祖辈辈的企盼,就叫他日升吧。从小,父母亲给我灌输的是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的思想;给我倡导的是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精神;要我崇尚的是为人正直、热爱集体、关心别人的风范。我由于耳濡目染父母亲的优良品德,从记事起,就宁愿自己吃苦也不唯利是图,有一…  相似文献   

17.
何耘  周立  张质 《当代党员》2006,(5):28-30
“叔叔阿姨:谢谢你门(们)的关心,现在,我和妈妈已经搬到福利院,这儿是我门(们)的心(新)家,你门(们)给我寄的钱我收到,清不要再给我捐了,已经够了,谢谢。”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08,(12)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行"来说吧。我小时候,出趟门儿可真不容易。我老家在界首,每逢过年父母亲总要带哥哥和我回老家一趟。那时没有高速公路,火车也未开通,早晨6:00从合肥出发赶早班长途汽车先去阜阳,马路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在青海省乐都县,是一个远离县城、极为偏远、大山深处的民族乡,我高中之前的学业是在这里完成的。上高中时我第一次走出了大山,感到县城太美了,有那么多的东西吸引着我。在我的记忆中,家乡风景如诗如画,  相似文献   

20.
李展腾 《世纪桥》2010,(16):62-63
<正>申莲玉,女,1919年生,朝鲜族人调查地点:哈尔滨市调查时间:2008年9月18日下午我1919年12月出生在吉林的延吉县,是朝鲜族人。在我8岁的时候,家人就带着我搬到了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