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秋芸 《今日海南》2009,(11):33-33
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中央电视台在1996年开办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算是一个真正的领航者,被喻为是“中国电视说话方式的根本变革”。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电视谈话节目的独特魅力来自于现场的不可预测性和随之变化的谈话。一个受大家欢迎的电视谈话节目必定有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需要主持人有把握驾驭整个节目主题和现场气氛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自我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
打开电视可以看到不少精彩的谈话节目,这些节目在给我们知识、感悟的同时,对于政治课教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课堂构成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材等课内外资源,其中,教材是载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一期成功的电视谈话节目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有针对性的话题选择、有创意性的活动策划、有优秀素质的主持人等。一堂成功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政治课,就像一期成功的电视谈话节目,要有好的教学设计,也要有优秀的执教者。一、节目策划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借鉴意义策划是谈话节目生命力的源泉。策划选题的时效而有深度,是谈话节目策划的重中之重。策划之重于节目正如教学设计之重于课堂,渗透新课改理念、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学设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电视娱乐真人秀呈现出井喷的发展态势。这些节目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过度娱乐化的负面社会效应。近年来,《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一批电视文化节目悄然崛起,被认为是庸俗娱乐节目的反击。对当下电视文化节目的整体特征及热播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化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4.
日前,贵州电视台携广州立白集团、贵州教育出版社就贵州卫视《中国农民工》节目新播出季及以该节目为内容的《中国农民工口述实录》一书的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农民工》节目是贵州电视台制作的目前我国唯一一档以农民工为主人公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到目前该节目已经播出了两年,完成了三个播出季。2009年4月3日迎来其第四播  相似文献   

5.
《郎咸平说》是近两年涌现出的一档颇受关注的电视财经评论节目,本文透过公信力这个视角分析了《郎咸平说》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探讨了中国电视财经评论节目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北京嘉实广告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于1994年,1996年推出影视系列节目《影视新干线》,1997年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大型电视系列短剧《新闻故事》,2000年推出人物专访节目《中国热点人物》……公司每天自制播出节目量达1.6小时,年营业额达2.8亿元,是中国最大的非电视刮制作销售公司。  相似文献   

7.
中国“脱口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口秀”是talk show的音译,原意是指电视中的谈话节目。自90年代以来,这种节目在中国茁壮成长,成为电视中比较耀眼的栏目。在80年代,谈话节目更多以单独访谈、一板一眼的形式进行。在近来的谈话节目中,却呈现了几种方向。对于一个电视普及不到20年的国家,电视栏目的成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1)
近两年,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处于蓬勃上升的时期。引进国外电视综艺节目的版权,借鉴国外节目的优良制作水准,加以本土化的改造也成为了当前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一种趋势。《奔跑吧兄弟》借鉴韩国综艺节目模式,并创新改良,进行本土化的改造,这给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以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被电视相亲节目征服了。"新一轮从西方克隆而来的电视相亲节目近来席卷中国大地,对中国的这种热潮,就连这类节目原产地美国的媒体《今日美国报》也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1995年度优秀广播剧的评选工作已经结束。这次各台选送的剧目题材广泛,思想性、艺术感染力较强,涌现出一批佳作。广播剧艺术在我国的发展至今已有70多个年头,它和整个广播事业一道经历了盛衰荣枯的不平凡的持续演进的历程。50、70年代曾经是广播剧辉煌灿烂的时代,涌现了大批优秀剧目,很受广大听众的欢迎。近几年,在遇到电视的挑战以及主持人节目的兴起,广播剧一度不怎么景气了。不久以前中宣部正式将  相似文献   

11.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全国各类电视节目中的新生形态,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究其根本,是"法"的作用在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突出的体现.那么,电视法制节目为何会吸引受众的"眼球",在上升到审美层次后它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本文研究认为,较之其他类别的节目,真实可信、教育感化和凸显大众意识等内容的有机结合赋予了电视法制节目以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时代潮》2001,(12)
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的电视专题片创作,经历了一个"表现自然风光——展示文化内涵——记述客观事实——各种风格共存、多种手段并用"的复杂发展进程。80年代是专题片大放异彩的时期,也是电视专题片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主要向广大电视观众展现我国壮丽的山河、古老的文化和对新时代的风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等,  相似文献   

13.
3月30日,国台办主任王毅接受台湾《旺报》的专访,就两岸商签ECFA提出五项利台措施,受到台湾舆论的高度关注。自专访3月31日刊出后,台湾媒体反应热烈,都在显要位置和热点时段发布相关消息,广泛报道王毅谈ECFA。电视政论节目也纷纷就此进行讨论。台湾舆论普遍认为,王毅主任谈话有助于消除各方疑虑,促进两岸商签ECFA。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2)
正大陆热门影视节目接力在台湾播出。继电视剧《琅琊榜》在台热播,广受关注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也登陆台湾。近年来,一些大陆优秀的综艺节目、影视作品"逆袭"宝岛,引发观看热潮。《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星跳水立方》和《全能星战》等节目,由于制作精良、创意吸引人,不少节目还有台湾知名艺人踊跃参  相似文献   

15.
孙慧 《新东方》2008,(7):61-64
“谈话”是人类最普通和最基本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谈话”以节目的样式出现,在公共注视的空间里呈现出新闻背后的新闻,或者个人的生存状态,这是电视给“谈话”赋予的新含义。一般意义上说,“电视谈话节目是指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  相似文献   

16.
《委员之声》和《建言》是苏州市政协和苏州市广电总台、苏州日报社合作,在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和苏州日报上开辟的专题谈话节目和专版。《委员之声》是2003年5月开播的,而首版《建言》是2004年7月与读者见面的,她们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广大政协委员和市民的关注和支持。市广电总台和市政协机关的同志告诉我,《委员之声》是收视率很高的电视节目之一,常有委员和市民在收看后打来电话谈一些感想,表达对节目的支持。民主党派的同志告诉我,他们不仅每期《建言》必看,而且将每期报纸珍藏。《委员之声》和《建言》也同样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在2003年江苏省第二届政协好新闻评选中,我市的《委员之声》第四期节目"择校收费大家谈",被省政协办公厅和  相似文献   

17.
谢洪宾先生是本刊聋人老通讯员。他以亲身体会写的这篇《电视手语新闻的困惑》对我国聋人手语工作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电视节目中加字幕或手语,曾是我国广大聋人群众千呼万唤的老问题,如今各大中城市的电视台纷纷开播手语新闻节目,本是一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手语翻译打出来的手语如何才能让荧屏前的聋人观众看得懂,让手语新闻节目起到真正的作用。像谢文中提到的一些具体例子在其他省市的手语节目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反映看不懂或根本不看的聋人不在少数。以前曾有人对电视手语节目播出的效果进行过调查,这个调查结果应是基本上可靠的。如何才能把这个节目办好,是需要残联、聋协、手语工作者认真研讨一番的。 中国手语出版发行以来,推广工作进行缓慢,各地方手语各行其是,是电视手语节目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如何把规范手语与当地地方手语很好地结合起来,办好当地的电视手语节目,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决不是派一位聋校教师或懂手语的残联干部就可以胜任大吉的。 希望在新世纪第一个年头,我们的手语工作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商务部 联合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 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对外资进入中国广播电视 节目制作领域做了具体规定。而在广电总局2004 年年初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国广播影视业发展的 意见》中,也已经包括对外资投资中国电视媒体  相似文献   

19.
海内外媒体关注"低保"会议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受到新闻媒体高度关注。这次会议的报道有以下特点:一是报道时效快。会议开幕当天中央电视台就在《新闻30'》节目中播报了会议新闻。当晚,中央电视台还在《中国财经报道》栏目里,播报了记者对范宝俊副部长的现场采访画面以及对目前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的分析和透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晚上也在《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发了消息。电视和广播新闻播出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打电话表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报道速度快,角度抓得准。二是稿件层次高…  相似文献   

20.
党性教育是发展培养党员的核心内容,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央电视台相继推出的《信·中国》《故事里的中国》《一堂好课》等文化电视节目蕴含着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是隐性教育、文化育人的实践样式。如《信·中国》节目中以"信"载道的内容和以"星"朗读的形式,是党性教育功能的电视化显性表达。充分发挥文化电视节目的党性教育功能,挖掘文化电视节目的隐性教育资源,为党性教育实践建设带来了启示,即坚持文艺育德理论的指导、坚持红色文化育人的路径、坚持叙事式的党性教育方法,从而为新时代推进党员教育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