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炜 《八桂侨刊》2005,(3):34-37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山水旅游城市,然而在历史文化旅游日益备受关注和青睐的今天,桂林日前较为单一的山水旅游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多方需求。我们应大力挖掘桂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明清时期桂林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桂林真正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级的山水旅游名城。  相似文献   

2.
秋游漓江     
前些年,我学会了一首歌,那就是“我想去桂林”,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这首歌在我的记忆里逐渐淡忘模糊,就在我和同事们登上前往桂林的火车时,记忆的碎片中整理出了这首歌,桂林,是我年轻的梦想,我想去桂林。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桂林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动员海外侨胞投身祖国抗战、同仇敌忾。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对海外华侨和归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广大海外侨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4.
崖上桂林     
奉少廷 《当代广西》2008,(17):58-58
人们都熟知桂林,也知道越南有个“海上桂林”——下龙湾,但未听说还有个“崖上桂林”。此话怎讲?  相似文献   

5.
水的华章     
彭匈 《当代广西》2008,(23):57-57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河流穿城而过。伦敦的泰晤士河,纽约的哈德逊河,巴黎的塞纳河,还有我们的桂林的漓江。相比而言,桂林城市不大,漓江也说不上浩瀚。然而桂林人的这条母亲河,自有她傲然于世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桂南散记     
人进广西,就走进了那幅巨大的山水画里。广西山水之美,古今美在了桂林,集万千宠爱于一处,桂林因此秀甲天下。人说广西处处是桂林,虽然有点夸张,但到广西走一走觉得此言也不虚!最近我和朋友从桂南游赏归来,就想告诉你一个欣喜,到桂南会看到美山水之岚韵呢!  相似文献   

7.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09,(16):17-17
“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桂林……”你对这首歌一定很熟悉吧。10多年前韩晓的一曲《我想去桂林》唱响大江南北,也把越来越多的游客吸引到美丽的桂林来。  相似文献   

8.
粟尚正 《传承》2008,(2):105-106
桂林传统城建文化的人文背景深远而丰富,秦凿灵渠使桂林城建文化实现了根本性变革。唐宋时期桂林城建文化风格特色形成,桂林风貌呈现山环水抱、自然天成格局。明清以后桂林城建文化从极盛走上衰落,经过艰难的百年探索,桂林城建文化终于走出迷失,开始重建自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桂林抗战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一书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最新成果。书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体现在对桂林抗战文化的概念的突破;对桂林抗战文化城活动的起止时间作了深入的探讨;对桂林抗战文化的含义有了新的概括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桂林旅游,人们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如画的漓江、美丽的刘三姐;一提到桂林的工业,很多人会感到惊讶:桂林也能发展工业?其实,桂林的工业基础向来不错,电子产品、橡胶制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均走在广西前列。  相似文献   

11.
桂林传统城建文化的人文背景深远而丰富,秦凿灵渠使桂林城建文化实现了根本性变革.唐宋时期桂林城建文化风格特色形成,桂林风貌呈现山环水抱、自然天成格局.明清以后桂林城建文化从极盛走上衰落,经过艰难的百年探索,桂林城建文化终于走出迷失,开始重建自觉.  相似文献   

12.
张秋红 《人民论坛》2010,(10):106-107
桂林是国际旅游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桂林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色食品开发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桂林市可以立足于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特色食品产业,进而推动桂林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桂林抗战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一书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最新成果.书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体现在对桂林抗战文化的概念的突破;对桂林抗战文化城活动的起止时间作了深入的探讨;对桂林抗战文化的含义有了新的概括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1995年,歌手韩晓的《我想去桂林》风靡一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那个年代,即便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中国人,也还在改革开放的淘金大潮里埋头打下。当人们心中的天平绝对倾向于工作挣钱而非享受时,旅游基本上就是个奢侈品。  相似文献   

15.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将近20年以前,歌手韩晓的一首《我想去桂林》,唱得多少人心里都痒痒,那是很多人的心里话。直到今日,人们还在时间和钱之间艰难地寻找平衡点,以求早点过上有钱有闲能去“桂林”的日子。  相似文献   

16.
覃静 《桂海论丛》2011,27(1):125-128
抗战时期,桂林的科学技术研究十分活跃,一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组建科技团体、出版科技读物、开展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抗战时期桂林科学技术研究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并阐明了抗战时期桂林科学技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1893年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国学大师。据记载,梁漱溟一生四次回过桂林,对桂林有着浓厚而难忘的乡土之情  相似文献   

18.
人之初的我,就听说遥远的地方有座桂林城,尽管不知道城市是什么,却莫名地十分向往她,竟让我想念得魂之飘飘。我曾捡到一个烟盒,烟盒上的画是一只小船停在一个小湖中,湖边有楼还有桂花树。我就把烟盒画当成桂林了,于是产生无边的幻想。某天在县城汽车站看到一个水池,水池有只小纸船,于是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我与母亲搭船上桂林城,船儿游呀游,可到桂林城了我们却怎么也上不了岸,船在原地打旋……从此,桂林就如母亲的柔情善意渗入我的血液。  相似文献   

19.
刘俊 《传承》2009,(6):158-159
抗战期间,漫画也跟中华民族一道历经着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侵略与救亡的抗争。桂林抗战漫画运动是桂林抗战文化的一个缩影。它的兴起与桂林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国际大背景下的国内政治环境以及漫画艺术自身具有的特性等因素分不开。  相似文献   

20.
南有灵渠     
船到兴安水最清, 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 船在青山顶上行。 这首清代才子袁枚的诗歌描绘了桂林兴安一幅迷人的画面。其实.兴安不仅自然风景美丽迷人,而且人文风光亦令人观止。许多人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多数人或许不知,桂林旅游,南有阳朔,北有兴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