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有人在研读鲁迅作品的时候指出,鲁迅先生对于国民性的揭示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外,还深刻地指出了国人具有一种不受限制的权力观念。那么,反映在对待自由的态度上是否也有类似的观念——不受制约的自由观呢? B、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对自由含有曲解的、从主观经验出发的自由观念。认为自由就是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完全“自由”的行为。就象洛克所说的:“各人乐意怎样做就怎样做,高兴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而不受任何法律束缚的那种自由。”如同在实行人治的君主制度下,君王具有无上的毫无制约的权力一样。认为自由也是绝对的。 A、这种绝对的自由观的产生首先是因为人们把一般意义上的人的自然自由混同于立法上的自由;其次,是缺乏对自由内在概念的全面的理解。我们所讨论的自由是法律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2.
康德主张,人们只有凭借理性的绝对命令约束感性的任意冲动才能达成自由;在他的见解影响下,人们也常常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自律”,甚至把二者直接等同起来,这种观点扭曲了意志自由和现实自由的真相。其实,从实然视角看,由于现实生活中因果链条和诸善冲突的影响作用,人们达成的任何现实自由,一方面都在于从心所欲的“随意任性”,另一方面又包含通过自我约束得以实施的“自律”因素,因而始终处在某种人们无法彻底消解的深度悖论之中。因此,如果我们否定了自由包含自律但又不同于自律而在于从心所欲的特定本质,不加辨析地将它与违心背欲的自律约束混为一谈,就会妨碍人们站在不同的应然立场上,处理和应对自由本身的这个内在悖论。  相似文献   

3.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还包括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怎样正确理解自由的意义,对于中学生思想教育至关重要。自由是一个美好的名词,它常常是人们热烈向往追求的目标。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多少英雄豪杰为之而献身。卢梭说“人生而自由”狄德罗讲:“自由是天赋的东西。”裴多菲的著名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兼可抛。”但自由到底是什么?大多数青少年并没有真正弄清楚。比如今年元旦前后,一部分大学生上街游行,面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请中学生谈一谈各自的看法,有些学生则认为:游行是宪法賦予公民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相对的。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毛泽东曾在一首词中写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鹰在空中奋飞翱翔,鱼在水里活跃畅游,是何等的自由自在。试想,如果让鱼离开水域,鹰离开天空,它们会有自由吗?再如,风筝在蓝天下自由翱翔,一旦失去线的牵制,又将会怎样呢? 有人说:“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欢怎样就怎样,谁也管不着。”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同时又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权利。”假如人人都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5.
人作为个体存在和“类”存在的有机整合体,是一种实践性存在物,现实生活世界体现出人的本体性存在。马克思探究人的存在,最终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这里的自由不单纯是“个体”自由,更表现为一种“类”的自由。在与萨特思想进行比较的同时,更进一步揭示出自由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平等与自由     
一般来说,平等与自由是紧密相连的,不平等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卢梭所说,“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自由,平等亦没有意义。奴隶们争取的既有平等,也有自由。“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还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服于我们的意志;如果屈服了,那就不是服从公约的法律了。做了主人的人,就不可能自由”(卢梭)。当一个人在法律上位于另一个人之上或之下,他们之间就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使他们双方都失去了自由。作为政府,“必须同等地关心和尊重人民。它决不应该认为某些公民因为…  相似文献   

7.
《细雨中的阳光》通过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南方小城的爱与被爱的故事,表达了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自由。这正切合了当下“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题。好在我们开始进入法治社会、现代社会,并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现代法学的思想告诉我们,人的自由,不仅是整体人类的自由,我们更要个体的自由。自由和权利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个体的自由,权利就无从实现和落实;即使有了权利,没有自由的支撑,权利也不会牢固和持久,并且,权利会最终丧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8.
自由意志     
李淼 《小康》2018,(10)
正自由意志的意思是我们做决定的能力没有完全被约束,我相信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自由意志。今天,自由意志这个问题成了一个科学问题。最近和人聊天,话题换了几个,最后总要切换到一个话题上: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毁灭我们自己?我的回答是,不会。当然,我的这个回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一个需要辨证视之的话题。何为自由?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说,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自由就是表达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概括地说,自由就是可以做任何不影响别人自由的事,同时也为自己的任何行为负责。也就是说,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绝对的自由”,自由也是有边界的。自由的边界就在于不能侵害到他人的权利。自由是人类最高的追求,但如果自由没有任何边界,那么自由本身也成为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0.
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 文明行为,文明素质,首先要靠教育,靠“自律”,但在尚未形成社会风气的时候,还必须严格管理,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等机制约束。对于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做了怎么办,要有明确界定,要建立起相应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使“他律”不断转化为“自律”。 先进性和广泛性 没有先进性,就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没有广泛性也不行。对社会来说,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要求,应当是多层次的,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对象、不同行业的要求也应是不同的、具体的。提出的要求能够做到,可以鼓舞信心;要求过高,做不到会挫伤积极  相似文献   

11.
有一些中学生对‘咱由”有一种偏见,认为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高喊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放,两者皆可抛。”摆出一副誓与“自由”共存亡的架式。谁若是侵犯了他们的“自由”准跟你完不了。于是,自由像一张通行证,成了他们的护身符。自习课大吵大闹是他们的“自由”,老师同学不应该管也管不着;把头发抹得油光发亮,打扮得像个花花公子,老爸老妈管不着,因为这也是他们的“自由”。可是只要我们稍微静下心来想一想,便会产生怀疑──这真是自由吗?字典给自由下的定义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的意志活动…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体的排他性问题是自由的根本问题。历史上,自由主义对此问题并没有能给出彻底的解答。马克思继承自卢梭到黑格尔对自由主义批判的传统,试图彻底解决自由的根本问题。他先对自由主义的原子个人主义进行批判,以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进而使自由从“物化”嬗变为“人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三个步骤,从终极意义上解决自由主体的排他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人的自由     
祝勇 《北京观察》2000,(7):48-51
自由是文人的立身之本,所以他们才说:“不自由,毋宁死。”这话的意思是说自由很重要,尽管话音落处,谁也没有去死,即使在最不自由的年代,也有办法“苟全性命于乱世”,活得津津有味。这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文人真的都死光了,这个世界还不知是什么样子,而本文的主旨,亦非教导文人怎样死(据说这类人在国外已被判刑),而是探讨怎样活。与活比起来,死毕竟是容易的。《北京文学》曾经请我写“世纪留言”,当时我因忙于写一本书,没有给他们写,但我心里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希望在21世纪,文人都能自由地  相似文献   

14.
自由,从古至今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伟大目标和理想,更是一代代哲人们醉心思索、困惑不解却又流连忘返的永恒主题。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的黑格尔哲学,自然要关注自由问题。正是以自由概念为核心,黑格尔建立起自己庞大、深邃的自由学说。黑格尔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因此,考察其产生过程和理论贡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首先,黑格尔自由观是近代文明的产物,是哲学家进行现实批判与理论批判的思想成果。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他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黑  相似文献   

15.
《莱茵报》时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起点”,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自由”无疑是这一时期马克思关注的主要问题。然而,当前学界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自由观的部分认识有待澄清:误认为马克思是一位自由主义者,误认为马克思此时仅仅追求新闻出版自由,误认为马克思此时仅仅希望通过理想立法来实现自由。这些有待澄清的认识往往忽视了“自由”与“自由主义”的区别,忽视了马克思在这一时期一以贯之的物质关切与建构思考。马克思这一时期对自由问题的理解已经表现出对自由主义的不满与超越,他批判消极自由的狭隘性,初步显露出阶级分析的方法,并提出“真正的自由主义”以彰显自己自由观与自由主义的区分;同时马克思已经开始涉及对物质利益的考察,初步构建了全新的权利-能力型自由,强调自由的实现能力与物质基础;最后他还呼吁善法的构建与法律承担者的责任,并开启了对社会改造的自由实现路径初步认知,开始向共产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是西方流行较广的一种哲学思潮。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所宣扬的自由观,在青年中有过某些影响。究竟怎样看待存在主义的自由?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发表过一些文章,但从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上对此作全面的剖析,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讨。存在主义自由的荒谬性表现为自由的泛神性、宿命性和非现实性。这些特点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概念自身的演变中体现出来的。本文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释和评价了存在主义自由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说明了存在主义自由的逻辑结构向自由的人格结构过渡的过程,对存在主义自由给青年思想中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 古时候,一位学者向禅师找寻禅的真谛,他总是觉得禅师对他保留了很多东西,没有倾囊相授,于是牢骚满腹。有一天他们俩人来到后山的小径散步,突然禅师问学者:“你闻到月桂花的香味吗?”学者回答“闻到了。”于是禅师微笑着说:“看,我并没有保留任何东西不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就是要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全面发展”,丰富和发展生活内涵,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文明;就是要克服社会关系的“狭隘性”,革除社会关系的“对抗性”,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9.
彭薇 《前沿》2005,(4):140-142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理性”、“广博性”、“以自身为目的性”是自由教育的精髓。自由教育本身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它对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影响十分远大,尤其对引导今日我国大学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大学是什么;大学的职能及人才培养在大学中的地位;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应如何培养理想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自由有丰富的内涵。人们从要求摆脱奴隶覊绊到要求消灭资本压迫,从探索内心自由到追求行动自由,从要求个人自由到要求社会自由,从倡导经济自由进而倡导政治自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特别是在近代,西方许多思想家从实际出发,对自由作了不少富有启示的解释,研究他们的认识成果,有助于我们对自由的进一步探索。近代西方思想家的自由理论,是在反封建、反神权的斗争中提出来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经济,冲破封建束缚团结广大群众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