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构成了他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关于这个问题已成定论,人们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引起人们意见分歧的主要焦点是:“道”究竟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呢,还是产生天地万物的原初物质?换句话说,老子的“道”是客观唯心主义还是朴素唯物主义?世界在本质上是从某种混沌中产生、发展和形成的东西。但人们对这一既成的宇宙客体的认知却不象它本身的存在那样确实。人们往往从自己所处的立场、角度和层面去观察、认识。老子的哲学思想尤是这样,较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东方哲学第一人,他在他思想体系中向我们讲述的生存法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下,由各种原因造成的"现代疾病",使人们在新时代里正在遭受各种精神问题和安全问题的折磨,更糟的是社会生活也变得繁纷复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些,我们应该向老子求教,因为道德经里已有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一口之间,唇、齿、舌紧密相连。有两个成语典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是“齿亡舌存”和“唇亡齿寒”。《说苑.敬慎》里记了一件事:老子的老师常纵有病,老子去看望他。常组以“过故乡下车”、“过乔木而趋”等人生经验教导老子,要他领悟做人的道理。然后,老师又张开口让老子看,问他:“我的牙齿都掉光了,而百头还好好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上老子心领神会!回答说:“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就是说舌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柔软,牙齿之所以没有了,是因为它大刚强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道法自然”及其现实的可鉴性邹华玉“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老子为周王朝统治者所设计的行为准则。老子是主张“以道莅天下”(《老子》第60章。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章数)的,认为道的根本属性及功能是“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他提出“侯王若能守...  相似文献   

5.
杨凤仙 《学理论》2010,(21):92-93
老子,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一位伟人。他在世界上较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千百年来的世人提供了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独特视角。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奇人,为人处世卓荦不群,在当时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虽然历史已跨越千年,但老子的思想和精神由于早已融入中国式的生存、生活活动里而至今犹有极强的穿透力。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读书札记诠译(续一)——出入佛道 (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首推老子说起道家思想对毛泽东文化心理的影响,自然首先要想起春秋末期的老子及《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统共虽只有5000言,但其内含却很丰富、深奥,是旧时学子的必读书籍之一。毛泽东青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即已非常熟悉,在他的《讲堂录》里便记有:  相似文献   

7.
牛新春 《理论参考》2008,(11):52-53
美国的生命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不要因一时、一地、一事而轻言“美国衰落”。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2)
杨朱与老子之间存在师承关系,杨朱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片面发展。由于他的思想具有颠覆性,在战国初年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孟子严厉批判的对象之一。在先秦典籍中,他的思想被归纳为"重生""贵己",这正是老子"以自为本"的本体论在人生领域展开并发展的结果。在战国初年的时代背景下,杨朱"重生"思想对于身的重视和他对当权者不配合的态度是一种反抗姿态,这意味着个体意识的觉醒。杨朱后学将杨朱重生思想从一种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的进步思想变成一种技术性的卫生之学。如果说杨朱对于老子是片面的、极端的发展,杨朱后学对于杨朱则是庸俗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尊道而贵德--对《老子解读》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道家创始人的老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千百年来,世人为老子的道所吸引,一直在不停地谈道论道进而践道行道。然而,人们不禁要问“道”:我们究竟知“道”不知“道”?知“道”什么?何以知“道”?兰喜并副教授的《老子解读》对此作了  相似文献   

10.
论道     
吴琼 《学理论》2013,(7):46-47
"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把"道"作为世界的本体。《道德经》以老子的"天道观"为出发点,进而推及人道观和治道观,使其成为一部探索宇宙、人生、国家治理方面的书。从天道、人道、治道三方面对老子的"道"的思想进行浅析,以更好地去理解老子的这部大作。  相似文献   

11.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启示山西大同糖厂党委书记杨英光韩非是我国战国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与李斯同为苟子的学生,但他没有师承苟子,而是继承了商鞅等人的法家思想,吸收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从而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孤愤》、《五蠹》等著作受到...  相似文献   

12.
石欣民 《学理论》2010,(26):102-103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哲学思考。当代哲学家贾尼·瓦蒂莫认为,存在是生命运动的本身,因而存在就是历史,是有限的,"存在在时间中延展,在变动,在生生灭灭。"换句话说",存在成为时间,或曰历史。"[1]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哲学的研究将有利于一般哲学问题的解决和深化,更有利于对历史的理解。但由于历史哲学自身的复杂性,人类对其认识是较晚的,而且颇为艰难。试通过比较的方法揭示老子、孔子各自的历史观,及其对后世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人     
《求知》2017,(11)
<正>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列子·天瑞》【释义】天地没有万能的功效,圣人没有万能的本领,事物没有万能的用途。【作者简介】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本名列御寇,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相似文献   

14.
用人     
《求知》2017,(11)
<正>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列子·天瑞》【释义】天地没有万能的功效,圣人没有万能的本领,事物没有万能的用途。【作者简介】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本名列御寇,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相似文献   

15.
若楠 《学理论》2008,(1):78-79
一座城市依赖冰雪来书写它的历史,延伸它的发展,繁衍自己的子孙,开拓美好的家园,创造无限的生机,这对于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们是无法想像的。雪在这里被喻为“天降的曼娜”,意思就是神赐给人间的食粮。也有人说。雪是天降的书信,把幸福播洒给雪下生活的人们。这样的美好祝福和自然资源,在这座城市初建伊始并没有被充分地意识到。当人们与雪同行,  相似文献   

16.
于洋 《学理论》2009,(8):17-18
老子之“德”是法自然之“道”的具体体现,是以律己、谦恭和贵柔为主要内容的。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内心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所以,重新审视老子“德”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璐 《学理论》2013,(24):53-54
老子以"无为"、"无事"、"无欲",一向给人以消极避世的印象。所谓"无为"、"无事"、"无欲"并不是真正的无所作为,而他自己只是从遵循自然规律的角度反对强作妄为。事实上,老子是非常积极的、有为的、入世的,用老子自己的话说,就是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将老子纳入研究视野,并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三点界定:第一,在立言宗旨上,老子主张不仁、能忍,与以仁为宗旨的孔子思想截然相反。第二,在人生哲学上,老子不为名利,与孔子的尚名主乐背道而驰。第三,正是对老子立教宗旨不仁、能忍和人生处世不为名利的认定使康有为确信老学与孔学处于争教之中,同时也注定了他对老子和老学的否定评价。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10)
在当前物质飞速发展,人们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落地生根回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梳理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回归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可以分为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为道法自然、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观、人生观和修身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培养圣人。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而精神危机却日渐显现。欲从老子的《道德经》谈起,论述老子的道与德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德是人类心灵品质的最高层,因而《道德经》中的道德是人类精神的最高信仰。这些道德就是源自于自然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