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我和丈夫于1995年7月相识相恋,1997年登记结婚,2000年生育儿子华华。2002年我们购置了一套房屋,产权登记在一家三口名下。后我们夫妻感情日益淡化,现我要求离婚,不知该房屋应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2.
辛祥 《检察风云》2012,(6):54-55
儿子离了婚,父母懵然不知,竟然将一套价值数十万元的房屋赠与儿媳。如今房屋已经过户,儿子离婚的真相浮出水面。儿媳变成前儿媳,这亲情赠与该咋办?儿媳离婚不离家时间回溯到2004年5月1日,这一天,对于生活在湘西南某县城的丁家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年近六旬的丁瑞平、刘秋梅夫妇忙里忙外,张罗着办了二十桌酒席,把儿媳妇赵莹娶进了家门。新郎丁小华是丁瑞平、刘秋梅夫妇的独生儿子,曾有过精神病史,而这也让老两口心里多了一丝担忧。儿子儿  相似文献   

3.
沪家解忧     
我和丈夫2006年登记结婚,2008年育一女,2009年购置了一套商品房,该房屋登记在夫妻双方及女儿三人名下。现双方因感情不和,已诉讼离婚,但不知法院会如何分割该房屋?  相似文献   

4.
房屋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的重要制度,它具有维护房屋产权静态安全和保障房屋交易动态安全的功能,房屋登记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真实权利人权利是否受到保护,而且关系到行政登记制度的公信力,但房屋登记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此次调研是在对房屋登记实际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房屋登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房屋登记制度的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10,(6):57-57
法官:我与丈夫于1995年登记结婚,2006年购买了一套商品房,该房登记在丈夫名下。最近一两年,我俩的感情开始恶化。我的一位朋友亦告诉我,房屋的所有权以登记为主,产权证上登记的所有权人是谁该房屋就归谁所有。因此,我非常担心一旦我俩离婚该房就会被法院判归丈夫所有。请问: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就属一方所有吗?  相似文献   

6.
原告吴泽芳、王慧琼夫妇生有一女四子,1983年建造瓦木结构房屋一间(一厅二房),大儿子结婚时原告安排其居住该房屋的东房后半眼.二儿子结婚时安排居住该房屋的西房后半眼,三儿子吴维如(本案第三人)与利美珠(本案被告)结婚时,原告安排其居住该房屋的西房前半眼(即现讼争之房屋),四儿子未婚,居住该房屋的东房前半眼:女ALE出嫁:虽然,原告三个儿子已结婚.但至今尚未分家。第三人吴维如与被告利美珠于1994年8月15日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儿子,  相似文献   

7.
房屋登记的产权人明明是朋友夫妇,却非要说是自己出资以朋友夫妇名义购买的,要求主张对房屋的所有权。那么,在"物权至上"的今天,凭手中仅有的证据,能否讨回房屋?这一命题,在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权利主张人却偏偏不服输,打了一场不可为而为之的官司。而本案的发生,为那些规避房地产住房信贷政策者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背景下,农村房屋物权登记的特殊性应当受到一定的重视。农村房屋在物权公示方法和物权变动模式上与城市房屋并不完全相同。农村房屋在物权变动中的特有形式决定了农村房屋登记不能完全固守"房地一致"原则。对农村违建房屋的登记申请也应根据不同的情形分别处理,而不是全部"驳回登记申请"。  相似文献   

9.
问:我是金秀县某高中的退休老师。2005年,我和老伴在柳州购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当时是以儿子和儿媳妇的名字登记房产证。但首付款、房屋装修及以后每月的按揭款都是我和老伴出,共计17.83万元。现在儿子闹离婚,媳妇说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她有权利分得一半财产。请问:这套房屋的产权归谁?读者张有德  相似文献   

10.
王海燕 《人民司法》2012,(20):107-109
【裁判要旨】申请人向房屋登记机关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情况,即使被诉房屋登记具体行政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也要对被诉房屋登记行为进行全面审查,查明诉争房屋的真实情况。登记结果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予以撤销。  相似文献   

11.
江文杰 《法制与社会》2012,(15):37-38,49
房屋登记行政诉讼过程中,第三人以自己属于善意取得为由,要求先解决善意取得民事争议,中止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在提起撤销房屋登记行政诉讼的同时又提起房屋确权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第三人主张善意取得的,当此类涉及房屋善意取得的民行交叉问题出现时,应该先通过行政诉讼审理房屋登记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一、案情介绍 2011年11月.当事人韩某就继承其女儿吕某的遗产一事向我处申请办理遗产继承公证.韩某提供了吕某的死亡证明、吕某与前夫刘某的离婚协议书、房屋所有权证书等材料。经承办公证员核实查明:吕某与刘某原系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二人共同购买了一套房屋.该房屋登记在吕某名下。  相似文献   

13.
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申请应提交材料的范围是严重困扰房地产登记实践的一个问题。繁杂的、"搭便车式"的申请材料提供要求导致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办理存在诸多障碍。在房屋已合法转让的情形下,这一问题更演化成"小业主办证难"问题,形成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这一难题的解决既涉及对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制度功能的正确认识,也涉及行政法理论中的信赖保护原则在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申请材料提交制度中的正确应用。立法及实践有必要在厘清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国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应提交材料的范围并妥善解决与此相关的一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中,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制度与"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冲突很大,本文在分析二者适用性强弱后,得出没有经过登记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没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买卖可以击破未经登记的房屋租赁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动产物权纠纷大幅增加,有关不动产行政登记案件也随之增多。而我国有关不动产登记规定散见于各项单行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各种规定之间也不尽一致。如何审理不动产行政登记案件,合理处置不动产行政登记涉及的民事争议,是目前行政审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不动产行政登记案件出现较多的房屋行政登记案件,结合颁布的《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屋登记办法》等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针对房屋登记在司法审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董怡 《法制与社会》2010,(21):47-47
2008年出台的《房屋登记办法》以《物权法》为依据,对预告登记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该规定能够有效防止"一房二卖"现象,有利于保证约定期内交易关系的稳定,但是依然存在进一步完善之处,本文据此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有位当事人于2003年与其母在我处办理了一份房屋赠与合同公证。内容是当事人的母亲将其本人所有的房屋赠与给当事人所有。前不久,当事人母亲去世了.她拿着赠与合同公证书到房产局办理房屋转移登记时。被告知要赠与双方当事人同时申请办理转移登记,鉴于赠与人已去世,要求先办理继承公证后再申请办理房屋转移登记。  相似文献   

18.
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房屋并办理了登记,真实的房产权利人主张撤销房屋登记,而第三人主张善意取得相关房产权利时,善意取得制度在房屋抵押登记行政案件中是否适用、如何适用,是法院在处理本案中所考虑的主要问题。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理论基础、事实条件、法律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赵锋 《中国律师》2014,(9):74-76
正一、一起案件引发的思考张甲之子张乙持张甲的虚假身份证明到公证处办理了张甲委托张乙出售其房屋(以下简称涉案房屋)为内容的公证书。张乙以张甲委托代理人的名义与李甲订立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李甲从张甲处购买涉案房屋,并同时向房管部门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经审核后,房管部门向李甲颁发了房屋所有权证(以下简称被诉房产证)。此外,李甲在购买涉案房屋时向工商银行贷款,并在被诉房产证上设置了房屋抵押登记。后张甲向公证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已于2010年8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91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1月18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贯穿始终的灵魂为为民司法的宗旨,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房屋登记机构登记行为,保护物权,统一司法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