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峰 《理论月刊》2005,(10):171-174
建筑企业文化精神源于企业的创新,而企业的创新往往受到企业机制变动、核心资源转变以及环境变化、理论变革等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和外界条件的双重影响,现代建筑企业文化精神的培育需要具有新的创意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企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从业人员数量庞大、生产效率低以及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弱等方面,这是中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为此,应从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制;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促进中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SWOT分析:基于WTO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张意翔 《理论月刊》2010,(6):156-159
以进入WTO后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的环境为背景,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具备的优势、弱点和面临的机遇与威胁。结论认为,进入WTO后中国建筑企业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在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遇到很多威胁。为了促使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以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战略和措施:从提高国际市场应变速度、改进人力资源管理、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来调整建筑企业的竞争策略;从建立统一的行业组织、进行不断的制度创新、鼓励承包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等方面推进建筑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现状出发,在波特等人提出的竞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建筑企业国际化双钻石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国际化战略.结论认为,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战略和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提高国际市场应变速度、改进人力资源管理、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来调整建筑企业的竞争策略;从建立统一的行业组织、进行不断的制度创新、鼓励承包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等方面推进建筑业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罗荣桂  周全 《理论月刊》2009,(5):169-171
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和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中国建筑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鉴于此,中国建筑企业掌握国际竞争中博弈原理非常重要.本文运用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了建筑企业对于在未进入的市场以及占领了的市场中如何击退竞争对手和获取最大利润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部分国外著名大型建筑企业2002年的财务数据,通过中外大型建筑企业的比较和财务分析,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拓展经营提供借鉴。 一、企业资产分析 本文侧重于从企业的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资本保值增值这三个方面对中外大型建筑企业进行对照比较,从表:(单位:亿美元;百分比率%)  相似文献   

7.
《湖北政报》2009,(1):8-9
<正>鄂建[2008]144号为了进一步维护我省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加强对外省建筑业企业进入我省承揽工程、进行建筑经营活动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湖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政协委员队伍中有不少优秀的企业家,他们一方面勇于开拓,创新发展,稳健经营企业。另一方面,肩挑责任,热心公益,尽己所能回馈社会。省政协委员、苏鑫装饰(集团)公司董事长金鑫南就是其中一位。创新发展做强企业改革开放之初,金鑫南怀揣创业梦想只身闯荡上海,之后回到家乡创办了江苏苏鑫装饰(集团)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由一家只有两万元资产的校办企业,成长为从事建筑幕墙设计施工为主业的现代综合大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当代建筑的人文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建筑活动中,开发商的纯商业动机和行政长官的政治目的及大众文化带来的“重实践,轻理论”倾向使得建筑忽略和遗忘了人,偏离了其目标。只有建立建筑活动的人文尺度,蓬勃兴起的建筑业才能真正体现其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傅阳 《江苏政协》2013,(2):32-32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量增大,建筑垃圾急剧增加。尽快采取措施,缓解垃圾围城现状,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主要为:一是堆场面积缺乏。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需要企业有足够的堆场,而目前一些城市开展资源化利用的墙材企业用地规模都较小,无法满足建筑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田麦久1940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1982年获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体育博士.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训练学会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受聘于清华大学等21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3.
14.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5.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7.
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看,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高校课程体系具有必然性。我国高等教育原有的“层级构造模型”课程体系形成于20世纪中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经历了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素质教育”取向的课程改革,但仍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架。要使我国高等教育真正从专业教育模式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就必须重新改造高校课程体系,构建全新的“板块构造模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9.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入影响与渗透,社区正日益成为每一位市民生活的重要空间,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同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联。在许多居民生活小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样的标语牌随处可见,反映出人们已开始意识到社区居民同社区之间的双向依存关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游离于社区建设之外,缺乏对社区的亲近感与责任感;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存在某种偏见,激发不起工作热情;而有些确实愿意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居民,却又不知从何着手。上述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