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侨园》2017,(Z1)
正想移民到美国,办理移民签证的时候,往往会碰到拒签的情况,但是又不知道要如何去避免这类事情发生。现在给大家大致归纳以下几方面:1.经济方面的原因这是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因为是申请者无法证明,自己进入美国后不会成为美国公众的负担,或者是谋求工作而未能获得劳工部许可的人。每个签证申请人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拥有足够  相似文献   

2.
茗贺 《侨园》2011,(5):49
西班牙劳工部发言人日前宣称,政府将对家庭团聚的申请进行重新审查,对那些收入不足的申请进行再评估,最终的目的是把那些收入来源不足的申请全部拒绝掉。根据草案的新规定,提交申请家庭团聚的人,不仅要证明自己现在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还要证明在从提交申请之日起未来一年内也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这就意味着,如  相似文献   

3.
要获得赴美国的商务或旅游签证,申请人必须证明其短期进入美国的目的仅为旅游或短期商务活动,有合理的旅游目的,有足够经济能力支付申请人旅游和在美国期间所需费用;在国外有不可放弃的居住权;有短期停留后必须回国的不可分割的社会、经济和其它关系.  相似文献   

4.
祝慧  孔华 《理论参考》2008,(4):24-24
房价走稳,金融体系将稳定 记者:美联储将利率降低75个基点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的可能性是否降低了? 格林斯潘:对于美国经济,我的看法是美国经济衰退、经济萧条的可能性是50%.但目前还没有很过硬的数据可以证明经济恶化。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四:一是民族精神是经济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二是教育发展是经济腾飞的动力;三是民主改革和美国的扶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朝鲜战争为日本经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6,(1)
正去美国不管是因公还是因私,都需要办理签证并且要面签(免面签的续签除外)。签证官会假设所有人都有移民倾向,你要做的就是准备充足的资料和证明,向签证官证明你到美国后不会"跑路"。除了把资料、证件准备齐全,你还能做些什么来提高自己的签证通过率呢?美签面试小技巧1.旺季签证更容易。旅游旺季来临前是签证的小高峰,签证量比较大,签证相对会更好签。淡季签证量少,签证官有足够的时间审查和较真。2.尽可能预约周一、周五面签。有网友做过美国签证通过的粗略统计,预约周一、周五办理签证,成功通过的几率要大  相似文献   

7.
美美 《侨园》2015,(Z1):61-62
一、具有移民倾向者申请人有移民倾向是签证被拒最常见的理由之一。美国政府并不鼓励有人假借留学的名义暗渡陈仓,移民美国。因此签证官会从各个角度考察你是否有移民倾向。申请人在面签时除了要准备合情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毕业后的打算外,必须向签证官证明本人无移民倾向。处理方法:要强调自己有足够的理由"学成回国",中国对你拥有不可阻挡的"约束力和吸引力",譬如说,在国内拥有自己的不动产、银行存款、汽车等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台军售问题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美国在台湾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二是可以攫取巨额的经济利益,三是意识形态因素在起作用,四是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及台湾当局图谋分裂分治等。  相似文献   

9.
德贵 《侨园》2013,(12):27-27
<正>来美国多年,我在华盛顿、旧金山等几个城市都呆过,我在华人圈里发现在美国的华人对购车的习惯很有"讲究"。按照来美国居住的时间早晚,人们习惯上把美国华人分为老华人、新华人和中年华人三大类。由于他们的出身背景、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各异,因此在用车习惯上也有差别。美国老华人大都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他们有的在美国出生,有的小时候就移民到了美国,也有一些是年  相似文献   

10.
杨小明 《学理论》2013,(13):92-93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尤为引人瞩目。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社会制度不同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必须实事求是地回答青年学生的好奇、疑虑和困惑。应该帮助大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正确分析和解答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正确分析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1.
单一农业社会的人口是稠密而不流动的,个中原因也应该从单一农业经济方式本身来寻找。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为解决国内就业问题,推动经济增长,在国内消费投资疲软和财政赤字不断加大情况下,美国希望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提出了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观点,目的就是利用世界力量来帮助美国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 想中居首位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所需的生产要素的配置是通过投资来实现的,投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因此,一般地说,实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首先是要保证有足够的投资。而要保证有足够的投资,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必须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良好的投资条件。下面主要以鹤岗市为例进行阐述。 发展经济所需的投资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本地区内部的投资…  相似文献   

14.
张新宝 《团结》2006,(5):27-29
什么是垄断垄断是与自由竞争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排斥、限制竞争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垄断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竞争的对立物,是一种排斥、限制竞争的经济力量;二是一种有组织的联合性行为;三是垄断者谋取的利益靠操纵市场或者独占市场实现;四是一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垄断大致可以区分为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经济性垄断是指市场主体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或者通过联合组织或合谋等方式,限制、排斥或阻碍市场竞争的行为。而行政性垄断则主要指地方政府、政府经济主管部门或其他政府职能部门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从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这一基本思想出发 ,阐述开发人才资源与发展重庆经济的密切关系 ,探讨开发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一、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全部人类的历史和当代的实践都证明 ,最基本的生产力是人 ,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 ,特别是掌握了一定文化、科学和技术的人才及其群体构成的人才资源。2 0世纪 6 0年代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 ,从长期的农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发现 ,从 2 0世纪初到 5 0年代 ,促使美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人口数量或资本数量的增加 ,而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舒尔茨提…  相似文献   

16.
《理论参考》2008,(11):63-63
张新文在凤凰网-财经2008年10月29日撰文指出,1、中国经济是以储蓄消费、能力增长的需求和自由资产投资为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实体经济带动虚拟经济,因此美国经济泡沫的破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的。中国有13亿人口。他们正在努力通过自己的奋斗,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只要制度合理,政策对头。价格科学。每年将有成百上千万人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以新的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市场的繁荣,我想这是中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天我去美国参加美中经济讨论会,对美国当前经济又作了一番考察,了解了一部分美国朋友对里根经济政策的看法。许多人断定“里根经济学”必然破产。他们称里根经济政策是劫贫济富的战争经济政策。他们把当前美国的经济危机叫做“里根衰退”。我看这些意见是有道理的。 里根入主白宫后,提出了一个“经济复兴计划”。它的基本目标是:刺激投资,增加供应(生产),促进美国经济的增长。一年来的实践,证明里根的经济政策遭到了严重挫折。从去年八月开始,美国经济再度  相似文献   

18.
张立群 《求知》2009,(1):9-10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变化既是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也是数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综合体现。可以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把握时机.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2009年中国经济就将走上更为稳健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陈东琪 《求知》2013,(7):61-61
在当前全球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美国经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呢?我认为应该是:经济回升看中国,经济稳定看美国。若干年前,美国人搞了两次拯救计划,也就是所谓的反危机计划,首先是布什、鲍尔森当时搞了7000多亿美元,后来奥巴马又搞了7000多亿美元,美国最重要的是要融资,它不像中国有60多万亿元的国民储蓄。所以,要扭转全球范围内经济下滑的趋  相似文献   

20.
贺军 《理论参考》2009,(12):51-52
全球压力下中国在减排问题上无可回避 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海啸重创之后,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兴起。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浪潮至关重要:一是美国选择以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美国的政策在全世界掀起了新能源经济的浪潮。二是哥本哈根会议将对全球的碳减排形成新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