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纪桥》2014,(1)
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党的教育、领袖示范、舆论宣传等都有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制度约束对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也有重大关系,无规矩不成方圆,苏区政府颁发的一系列法律制度为苏区干部好作风奠定了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2.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干部好作风中体现出的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以及在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过程中坚持思想教育、制度建设、人民群众评价标准等,都对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干部好作风中体现出的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以及在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过程中坚持思想教育、制度建设、人民群众评价标准等.都对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80年前,才溪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受苏区人民的爱戴。一首颂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唱出了苏区人民对苏区干部的高度评价和赞颂之情。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是思想教育坚定了苏区干部的理想信仰;其次是作风建设促进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迅速形成;第三是法纪建设保障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良性发展。历史证明,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于新时期我党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闽赣省干部在革命实践中形成好作风,他们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工作方法,以身作则,艰苦奋斗,模范带头,创造一等工作,成为苏区红色政权巩固和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扬苏区精神,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培育、形成和发展的苏区革命斗争精神、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总称。在新形势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继承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模范带头、争创"第一等的工作"的进取精神,构成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而这一好作风的形成又与苏区廉政建设过程中的思想教育、法律制度、监督机制、榜样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在20世纪30年代创建、发展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的伟大革命斗争中,苏区风貌和干部作风的生动写照,是苏区精神丰富内涵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根本是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核心是联系群众、求真务实;本质是无私奉献、清正廉洁;渠道是模范带头、争创一流。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带动下,人民群众被广泛动员起来,激发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全党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干部作风的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于中央苏区时期,笔者从分析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精神内核入手,分析了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苏区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次完美诠释,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今继续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民歌流行于中央苏区,是对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热情颂扬,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苏区干部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苏区精神的核心内涵。"苏区干部好作风"包含两个层次,由"苏区干部"和"好作风"两个关键词组成,前者指的是特定历史执政群体,后者反映的是其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它所蕴含的历史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所透露出来  相似文献   

12.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完美诠释和具体表现,党的群众路线则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概括和升华。新时期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努力构建实践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干部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和各项事业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与党的反腐倡廉工作密不可分。考察它的历史成因对推动新时期党的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坚持群众路线、做到实事求是的关键环节,也是党的重要工作方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闽西苏区开展了多次的调查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对于新时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仍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苏区干部好作风并不陌生,但对其内涵至今还没有规范的解读。笔者结合苏区历史,通过认真考究,认为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指苏区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精神、态度和行为。可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好学上进的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苏区时期,曾广泛的流传这样一首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走山路,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发自苏区人民内心的山歌,形象地表现了当年苏区干部和群众鱼水情深、艰苦奋斗的真实情景.在当今和谐社会背景下,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仍然具有很强的历史借鉴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苏区时期,曾广泛的流传这样一首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走山路,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发自苏区人民内心的山歌,形象地表现了当年苏区干部和群众鱼水情深、艰苦奋斗的真实情景。在当今和谐社会背景下,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仍然具有很强的历史借鉴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是80多年前中央苏区人民称颂苏区干部的赞歌。它如实地记载了当年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生动感人事迹,表达了苏区人民对苏区干部好作风发自内心的称颂。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中央苏区时期,党内盛行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1930年5月,毛  相似文献   

19.
1932年2月到1934年10月,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并卓有成效的廉政建设运动。经过这次廉政建设的洗礼,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次廉政建设具有纯洁苏区干部队伍、凝聚苏区人心、节约苏区经费、形成苏区干部好作风等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苏区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次完美诠释,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今继续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