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桥》2014,(1)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和普及西方逻辑学做出大量具体而微的工作。本文试图从文化交融的角度出发,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文化障碍,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法与西方逻辑方法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思维产生深远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高航 《世纪桥》2014,(2):64-65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并普及西方逻辑学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语言学理论为参照,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语言文化障碍,实现中国传统逻辑思想与西方逻辑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学和其他学术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实证与逻辑是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1854-1921年)大力提倡西方近代实证方法与逻辑方法,在当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严复对实证方法的认识西方近代实证方法强调只有探求宇宙事物才能获得真正的学问,坚持观察和经验为证的原则。西方近代实证方法的鼻祖培根肯定科学探求的独立价值,强调要认识自然并  相似文献   

4.
严复(1854—1921年)是中国近代最早最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的启蒙思想家。他虽没有较系统的文艺美学论著,但他的文艺美学观,散见于政治、伦理、逻辑、文学艺术评论和诗文中,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康有为和梁启超美学思想取同一  相似文献   

5.
谭明 《世纪桥》2003,(1):64-64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不仅是中国代史上杰了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也是一位热忱的爱国主义者。林平汉著严复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文物版社出版)一书,反省了往昔的思想文化研究,重新审视丰富多彩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对严复思想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和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6.
林平汉 《世纪桥》2000,(6):52-54
十九世纪末,中国出版了一本振奋人心的杰作《天演论》,此书译著者就是严复.这位“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不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恩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也是热忱的爱国主义者.在中国近代风云际会的动荡岁月中,严复着眼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严峻现实,从西方第一次既系统而又有选择传播进化论,提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救亡图存,为促进戊戌维新运动和中国走向近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严复早期思想的进步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然而,严复晚年的思想究竟是承前发展,还是渐趋保守,抑或是转为复古,仍众说纷坛.本文主要阐明严复在1914年提出一个重要的新概念——“执西用中”.这个思想是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有力纠正.这说明严复晚年仍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富国的真理.这个思想过去少为人注意.它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与其前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近代"既是一个时空概念,也是一个观念概念,中国以不同于西方的逻辑和机制接受"近代"概念是中国宪制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国宪制思想的发生是由进化主义导引的,康有为、严复、胡适的宪制思想是其典型代表;正是由于进化主义,宪制被中国的思想者看作是推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途径和工具,具有工具理性特征,这完全不同于西方宪制思想的契约主义发生原理。  相似文献   

8.
郑银凤 《世纪桥》2014,(11):55-56
中国近代史上,严复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中国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梳理了严复相关方面的教育思想,并对"三民"教育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派人中,严复是一个代表性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也是一个热诚的爱国主义者。严复思想跨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众多学科,其译著又由古雅深奥的古汉语写成,研究难度颇大。三十年来,研究严复的论著出版不少,但严复研究仍有一个引人关注的辽阔学术空间。深化严复思想研究,将对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发展大有裨益,故需要学术界朋友们继续努力。我们有幸拜读了著名的历史学家罗耀九教授主编的《严复年谱新编》(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以现代化的视角,联系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脉络,阐述了严复不凡一生的事迹。  相似文献   

10.
严复对教育革新的倡导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平汉 《世纪桥》2002,(6):60-61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为了寻求国家民族独立、民主和富强,他努力引进西方先进文化,主张“智、力、德”三者兼备的人才观,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精辟见解,描绘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科学体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严复提出实现近代化的本根在于将工业文明的价值基石--"自由"理念内化为国人价值认同系统的核心思想.为此,严复对"自由"价值进行了三方面的演证在主体性方面,他剖析了中西文化根本精神之差异,为建构中国近代的"自由"人格提供了经验性判剧;在客体性方面,他揭示出自由乃人类进化的必然归宿,为创设中国近代的"自由"国度提供了理论底据;在实践领域,他认同西方"消极自由"的意涵,为"自由"进入中国近代化的实践领域提供了可操作原则.据此,严复尽管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中国近代"自由"理念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2.
严复在近代中国历史进步的行程中,是以思想启蒙、促进民族觉醒为特点的,这是严复爱国主义思想的一大特色.他的思想启蒙活动是同他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爱国主义的抱负紧密相联的.他站在时代的前列.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心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痰苦.始终以救国为中心,根据国家民族的需要.去观察、了解和学习西方的.严复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烙印,但爱固主义作为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旗帜,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是有着共通点的,会给后人以历史的启示,具有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学习西方主张,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进步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思想主张中,包含着近代先进中国人的许多可贵精神。对此,作为一份珍贵的思想遗产,无疑是值得认真总结的。尤其是在今天对外开放日益深入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可贵精神的借鉴价值,更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试就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学习西方主张,对近代先进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所具有的可贵精神加以剖析。在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史上,古代中华民族以其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曾为之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代先进中国人并不以此固步自封,而是既能正确  相似文献   

14.
作为船政文化滋养哺育出的学子精英的杰出代表,严复积极开拓创新,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与时俱进,采用新式教育体制,培养了大量近代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使船政文化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与魅力。研究严复与福州船政文化,弘扬船政精神,将为福州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氛围,更好的发挥福州在海西建设中的中心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近代中国一大奇人的辜鸿铭坚持中国文化优越论,坚持儒家传统文化,并极力为中国传统旧俗辩护,以其独特的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这一独特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中,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影响。表面上看虽然有背于当时"西学东用"潮流,但他以独特的视野,凭借自身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致力于英汉儒经这一并不为世人关注的工作,向西方输出中国文化,为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作出了贡献。但辜鸿铭的文化保守主义有明显的偏颇之处,他对文明的理解以及中西文化的评价也存在偏狭,这是评价辜鸿铭文化观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不但有哲学,而且有并不缺乏逻辑的哲学,只是中国的古典逻辑既不同于西方的古典演绎逻辑,也更不同于西方的近代归纳逻辑。如果说西方的古典演绎逻辑是以偏重于研究基于"大前提"的推理过程及其规律和规则为本质特征的理性演绎逻辑的话,那么,中国的古典逻辑则是以重视研究"大前提"本身何以确立的根据和主张通过心灵的涵养来确立其"大前提"为本质特征的心性演绎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上,严复在译介西方理论学说方面可谓成就卓著,毛泽东以及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人都对他的这一贡献交口称赞。严复译《天演论》当时产生的轰动效应,相当程度上缘于严复把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理论同中国现实紧密结合了起来。众所周知,《天演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进化论的译著,它通过自然科学的诸多事实,阐明了生物界物竞天择、进化无已的客观规律。对比赫胥黎的原作与严复的译作,我们便可发现。  相似文献   

18.
曾晖 《廉政瞭望》2015,(2):29-31
"洋五毛"们帮我们打破对于西方的迷思,又说服更多人纠偏对变革期中国的评价。他们能在"水很深"的国内网络舆论场占据一席之地,能在"五毛"与"公知"的缠斗中异军突起,着实有其过人之处。近代中国人迷信西方,或是对西方的崇拜由来已久。自林则徐、严复"开眼看世界"以来,近170年历史中,中国"有识之士"向西方取经,前赴后继。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文化激进派全盘西化的主张、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走出去引进来"的改革开放……长期以来的"西学东渐",都是基于外强我弱的  相似文献   

19.
杨全顺 《理论学刊》2015,(12):116-121
中国近代启蒙运动和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不同于西方启蒙。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特有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即不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和启蒙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前者可化分为戊戌启蒙、辛亥启蒙和五四启蒙,后者可以概括为传播现代理念、建构现代国家和塑造现代国民三个方面。这些启蒙思想和内在转变的理路具有不同于西方近代启蒙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墨家辩学基本范畴的界定与体系的系统化构建,以及其逻辑类型特征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是墨家研究中争论最多,难度最大的一个领域。近代治墨者,在内忧外患,西学侵入滚滚而来的政治、文化态势中,尤其是在西方逻辑输入思潮的带动下,他们自然认为西方逻辑是成熟的、完善的逻辑。因此采用西方传统逻辑为参照系和“公度性”标准来套解墨辩,其结果难免削足适履,无法全面、充分、正确地揭示墨家辩学固有的内容与特点,从而使得墨辩的思想体系消融于西方传统逻辑之中。近代学者的这种以“西”释“中”,以“西”替“中”,“杂糅无范”的弊病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