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世纪桥》2012,(22):32-32
赵尚志就读的许公学校旧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341号,现为哈尔滨铁路局物资管理处。许公学校始建于1924年12月,是为纪念中东铁路第一任督办许景澄而建,全称许公纪念实业学校,1925年10月1日改称许公储才学校,翌年11月1日改称东省特别区许公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2.
中东铁路是沙俄根据1896年签订的《中低密约》与1898年签订的《旅大租地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强行修筑的铁路线。其中从满洲里到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到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干支两线构成“丁”字形。中东铁路是当年沙俄控制我国东北与争霸远东的重要工具。1904-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根据《朴获茅斯条约》,沙俄将中东铁路地线的南端即长春至旅大段“转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十月革命胜利后,中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多次反复的交涉。1924年双方签订了《中俄协定》,同意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3.
韩峰   《奋斗》2021,(3):42-45
党组织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同年末,中共北京区执委派中国劳动组和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到东北考察工运等情况。1922年初,罗章龙在哈尔滨期间,考察了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和工人生活区三十六棚,戊通轮船公司、秋林洋行等地。回京后,他向北京区执委做以汇报,提出哈尔滨工业较集中,工人阶级受十月革命影响较早,觉悟程度较高,特别是中东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斗争,已具备发展党员条件,为在东北建立党组织做了积极准备。  相似文献   

4.
《辛丑条约》是90年前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朝政府订立的又一个条件极苛的丧权辱国的条约。1900年,8个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旨在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的殖民战争。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8月14日,攻入北京,义和团遭到残酷镇压。1901年(农历辛丑年)9月7日,清朝政府与英、法、德、俄、美、日、奥、意、西、荷、比11国驻华公使,正式签  相似文献   

5.
《红岩春秋》2012,(Z1):33-36
引渡未果章邹等人得生机整个7、8月间,清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开展外交斡旋,要求引渡邹容等人。据1903年8月5日法国驻华公使吕班的观察,"德、奥、俄、比、荷、西、法主张向清政府引渡;意、美提出有条件引渡;英、日拒绝引渡"。其中,英国拒绝引渡的态度最为坚决,而法国和俄国则形成了支持引渡的同盟。  相似文献   

6.
黄澄 《世纪桥》2013,(8):4-5,21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影响的地方。20世纪初,俄国建筑中东铁路的同时在哈尔滨也兴建了附属工厂,形成了一批产业工人。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使哈尔滨的工人阶级较早觉醒并建立了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黄澄 《世纪桥》2013,(10):4-5,21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影响的地方。20世纪初,俄国建筑中东铁路的同时在哈尔滨也兴建了附属工厂,形成了一批产业工人。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使哈尔滨的工人阶级较早觉醒并建立了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奋斗》2009,(2):59-59
哈尔滨正式建立中共党组织之前,曾有一些共产党人到过哈尔滨,他们多为路过或短暂停留。而真正由党组织派遣到哈尔滨开展建党活动的,是1922年初.中共北京区执委会派罗章龙到东北考察工运。从东北返回北京后,罗章龙写了《关于东北工人运动状况和建议在东北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的报告》,并向中共北京区执委作了详细汇报。他在报告中提出,哈尔滨由于中东铁路这个特殊条件,  相似文献   

9.
孝感市组织部门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和党中央关于"流动党员流入地与流出地共同管理"的原则,积极主动为孝感市在东北打工、创业的流动党员和农民工服务,在逐步建立健全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的基层组织后,2008年8月,中共湖北省孝感市驻东北流动党委在哈尔滨成立,孝感市政府驻哈尔滨办事处主任张万平任党委书记。2009年11月28日,孝感市驻东北流动党员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0.
中东铁路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艳波 《奋斗》2021,(2):68-69
1897年,沙皇俄国在中国境内东北开始修建"丁"字型铁路,铁路由俄境内赤塔到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出境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南线从哈尔滨至大连,这条铁路就是中东铁路。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还是苏俄、共产国际派人到中国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人到苏俄学习考察培训,几乎都是通过中东铁路输送的,这条"红色之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凤贤 《世纪桥》2003,(1):21-23
中国铁路是沙俄政府依据《中俄密的》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强行修筑的一条“丁”字型铁路线。从满洲里至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至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1905年沙俄将中东铁路支线南端即长春至旅大段“转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交涉。1924年双方签署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简称《中俄协定》)及《暂  相似文献   

12.
袁南生 《湘潮》2006,(5):28-32
蒋廷黻1895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东乡黄阪桥一个小康之家。1906年入长沙明德小学。同年秋转入湘潭益智中学。1912年自费赴美求学,入密苏里州派克学院预科。1914年入俄亥俄州奥柏林学院,主修历史。1917年毕业后赴法国一年。1919年夏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近代历史,获哲学博士学位。转入政界后,蒋廷黻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大使,兼任过台湾当局“驻美国大使”。一着高棋:支持蒋介石从反苏反日转向联苏抗日蒋廷黻学贯中西,本是一个著名的学者,却从学界转到了政界、外交界。1923年,他留学美国回来,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192…  相似文献   

13.
正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公司街59号,有一座奶黄色的古典建筑被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老土木楼",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简称哈工大博物馆)就坐落于此。它标志性的拱形门、哥特式的外墙浮雕以及环形通透玻璃窗的瞭望塔楼,极具特色。该建筑落成于1906年,原为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1920年中东铁路局在这里创办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百年地砖、百年墙裙、百年铁艺、百年地板……这座古老的百年建筑,历经百年沧桑,见证着哈工大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21,(9)
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早期党员马骏从天津回东北,在哈尔滨、家乡宁安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1922年中共北京(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李大钊)派遣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来东北考察工人运动。罗章龙在哈尔滨期间到中东铁路总工厂、三十六棚、戊通航业公司、秋林洋行等地考察。回北平后,向中共北京(北方)区执委会提出在哈尔滨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赫崇明 《奋斗》2008,(5):62-62
在哈尔滨车站坐火车南行两站地就是五家车站,虽然这只是个四等铁路小站,但历史却超过了一百年,是1899年中国人修筑中东铁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道里区新华街1号有一座很大的欧式居民住宅,房子的主人叫杨鹤亭.他不参加任何党派,在中东路任俄文翻译,与社会上层人物接触频繁,在社会上颇有名气.他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他对子女的教养哲学是:"只养儿,不教儿."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的子女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21,(5)
正红色交通线的建立黑龙江历史上的红色交通线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驻苏联莫斯科)利用中东铁路等途径进行联系的秘密国际交通线。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于1921年在上海、北京、哈尔滨设立了交通联络处,同时在绥芬河、满洲里建立了秘密国际交通站。此后,我党的秘密交通员频繁往返于交通线的各个站点,传送信件、情报和宣传品,掩护党的负责人、革命人士等出入国境。红色交通线为早期马列主义的传播、中国革命和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8.
李忠义 《奋斗》2014,(2):58-58
正苏俄十月革命之后,共产国际派人到中国帮助建党和宣传马列主义,来中国的路线除了绕道欧亚和由海参崴乘船走海路外,主要是通过中东铁路经过哈尔滨到关内去。同时,中国的一些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为了学习俄国革命经验,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哈尔滨,然后通过中东铁路奔赴苏俄。这样,哈尔滨就自然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和共产国际的重要交通线。  相似文献   

19.
王卫东 《世纪桥》2013,(10):16-19
张玉珩,原名张玉衡,号德铨。为了掩护革命工作,躲避敌人追杀,他先后化名张汝珩(张如恒)、张振国、张敬山(张进山)、杨振江。他1923年参加工人、学生运动,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就任汝南县委书记,以后来东北,先后任辽宁台安县特支书记、吉林县委书记、省委驻吉林特派员、磐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总队长、政委、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政委)。本文就张玉珩的事迹记叙了他出身富裕家庭,不恋荣华,不惜生命,投身革命,对党和革命忠贞不渝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于辽宁省朝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随家迁居哈尔滨.因家庭贫困,他从小就当信差,做来没养家或口.1925年2月赵尚志考人许公中学.同年,他在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由党派往广州报者黄埔军校.“中山缺事件”后,又被党派回东北.期间,他曾2次被托入狱,敌人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直至“九一八”事变后,才被党组织营救出狱.1932年是月,赵尚志任中共满洲省委反B总会党团书记及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从此,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斗争的战场,为争取民族解放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