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世纪桥》2014,(1)
英国人的风俗礼仪丰富多彩,很有讲究。他们重礼仪,知常理,在处理事情和工作中,善于为他人着想。英国人事业心责任感极强。反应机智灵敏,处理问题很灵活。本文将简要对英国人的风俗习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鸣 《廉政瞭望》2009,(6):59-59
都说中国人有实用理性,讲求实际,但在现实生活中,各样的繁文缛节比谁都多.18世纪末,英国人马戛尔尼率使团来华,要跟中国建立平等经商关系,结果因为无论如何接受不了中国朝廷的三跪九叩之礼,灰头土脸地回去了。人富贵了,得讲究排场,当年刘邦做亭长的时候,偷鸡摸狗无所不为,一边洗脚一边就见客了。但是,做了皇帝,得有排场,排场离不开礼仪,马上找人制礼,群臣上朝,  相似文献   

3.
1.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普及活动。开展“百万市民学礼仪和文明言行承诺”活动,组成“文明礼仪普及宣讲团”,深入机关、社区、乡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等。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举办“迎国庆、讲文明、树新凤”礼仪知识竞赛。开展形式多样的迎国庆、学礼仪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国家元首出访,多偕夫人参加。“第一夫人”虽非公职,但代表着礼仪和形象。在外人看来,那些陪同和招待来访第一夫人的人很风光,但只有干这一行的才知道其中的苦楚。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日前刊文讲述了一位该行业从业者经历的种种轶事。  相似文献   

5.
有“礼”走遍天下——谈外事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外事礼仪?《新华字典》上的解释很简单,就是礼节和仪式。英文的解释较多,《维克百科全书》上讲到:礼仪是从根本上规定和限制人们彼此行为关系,促其通过因循社会的一定准则来表达相互间的尊重。从社会学角度讲,良好行为是人类社会一种约定的规则。要求人的所有行为要有文化有礼貌。礼仪教人如何与人相处,是一种社交,是不成文的规定,不是法律,没有约束力。在外事工作中,礼仪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生活习惯的反映。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某项“外资”谈判即将成功之际,外商代表来到该企业的经理办公室,看到报刊乱放,书籍无序,墙角的垃圾也不处理。后来,该项目“黄”了。外商的理由是:一个连自己的办公环境都管理不好的人怎能让我们对他所管理的项目放心。这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几千年文化洗礼的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而这个自古而来的称号却在当今世界中渐渐被一些人淡忘了。谈到“礼仪”,人们大多会想到“日本”;说起“绅士”,人们则会想起“英国”……如今,我们国家“入世”了,这一来,我们就会与更多的外…  相似文献   

7.
视觉     
《党建文汇》2010,(10):45-45
英国将会在未来15年的时间里建造高速铁路网,缓解陈旧的铁路给英国人带来的出行不便,同时这也会缓解空中飞行所带来的昂贵开支。它被命名为“轨道上的飞机”。另外,如果研制成功的话,英国将会成为继法国、日本和中国之后第四个拥有高铁技术的国家,这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1,(15):58-58
“怎么说是礼仪问题,说什么是文化问题,怎样才能说得好是口才问题。”阮朝辉的《口才·礼仪·文化》一书中,开门见山就点了题:说话是门技术活。简单、直接、有力,让人对书中所述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找准位置     
杉杯 《学习导报》2012,(10):44-45
在中华传统礼仪当中,方位是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敏感的领域。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建筑,还是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方位,都有不少讲究。如今,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方位与身份、角色的联系依然存在,空间上的定位与我们在内心世界对外在世界的判断仍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不妨借助传统礼仪规范,寻找我们今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找准位置     
杉杯 《新湘评论》2012,(10):44-45
在中华传统礼仪当中,方位是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敏感的领域。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建筑,还是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方位,都有不少讲究。如今,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方位与身份、角色的联系依然存在,空间上的定位与我们在内心世界对外在世界的判断仍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不妨借助传统礼仪规范,寻找我们今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扬戈  水云间 《党员文摘》2006,(11):20-21
欧洲人普遍很富裕.可欧洲人的生活却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奢侈。 圣诞节集体退礼物 第一次见识到欧洲人集体省钱是某年的圣诞节。我送给英国朋友艾里克一幅中国字画,他送给我一条围巾。  相似文献   

12.
张戈 《山西青年》2023,(9):91-93
近几年来,《公共礼仪》课程作为一门较新的课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学好《公共礼仪》课程,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及推动我国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我国当代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在社会活动中更需要重视塑造自身的形象,遵守公共礼仪准则。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的基本情况,提出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的目标,《公共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的建议和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是礼仪大国,诸多与古代中国发生过外交关系的国家因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而竞相仿效中华礼仪。例如朱熹的《朱子家礼》催生了保留至今的韩国礼仪;从日本人的生活中依然能看到古代中国礼仪的痕迹。然而,晚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次,宋太宗宴请大臣们。殿前都虞侯孙守正喝得酩酊大醉,竟然与殿前指挥使王荣各论战功,争执起来,很失礼仪。宋太宗身边的侍臣看不下去了,不满地说:"皇上,他们二人违背了朝廷礼仪,在您面前如此失礼,分明是不把您放在眼里,实属大不敬。"宋太宗摆摆手说:"这不过是宴席饮酒就如一家人般醉酒嬉闹,可以不分君臣。休要渲染放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4,(24):58-58
近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了一项新反恐法案的草案内容:凡是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协助或与“伊斯兰国”武装组织并肩作战的英国籍“圣战分子”,两年内将不得返回英国境内。卡梅伦称,作出这一规定是为了防止这些人回到英国后从事恐怖袭击活动。据悉,此前英国已有近500人赶赴伊拉克和叙利亚,加入到“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中。而据英国情报部门的消息,到目前为止,可能有近半数人已返回英国,对英国社会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刘俊 《学习月刊》2014,(12):83-84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就像一面镜子,通过礼仪不仅可以"照"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内涵,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形象。荀子曾说"人无礼仪则不立,事无礼仪则不成,国无礼仪则不宁";《左传》中也有"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记载。礼仪应该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修养,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礼仪修养,作文明传播的使者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警察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按其逻辑层次结构分为警察礼仪的表层物质文化、显性行为文化、中层管理文化、深层精神文化。警察礼仪的文化从内容上讲包括:仪容仪表文化、仪态文化、礼仪文化。警察礼仪文化功能包括沟通与调节的功能、警民和谐与执法文明的功能、文化传承与礼仪教化的功能。警察礼仪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行为文化,需要用动态管理的理念去建设它。  相似文献   

18.
纪泽 《党建文汇》2013,(11):34-34
据报道,英国卫生部长亨特指出,英国有好几十万被社会遗忘的孤独老人,他形容这是“国耻”,并呼吁英国人应该向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孝道,吸取这些亚洲国家照顾老人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礼仪是特定阶级中的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行规范。礼仪教育可以促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提升,提高党员干部的个人素质和行政能力,从而助力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但目前党员干部接受礼仪教育的机会较少,同时,已有的礼仪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的效果不明显,缺少符合党员干部培训需要的教材,且教学形式相对单一。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推动专用教材编写并积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从而在党员干部培训中强化礼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     
正在公共场合犯错让人很尴尬,因而人们在道歉时往往有所保留。但心理学家迈克尔·W·莫瑟说,"如果你看起来很难过,那么他们就容易心平气和。"朱迪特·马丁是一名著名礼仪专栏作家。多年前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就让她体会到了真诚道歉的力量。当时马丁驾车来到一个交叉路口,不小心撞上了另外一辆车,这辆车里面有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还有一个婴儿。虽然没有人受伤,马丁还是本能地不断说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