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领者,其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其原因,认为"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消费多元化,消费理性不足,消费的从众心理和个性化矛盾,理财观念的缺乏,追逐时尚消费方式等特征,造成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的因素.要从增加消费教育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等方面着手,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诸多不良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高校应对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文章试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并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3.
刘兵  徐和利 《世纪桥》2014,(11):68-69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时,总体上看还是健康的、理性的,但同时存在着过度超前、盲目攀比、忽视生态保护和违法乱纪等诸多不良消费行为。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除了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外,其客观原因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因此,引导大学生科学的网络消费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仲琳琳 《世纪桥》2014,(2):35-36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历史的车轮已经把我们带进了低碳发展的新时代,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绿色消费观也显得愈发迫切。本文研究帮助大学生构建绿色消费观的途径,旨在唤起学校、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工作的重视,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绿色消费观是十分必要的,树立科学环保的绿色消费观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责任,也是学校、政府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普遍存在着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其特点为消费的随意性强、大手大脚、大把花钱,有些甚至随心所欲,生活奢侈。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是当前必须深思和认真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流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已逐步蔓延到我国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群体性消费主义症候,这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养成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应对此施加及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与矫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培养其,理性适度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内消费文化环境,克服消费主义的侵蚀和危害,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贷消费在全国的流行,它也悄悄地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生逐渐成为信贷消费中的重要一员。信贷消费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刺激经济增长、促进诚信体系建立的同时也引起了赤字消费、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等诸多问题,因此,指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合理消费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消费现象的心理过程分析及相应消费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民 《世纪桥》2007,(1):126-127,129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很长一段时期,对大学生消费教育被视为高校“两课”任务,教育手段枯燥、效果不显著,应在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消费心理教育。本文从心理过程分析入手,剖析学生的消费心理形成过程。在学生自制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形成培育机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正确引导和培育其良好的消费认知、正确的消费观念、健康的消费态度。回归理性消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9.
消费伦理观具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消费伦理观引导着人们。我国长期在崇俭黜奢的消费伦理观的左右下,消费的形式多为生存性的物质消费,具有明显的保守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消费伦理观念的变化在给人们的消费方式带来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费观,如享乐主义的消费观、信贷消费观、冲动性消费观等。因此,在社会转型期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消费观念中的优秀部分,合理分配消费比例,努力倡导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用一种科学、健康的消费伦理观念引导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生态消费着眼于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节约资源,尊重环境,减少废弃物,并要求将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资源化,大力推广绿色消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消费至上、享受至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对追求时尚、新潮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产生了巨大的负现影响。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攀比心理、虚荣心理、享受心理等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应多途径培植大学生健康的生态消费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生态消费是经济新常态下亟须倡导的消费理念,当前,由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理念导致生态消费需求力不足,"多盲从、少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生态消费选择力欠缺;"重自我、轻自然"的消费心理导致生态消费原动力失衡等原因,使我国生态消费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提升民众生态消费力,促进生态消费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在强化生态消费观教育、加强理性消费宣传、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规约和激励机制、大力建设生态消费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消费观强调注重理性消费,讲求效益消费,倡导适度消费,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树立科学消费观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更新陈旧的消费理念。传统的消费观念,把数量作为消费水平的标准,忽视消费质量;以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为支撑,消费的资源成本过  相似文献   

13.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崛起和移动自媒体的普及,作为“数字原住民”的Z世代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Z世代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消费景观都呈现出明显的代际特征,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衍生出独特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Z世代重视符号消费、谋求社交属性、追求体验式消费,价值理念的另类表达、泛娱乐化造成大众沉迷、宣泄情绪压力是Z世代消费的主要动机。从引导路径看,应通过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促进消费品升级、宣传科学消费观等方面入手,引导Z世代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4.
拟像理论认为,当代社会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由被操控的符号组成的一个仿真社会,其有目标、有计划的宣传和诱导,不仅对学生的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产生了影响,也深深影响了学生的消费道德观念。面对大学生中出现的消费欲望膨胀、金钱观扭曲、虚荣消费、爱心缺席等消费道德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可持续消费观,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和引导要建立在对大学生消费特点的准确把握之上。本文从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着手,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现象中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剖析和思考,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具体措施,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是以接受高等教育为背景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时代特殊产物。转型社会中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行为是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大众传媒的引导和自我身份认同感的驱使等因素产生的。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消费思想以儒家的等级消费观为主流,其代表人物为孔子.孔子是社会等级统治论者,他主张政治上的等级统治、经济上的等级占有与生活上的等级消费.认为人有名分之分,社会有等级差别,名分、等级决定一个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消费状况.由此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等级统治秩序.针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提出了贵贱有序,贫富有差,消费有别的等级消费观.礼:等级消费的社会规范孔子消费观的核心是以“礼”的等级名分来规范社会成员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在整理归纳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随着社会中信教热潮兴起,大学生群体中"望道者""慕道者"群体不断增加,必须引起高校高度重视。转换教育范式,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宗教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大学生精神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东虎 《世纪桥》2010,(21):141-143
大学生消费由于历史和现实、社会和家庭以及个人消费心理不成熟等原因产生出各种不良的消费行为,这些消费行为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所以,深入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这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建设和谐校园,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