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倩  李娟 《党史博采》2013,(1):48-49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本文从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从加强政策保障、完善多元化投资体制、落实办学自主权、加强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等方面对进一步优化新建本科院校改革发展外部保障机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科技创新是核心,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则是人才。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承载共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使命。当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相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存在教育目标模糊、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培训指导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所以新建本科院校亟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新文科背景下的"跨界融合"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求,从理论基础、综合实践、研究创新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基于"跨界"与"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构建有内涵、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以期为新建本科院校实...  相似文献   

4.
周秋莲 《学习月刊》2013,(24):79-8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其比例已占全国本科院校的1/3。新建本科院校的地理环境、生源状况、发展基础及其社会需求特征,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不能简单效仿传统大学的办学模式,必须探索一条新型办学道路,以满足地方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并将之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1]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  相似文献   

5.
韩大涛 《山西青年》2024,(6):126-129
区块链、大数据、元宇宙、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极大促进了金融资本的流动,社会对金融科技人才需求量激增。目前,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金融科技应用的师资队伍不能满足专业的需求,产教融合可能是解决目前各种困惑的途径。在此本文提出培养适应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依托产教融合培养社会亟需的金融科技应用职业本科人才,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是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协同路径,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金融科技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十分必要,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对教督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而现有督导又存在诸多问题不适应转型发展。从四个方面谈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学督导改革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国际化环境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也进入国际化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使我国高校面临全球性竞争的挑战。在全国630多所本科院校中,新建本科院校有198所,占本科院校的近1/3。新建本科院校不但要受到来自国内的重点高校和高职高专两个方面的挤压,而且要迎接高校  相似文献   

8.
杨丹  范轶玲  温卉  周陶 《山西青年》2023,(20):132-134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加快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升级的步伐,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方法论学科,开展统计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文章从统计学教学视角,分析地方本科院校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并从师资建设、教材选择以及课时安排等方面,提出该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达到统计学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统计方法,形成统计思维,提升统计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利  张慧燕 《山西青年》2024,(6):133-135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通过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分析,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方案建议。该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背景,具有较强实践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于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袁智凤 《山西青年》2022,(22):139-14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培养出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人才,民办本科院校在不断思考和探索适合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并且以湛江科技学院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改革为例进行研究,探讨适合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号召全党"继续解放思想",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毋庸置疑也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从解放思想这一角度探讨并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党的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实施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在阐述学分制的含义和特点之后,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学分制改革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重庆大学城。学校始建于1951年,2004年5月升格为本科院校,被教育部誉为发展最快、最好的新建本科院校之一。2011年9月成为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同年10月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以工为主,以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  相似文献   

14.
周叮波 《世纪桥》2012,(23):96-99
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因起步较晚、教学资源有限,商务类专业双语教学处于初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从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制约因素着手,提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性商务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金融发展需求,本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优化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本科阶段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与要求出发,分析了高校本科生阶段核心课程体系设置的动态时效性问题及其存在的困难。通过对金融行业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国内金融行业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设置调整方案和建议,以期为高校开设该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罗晶 《党史文苑》2010,(6):73-7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视角入手,深入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晶 《山西青年》2022,(3):66-68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在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科高校要重视以正确的人才观指导教学实践,要秉承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重视人才培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本科高校要把握住学科方向,构建符合国家需要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要结合实际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要提高艺...  相似文献   

18.
《党史纵览》2015,(2):56
<正>皖西学院地处历史文化悠久深厚、水陆空交通顺捷的安徽西部大别山中心城市六安。2000年,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台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台并升格的皖西学院,是安徽省首批新建本科院校,其办学历史可远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朱蕴山1918年创立的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14年来,学校先后经历两次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2004年在新建本科院校中,首先启动实施"通识教育、宽口径、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通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接着实行弹性学分制和学生自主选课,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大类培养""平台+模块"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工程",加大教学研究与改革  相似文献   

19.
李磊  冯玺  李杰 《学习月刊》2010,(18):12-14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高等教育的目标也应该随着改变。民族本科院校作为国家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对民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法研究。对于民族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牛嘉 《山西青年》2022,(3):9-11
当前我国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将直接推动高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因此本文将详细论述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现创新型人才的不断储备。根据当前高校的钢琴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大部分院校主要是效仿一些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模式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缺少创新与整改,导致教育理念与社会职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下文主要从高校钢琴课程中的目标设定、教学设置以及教学方式选择作为主要的改革内容,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