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群众不找干部、干部也不找群众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面。群众不找干部,干部也不找群众的“两不找”现象,凸显了时下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新任务存在着作风“不符合”、方法“不对路”、能力“不适应”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没有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  相似文献   

2.
倪洋军 《党课》2013,(23):104-105
作为组织部门的干部,向来被外界干部、群众“高看一眼”,总被认为是什么都知道的,特别是在干部问题上。所到之处.组工干部也常常会被一些“好事”“好奇”之人拉住问上几句:“听说又动干部了,某某和某某又到什么单位了?”而当组工干部“客气”地说“不知道”时,  相似文献   

3.
大同县委书记冯及时,在干部问题上有与众不同的“三不”,初听颇感疑惑,细品却觉有理。这“三不”是不认干部、不听反映、不谈话。他的解释是:县委设有分管干部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干部怎么动,首先靠他们拿意见,我不去主动认干部、接触干部;各个干部有什么想法和思想波动,首先找他们谈,我不先与干部谈话;对某个干部有重要问题反映,可以拿到纪检机关和县委常委会上,我不单独听。“三不”来自于基层领导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哲理性。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在干部人事工作中颇受不正之风的干扰,托人说情的、许愿讨好的、自我推荐暗示…  相似文献   

4.
写下这个题目,我也有点困惑,不知道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这两个人,一个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魔芋大王”、“扶贫教授”、“焦裕录式的好干部”、“新时代我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另一个则是建国以来被处决的职务最大的贪官。这一人一妖、一龙一虫怎么也扯不到一起啊!但把很多材料摆在一块儿,你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有一些相同相通之处,当然,更多的是不同,这颇有点像是在同一方土壤和同一个气候条件下长出来的香花和毒草。把他们放在一起做些考察,倒也挺耐人寻味的。首先人们俩有大致相同的家庭条件和成长环境。他们虽一个在安徽,一个在…  相似文献   

5.
求解     
王妍 《先锋队》2014,(3):53-53
“老师,你认识元芳吗?“不认识。”“你认识程祖吗?”“也不认识”“那你知道他们的姐是谁吗?”“你到底想说什么!”“老师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原方程组的解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霞飞  小月 《党建文汇》2005,(8):47-47
对“五七”干校,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都不陌生。它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改造”干部的场所。那么,“五七”干校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结束的呢?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新时代,干部"干什么""怎么干"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干部考核"考什么""怎么考"需要从制度层面作出调整。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选得不准,有的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一些地方干部不提拔不考核、班子不换届不考核,一些干部庸碌无为当"太平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考核工作不扎实,没有把功夫下在平时,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一些地方,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忿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拖欠税费不满,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象地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十月革命”的消息是怎么传到中国的,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农村的申请入党人,懂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因此,我对当前存在的一些“怪现象”有所不解。例如,我们县有些部门的干部,下乡时总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中午吃顿饭,拍拍肩膀好好干”。我不明白,在一些地区和单位,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种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怎么没有像战争年代那样得到发扬光大,反倒成了形式主义的摆设呢?  相似文献   

11.
“纪委掌握了干部‘家底’,干部怎么当就得心里有‘底’才行”、“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纪检监督”、“镇村纪检组织不是摆设,有为才有位”……  相似文献   

12.
简洁 《当代党员》2009,(9):42-43
“经是好经,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念。”如何掘金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和“五个重庆”建设这两大“智慧工程”,一些地方和部门感到茫然。在深入开展“树新风、促发展”专题整改活动中,市规划局党组采用“五步法”,破解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3.
安立志 《唯实》2007,(2):95-95
伊战前夜,围绕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曾是焦点话题,于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回答记者:“据我们所知,我们已经知道一些,我们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一些,我们还知道,我们有些并不知道,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还不知道,但是还有一些,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这些我们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有想法,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一个说对方“不像话”,另一个说对方“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表现:部分干部太凶,农民负担太重.少数群众义务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干部太凶。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意识淡漠,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和风细雨地做群众工作,而是斥责他…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16):57-57
据报道,记者近期在部分地方调查发现,一些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对上面的领导很负责,而对下面的群众不那么负责”。“对上”与“对下”成为一对矛盾,既令人唏嘘,也反映出一些干部在作风问题上尚存软肋。落实领导指示不过夜,碰到群众问题躲着走,成为一些干部的办事准则。对群众冷暖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喜好“面子工程”、习惯报喜不报忧,看领导脸色办事成为做事的潜规则。这种不良风气,在党  相似文献   

16.
干部道德的要求体现为干部道德规范的层次性.一般说来,干部道德规范有三个基本层次:1、“做官先做人”“做人之道”是干部道德的第一个层次.干部也是人.“做人”就有“做人”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干部只有先做好了“人”,才具备“做官”的起码条件.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官”呢?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道出了这个道理.“做人之道”构成了“做官之道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巩固农村政权的骨干,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不找群众”、“群众也不找干部”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上班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一面。目前,农村干部真的不需要找群众、群众也不需要找干部吗?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18):52-53
“八项规定”剑指不良作风,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解决“四风”问题,想吃喝享乐一点不容易,这让一些干部感叹:“工作又苦又累,如今上头又抓得紧、管得严,干部越来越没当头了,越来越不自在了。”有人说,时代不同了,也要承认干部有自身的权益,用“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理想标准要求干部已不太现实。然而,承认干部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活动中,群众对“贪 官”恨之入骨,同时对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称某些干部为“懒官”、“庸官”。然而,有些人对此不理解,不服气.说我们不贪不占就够“高尚”了,难道我们比“贪官”还坏?岂不对我们要求太苛刻了?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痛恨的贪官毕竟是极少数,而群众接触最多、很不满意的是“懒官”、“庸官”,并非个别现象。时下,确有一些干部,他们对革命事业缺乏必要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少忧患意识,工作中不是忠于职守,勤奋敬业,而是官僚主义十足,形式主义严重。还…  相似文献   

20.
对干部进行定期交流,易地任职,不但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而且有利于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开阔视野,经受锻炼,提高工作能力。但有些地方在进行干部的交流中,却存在着“流速”过快的倾向。一些干部刚来时间不长,便又调走了。更有甚者,有的干部连板凳还没坐稳,就被新“流”过来的人所替代了。这种现象,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干部“流速”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是使得少数干部滋生急功近利思想。有的干部到一个新的岗位后,知道时间不会干得很长,便没有长期规划,只有短期行为,工作重点只放在“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