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伴随着中国早期现代化各个层面的渐次展开,中国的女性知识分子群体亦逐渐意识到改良女子道德观的重要性。1912年3月1日,章兆彦等女性在上海发起以改良女子道德为宗旨的进德会。女子进德会的发起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囿于民国初年政治体制的不完善性,进德会在实践层面的运作,逐渐偏离了原本的预设理念。  相似文献   

2.
“一五”时期新中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这一战略既是一个历史传承的过程,也是一个现实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恶劣的国际环境、重工业的基础性作用、低水平的农业生产以及政府主导型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最终使新中国的领导层放弃了优先发展轻工业而转向重工业优先发展。“一五”时期实行这一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为“一五”后的经济建设所遭受的挫折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以及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要通过党的有效执政来实现.因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探索和研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途径,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最根本的是要保证"打得赢"、"不变质",要强化先进战斗力观念、先进文化观念、人民利益观念,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1953年中国共产党人在摸索中进行了旨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地处华北平原腹地的石家庄市依托棉花产量以及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开始了建设石家庄棉纺织工业基地。石家庄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建立对石家庄城市的产业振兴、人口聚集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建设及怎样更好地发展经济建设,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生产力标准的通俗表述,社会主义物质生产自身发展的逻辑是最终扬弃自身,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显见,“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应该辩证统一于生产力发展标准。而在实践中,评价发展的天平偏向了“物的尺度”一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内涵应内蕴两种尺度的辩证关系,其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科学发展,最终衡量标准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省在中国历史上的变迁,探讨了近代中国地域社会政治发展与国家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认为地域社会在近代中国产生了异于传统社会的政治意识和地域认同,并在实践中形塑出一种思想和行动,是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中一个重要现象.由于地域社会政治化与中国传统地方主义观念、国家建设的总体性追求和政党集权化的冲突,最终被国家主义话语覆盖.地域政治化的历史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政治转型的视角,地域政治的自然生长和发展,是推动政治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与党的作风是党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决定了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围绕"发展"主题,必须弘扬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0.
现行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条款的修改反映了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认识的深化,这是出于规定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出于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制度保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就目前而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监管工作努力,国企发展有成效;问题是系统性的,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上海国资国企十二五改革发展总要求是,充分汲取央企和外地国企的典型经验,通过体制机制的根本性转换来带动国企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减持及改制退出等综合性举措,既为非公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投入创造空间,又为及时补充养老基金、展现国企社会责任要求及公有制实现形式发挥特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发展海洋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作用、海洋产业升级的影响以及海洋开发的区域联动效应三个方面分析海洋经济增长绩效,从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通过对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经济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在“十一五”时期乃至今后十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必须坚持协调发展,要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重视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并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四五”时期,重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对实现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国家、区域、城市、县域四级空间尺度出发,以“整体分散,优势集中”为行动指南展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国家尺度下,在集中力量缓和东西失调、南北分野以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同时,以“一带一路”为牵引融入国际大循环。在区域尺度下,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长江中游—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五大核心增长极,助力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在城市—县域尺度下,抓好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工作,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在此基础上,融通国家、区域、城市、县域四级尺度,共同引领“普遍沸腾”。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要全面上水平,实现经济上的跨越式增长,必须转向"新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现代物流则是这一重大战略转移的主要步骤.因此,在总结我市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其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立天津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构想及具体实施措施,建设天津现代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质内容,是终极关怀和现实关怀的合二为一。在建设全面小康背景下,以经济伦理建设整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体系,统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有效的经济价值观,而且也深刻体现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计划不同于法律,为了实现计划的目标任务,计划有必要转化为法律,其转化为法律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将计划的目标任务转化为法律,一是在立法中直接规定“计划”。《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我国接下来的五年中最重要的计划,它的实现同样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高新技术发展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从而使当代国际竞争从单纯的军事、经济实力的较量,逐步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增强科技实力的竞争,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决策和管理水平的竞争。因此,民主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决策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都更加重视决策咨询研究,纷纷强化决  相似文献   

19.
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政府作出中央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这一决议来刺激地方经济发展,开放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时机日益成熟。本文从金融危机、准市政债券、中央债务依存度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这四方面作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背景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产生的拉动经济增长、完善地方财政职能、完备我国资本市场的经济效果及可能面临的经济、社会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等原因,当前国际社会上经济间谍活动日益频繁。经济间谍非法获取他国的经济秘密,带来巨额经济损失、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等诸多危害。目前我国尚无专门规制条文,经济间谍犯罪的刑事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