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家立市     
过去我们讲了很多诸如“科技立市”、“教育立市”、“贸易立市”等等,而从中国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讲,我提出一个观点叫“企业家立市”,为什么? 从80年代初期开始,“市场调节”这一改革步骤,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的方向努力。市场经济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市场机制、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广东80年代改革的主要成就是在市场机制方面,就是怎样放宽价格,由市场决定供求。下一步要向创造市场主体方面发展,这里重要的是在90年代要培养一个企业家阶层,也就是“企业家立市”。我认为在中国,目前“企业家立市”比“科技立市”、“贸易立市”更为急需。这是90年代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必然,因为机制放开了,主体必然进入市场,这个主体就是人——有经济意识,有眼光的人。中  相似文献   

2.
今年8月底,广东召开了一次高水平的研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广东文艺改革研讨会”;9月中旬,广东省第一届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10月底,首届中国文稿拍卖活动在深圳达到高潮……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广东近十年来在经济上亦创造了很多“全国之最”。那么,作为一种文化的广东,又有哪些值得全国关注的景象呢?通过调查采访,笔者发现了如下的一组事实: 全国的音像制作公司广东最多,全国录音录像带的主要集散地在广东,歌手签约制实施最普遍的也是广东——广东由此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大本营之一”; 从桌球、游戏机、音乐茶座、歌舞厅到卡拉OK、Hi-Fi欣赏、婚纱艺术摄影、广告新星  相似文献   

3.
高效与有序     
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了最热门的一个话题。最近,广东的一些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国营企业经理、私营企业老板等各界人士,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它具有什么样的形式、特征?企业应该怎样走向市场?政府部门应对建立市场经济作出什么样的反应等等问题各抒已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中国经济快步走向市场、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4.
这个人,1968年,他说包产到户可以增产;1978年,他说中国要搞市场经济;2006年,他说不争论的时代过去了。张木生,1980年代初进入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跟随杜润生先生共同参与农村改革开放的设计,现为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早在1968年,他就写出了流传甚广的《中国农民问题学习》,在知青中间刮起了一阵“张木生旋风”。1969年他在一场沙龙辩论中预言,“当人民自觉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就会出现一个达芬奇式的时代”,后来的改革开放,印证了这一说法。20年余年一晃而过,张木生回想“达芬奇时代”,感慨万分。他说,我们今天仍然要寻找我们的…  相似文献   

5.
大厦的舞蹈     
今年7月21日,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一位市长来到广州市,拜会了石安海副市长。他表示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广州的管道煤气建设工程,二是了解广州市全民所有制企业放开经营的试点情况。当石市长把广州第一个“放开经营”的试点企业——南方大厦介绍给客人时,“金三角”的当家人笑着说:“凡放开者都是快高长大的。”他关切地问:“你们是怎么冲出去的?”“杯酒释兵权”? “放开经营”与“冲出去”有什么必然联系呢?说来话长了。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经历过70年沧桑岁月的南方大厦,在开放改革的11年中迅猛崛起,以“着着领先”的气势闻名于全国。1979年,它是广州市第一批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在“扩权”中实现了第一次飞跃;1987年,它成为实行总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先行点;1990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6.
广东整治得怎么样看粤东,粤东整治得怎么样看汕头。汕头整治市场经济秩序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全省“整治年”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希望的起点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浦东开发与广东进一步开放,成了国内外注目与议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浦东开发表明改革开放战略东移了吗?广东与浦东是否存在“对峙”?浦东“外热内冷”是怎么回事?广东在90年代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就这些问题,本社社长曹淳亮、编辑部主任谭启泰与正在广东调查的《上海法苑》杂志副总编项文忠、执行编辑李浩明进行了一次讨论式对话。有这么一种说法,浦东开发意味着中央整个开放部署开始东移,广东过去十年独占鳌头的优势将被上海取代,因而有一种“失落感”。  相似文献   

8.
“你们这些农民不好好种地,乱跑什么?!”——在北京的公车上,3名青年农民遭遇一京城老太好一顿劈头盖脑的数落。慈眉善目的年纪,对农民仍是那般刻薄,城里人对乡下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架势,由此不难想像。只不过,老太太可能健忘了:既然城里人“努力找工作”与“工作不努力”没啥关系,农民“乱跑”跟“不好好种地”又有何干!市场经济,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随市场需求合理配置,只要不抱残守缺,盯  相似文献   

9.
呛倒南来北往的客炎炎夏日,广东人的饭桌上肯定少不了冬瓜汤这道菜。它清热、祛暑,几乎每个广东人都会煲。但另外一种“冬瓜”,广东人就“煲”得令人不敢恭维了,那就是说普通话——广东人习惯称之为“煲冬瓜”。这另一味“冬瓜”,不知呛倒了多少南来北往的客。 1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经济建设成就辉煌,使外地人不得不对“老广”们刮目相看。但是,几乎所有到过广东的外地人,对广东取得的成就作出一番赞扬和惊叹之余,都总是对广东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表示遗憾和不满。北京一位经常来穗的生意人告诉笔  相似文献   

10.
1989年2月,正当人们对“全国将取消粮票”津津乐道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严格按定量口粮供粮的通知。黑市上粮票价格骤涨,许多城市甚至对议价米也采取凭卡定点供应制。人们不会忘记,1988年5月,广东率先放开粮价,牌价粮调高了108%,入夏后,广州集市米价随气温一道急剧上升。三级米从年初的每公斤0.3元涨到0.7元、1.2元、2元,年底一度卖到3.2元。未及年底,粮食又成了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信息表明:1988年全国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广东等沿海省份最先闻风而动,率先到四川、湖南等产粮省购买大米。对此,川、湘等地早有警  相似文献   

11.
广东,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是全国经济的先行者——它今天的地位,你怎么看?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经预测道:“七八十年代亚洲有‘四小龙’,下个世纪将是‘九条小龙’。”何谓“九条小龙”?李光耀先生认为,“领头的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这四条过去的小龙,其次是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这三条80年代新兴的小龙,还有越南、中国的广东这两条未来的小龙。”广东的腾飞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的前10年,广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以13%的年递增率迅速增长,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进入90年代以后,广东人感受到了一种压力。压力来自资源、交通、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等方方面面。而从全国的经济地位来看,广东已不再独领风骚。就如何看待广东地位的问题,本刊采编汇集成如下的“话题拼盘”,以飨关心广东未来的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2)
关键是改变观念我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在广西工作。说真的,比起广东,广西很穷,而最令我感到悲哀的是,我身边的某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穷,接受了这种穷,不思变革。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和广东人打交道。拿广东人和广西人比较,我感到我们“穷”就“穷”在观念上,穷在不思进取上。十年前的广东人便有了领先的观念,有了不甘于“穷”和必须改变“穷”的危机感,所以广东发展起来了,广东人富了。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月1日,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对于广东乳源、阳山等16个贫困县的农家孩子来说,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他们平均每人省去了300多元的学费。为此,广东省财政支付了4.4亿元。“和谐广东就是要每个人都享受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后,广东——这个中国最富裕的省份,终于由官方高调提出“成果共享”这个概念,并迈出了第一步。教育是第一把火,率先拿出真金白银来弥补以前的“不和谐”。据估算,单是免除学费这一项,广东全省就需要拿出60亿元,而这原本只是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三无老板”为什么●张友生(59岁,广东龙川人,广东福寿仙保健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自幼出身贫寒,小学辍学后到地质队工作数十年,官至处级。1986年“下海”进中信广东公司,后筹办广东福寿仙保健品公司,自1992年起,福寿仙在广州畅销不衰。有人说我是“三无老板”(无手机、无秘书、无小车)。没有手机嘛,我们现  相似文献   

15.
一位经济学家警告:留给国有企业的改革时间已经不多了,生死存亡三五年内即可见分晓。本刊今年2月号发表《“三人团”越过留区》一文后,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北方一些报刊还以“市场经济如何‘落户’广东”为题全文转载或介绍此文内容。  相似文献   

16.
读者     
《南风窗》2005,(9)
如何让预计更准确去年政府经济预期目标为增长7%,实际增长了9.5%。从正面意义看,说明市场化因素不断加强,从另一方面讲,也显示政府预期越来越与实践脱节。不过,一些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经常出现这种“脱节”现象。因此,他们往往将对未来经济的预测交给专业的政府部门做,而不是由最高决策层来做。宁新(广东梅县)别再让“反腐利器”蒙尘据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有望写入审议中的《公务员法》草案,希望这次是真的,因为这柄公认的“反腐利器”已蒙尘10年之久。早在1995年,国家就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但效果并不理想。为将之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全国人大、政协多次提出议案和建议,有关方面总以“立法条件尚不成熟”、“操作复杂”为  相似文献   

17.
集安白水泥厂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创办于1984年。1994年曾被评为吉林省“十佳”乡镇企业之一,其产品多次获得“省优”荣誉。 在用工制度上,该厂过去分为固定工(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工人)和农民合同工两种,相应的分配制度当然也不一样。固定工端的是“铁饭碗”,农民合同工捧的是“泥饭碗”,于是就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同工不同酬,多劳者并不一定多得,影响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爱厂如家的责任感,甚至削  相似文献   

18.
“广信事件”无疑将是广东人心中永远的痛,甚至将成为广东人信心的转折。 作为中国信托业的“老二”,广东对外融资最重要的窗口,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曾是广东人的骄傲,也是广东人的“钱包”。在其十几年的历史中,从海内外将亿万资金融入广东。它在广东的3000多项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1月25日,广东顺德容奇大桥竣工通车,广珠公路上最后一个渡口从此在实际上和在地图上被抹掉了。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为竣工剪彩后,乘坐第一辆过桥汽车过桥。在桥头,他交纳了2元“买路钱”。当天,这座桥共收取车辆过桥费4万元。就在1984年,广珠、广深公路的6个渡口全部改渡为桥,总投资1亿多元,没要国家一分钱财政拔款。 8年多后,让我们再来眺望一下广东的“城乡路万千”——  相似文献   

20.
在战争年代,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在市场经济年代,是“钱袋子里出政权”。没有财权,就没有事权,最后会没有政权。改革总动员,就是对“钱袋子”的争夺,就在于如何“开源节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