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西方文化中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形象交替出现,一个乐园般光明,一个地狱般黑暗。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西方的中国形象迅速从光明陷入黑暗。红色中国在西方想象中,几乎成为一个被专制奴役、被饥饿困扰的人间  相似文献   

2.
在对当代民族国家生成机制的学术研究中,国外一些学者从强制-资本、印刷资本主义带来的文化和"民族想象"以及地图想象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在中国学界,有不少学者从民族文化培养、政治认同、领土认同、经济交往、民族交往等方面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成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的领土空间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文化、共同的经济联系、共同的文化心理以及管理的生成提供了庞大的"有机"网络,不仅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理念,而且构成了我国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和实践的重要内容。比起西方学者所提供的民族国家建构路径,我国的这一"有机"网络工程建设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鲍秋媛 《理论导刊》2004,(12):48-49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西方帝国主义不择手段地试图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别有用心地提出所谓“西藏问题”。所谓“西藏问题”,其实质就是达赖集团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迎合西方国家的需要分裂祖国的问题;是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培植、支持西藏地方分裂分子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问题;是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企图牵制遏制中国的一个筹码。  相似文献   

4.
金风 《瞭望》2008,(16)
围绕所谓西藏问题和奥运圣火传递,某些西方媒体的歪态,某些西方政客的鼓噪,近段时间已为公众所熟悉。而在一向以客观公正相标榜的西方媒体别有用心的宣传蛊惑下,国外一些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在对中国真实情况一无所知、连  相似文献   

5.
西方社会在西藏问题上的激进态度,与西方政府的后冷战意识形态有关,与西方媒体的潜权力结构有关,但更重要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西方社会的民意基础。西方民主社会中民意基础决定政府与媒体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在西藏问题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西方的地缘政治经济政策,还有西方的文化集体无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6.
周宁 《党政论坛》2008,(12):57-57
西方社会在西藏问题上的激进态度,与西方政府的后冷战意识形态有关,与西方媒体的潜权力结构有关,但更重要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西方社会的民意基础。西方民主社会中民意基础决定政府与媒体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在西藏问题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西方的地缘政治经济政策,还有西方的文化集体无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7.
西藏不是一个国家,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却在国际政治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些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的社会和政府对西藏展开很多讨论,达  相似文献   

8.
施平 《瞭望》2000,(27)
怀有偏见的人,往往看不见最浅 近的事实。遗憾的是这个世界 上总有一些为偏见所左右的人。 中国的西藏很引起西方一些人的兴趣。这不奇怪。西藏地处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引人遐思。那里的人民怎样生活,他们的风习如何,他们的宗教怎样,他们的文学、艺术、医药、教育以至服饰、饮食等等,一句话,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一切有求知欲望的人都会关注。不要说外国人,就是中国其他省区的人,也都很想亲眼看看。这几年,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就是这种好奇与求知的表现。 但是,在西方,有一些人对西藏的关注却似乎另有目的。他们一不去…  相似文献   

9.
外媒一碰到中国政治,"很容易出假新闻",像是中了魔。2008年CNN等西方媒体裁剪现场照片,人们记忆犹新。如今这样的小动作又被法新社等媒体用上了。据一些网友揭发,一些境外媒体近来刊登中国"茉莉花革命"的照片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若干不仅被国际共运,而且也被一些西方人士称之为异端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却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29)
赛珍珠常常以中西方双重文化视角审视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尤其是中西方文化交汇中的女性命运。然而从身体空间政治学角度看,她笔下的中国女性是困在"形式上"的中国女性。为了尊重所要表达的作品主题,她无意识地将西方女性或是西方女性主义者的平等自由的一些观念赋予中国女性。所以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不是中国所特有的,是理想中的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据德国外交政策网站4月25日报道,在西方展开西藏宣传运动的同时,"世界维吾尔人大会"也在柏林展开活动,煽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场分裂冲突。为了谴责中国新疆的所谓"文化种族灭绝","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与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在性善论和自我超越领域内有很大相识之处,但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出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强调自我压抑,西方传统文化更多的强调个性张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自我实现更多的表现在整个社会的实现,西方文化自我的实现更多表现在个人及部分人群利益的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表现比西方文化中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表现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李存梅 《学理论》2008,(8):76-77
“假定性”一词,源自何处,无从考证,一般人认定“假定性”一词,最早是运用于中国舞台艺术,不过“假定性”一词却较早被运用于艺术申,且东西方艺术在运用过程中侧重点有明显差异,西方偏重于艺术的再现,东方侧重于艺术的想象与情感的融入。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人民拒绝西方自由主义,接受共产主义有着多种原因。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自由观强调的是一种我行我素、不要任何公权力干涉的自由,它和西方自由主义政治观有着根本的差异。同时,由于西方自由主义政治观在中国缺乏文化基因,因而从来没有作为建构国家制度的方案被中国人民接受而破产。相反,大同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成为中国人民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6.
赵晓燕 《学理论》2014,(3):13-14
中国自由主义者在文化上基本上是一些不同程度的西化,作为西化派,他们对传统文化持批判乃至否定的态度,全面肯定西方近世文明的优越性,主张用西方文化来批判、改造。自由主义是近现代中国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是,自由主义没有成为、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探讨当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艳卿 《学理论》2012,(24):136-137
作为一种新生的理论,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在当前国内的公共文化服务理论构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性的个案研究较多,系统性的宏观理论研究较少;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的研究水平明显落后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实践;西方成熟文化理论与中国公共文化建设实践的初级阶段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对称等。面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加注重本土化研究和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诸多西方式的语境下,中国的崛起只能被解读为新一轮的霸权争夺的开始,“中国威胁”论难以消除。因而中国需要宏扬中国的战略文化,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使中国文化中对“和文化”和合作文化格外钟情,论述十分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和而不同”,充满了辩证思维:如“和为  相似文献   

19.
夏玲 《学理论》2013,(9):153-154
近代香港是基督新教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的避难所和集散地。为拓展传教事业,新教教会及其信徒采用文化手段辅助传教,在近代香港开展了大量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入港传教士的汉语言研究成果为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新教传教士在港积极创办学校、出版各类书籍和期刊,促使大量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理雅各等传教士通过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书立说或回国后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促使中国文化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威胁。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把"西化"、"分化"的重点转移到中国。他们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先发优势,宣称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普世价值",趁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强迫或引诱他们认同西方价值,从而实现文化同质化,以达到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对我国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第二,新科技革命造成的社会变迁淡化了两大意识形态的差异。有学者指出,新科技革命导致了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