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即是将传统文化改造成适应时代发展、大学生需要的文化。首先,客观地还原、批判地继承是高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一方面实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在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大力创新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形式。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归,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两课"与其他课程建设体系之中。最后,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生活化、实践化是传统文化在高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学者们在新时代语境下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当前,学术界在现实逻辑、多重挑战、多维路径等方面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包括内容、载体、方式、路径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目前,学术界在研究内容上多局限于方向原则的探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具体方案、举措有待深入挖掘;在研究方法上,学术界多侧重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有待丰富;在研究视野上,学术界尚缺乏多维视角的分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有待引介人学、时空社会学和社会结构论等分析框架以拓宽其研究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顺利推进有赖于现实路径的成功探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标准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标杆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养素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与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对创造性转化路径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方法论作用,即基于"主体—客体"双向互动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体性因素,对创造性转化路径的形成加以介入。这具体体现在:它引导创造性转化路径的选择;它介入创造性转化路径的构建;它激发创造性转化路径的开辟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祠堂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为特别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家族组织密切联系的一种农村家庭和社会自我治理的文化,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传播方式,主要以家族祭祀、家族读谱、家礼家训教育等方式发展和传播,其内容纷杂,有精华也有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待祠堂文化,必须客观、科学、礼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基本方针,坚持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 ,社会文化转型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型。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因此必须以现代性思维对之进行扬弃 ,把握时代鲜活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此 ,必须把握如下原则 :古今融会 ,辩证扬弃 ;东西互补 ,综合创新 ;关注科技发展 ;吸纳、超越后现代。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从时代价值、文化内容、发展原则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结构、属性、特色和功能。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突出了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突出了传统文化在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传播等领域的时代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7.
"和谐"既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美好预期,也是一种治国理政方略。中华五千年,"和"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生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尊重利用,又要改造和扬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兴文化"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新形势下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客观具体实际,对"和"文化作了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理论上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法,也在实践中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桂西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也面临抵抗市场经济冲击能力弱、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式微明显甚至面临消亡的困境。在新时代,要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做到保护和挖掘先行,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优秀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使之既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特气质。挖掘阐发、继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化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建设好"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就要坚持不忘本来,充分挖掘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吸收外来,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面向未来,明确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与发展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党的二十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两创”的当代价值如何再诠释,“两创”过程中要遵循哪些原则,在实践中怎样才能得到进一步深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亟待回应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伟大论断。新时代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软实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是中国坚实的支撑力量和深厚的软实力。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通过深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去学习思想精髓,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价值旨归,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坚守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存在着深刻的现实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社会现实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生俱来的发展性特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品格为二者结合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二者在思想上的高度契合又决定了结合的必然性。促进二者结合不仅有利于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更有助于破解世界难题,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在新时代,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更新二者结合的时代形式、创新思想的现代化结合方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核心,紧紧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对传统文化问题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形成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的传统文化观。通过梳理与凝练,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刻阐明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二、深度诠释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三、精度提炼了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本着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态度,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当代价值。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返本"与开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代弘扬优秀儒家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儒家文化中优秀传统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文化认同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是实现中华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是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基础。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等问题,必须通过发挥全媒体宣传优势,利用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传承,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在"一带一路"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等途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培养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研究其原则应以辩证思维为指导,遵循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活动规律。创造性培养教学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指导作用相统一;弹性的教学策略与明确的教学目标相统一;对表层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对深层教学效果评估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以民为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治国理政中所需要汲取的重要思想资源和智慧之源。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上的展开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执政方针理念的层面,必须要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传承和发展民本思想;二是政治制度的层面,必须要在健全协商民主中传承和发展民本思想。而协商民主既是民本思想的历史传承,又是其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所以更接近善治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华夏文明兼收并蓄不断演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兼收并蓄、独领风骚为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逐渐演绎出中华文化创新性和创造性的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新时期我国国家治理目标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精神指引和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