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建泉  叶榕 《群众》2009,(12):57-5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号召全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增强忧患意识,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这是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来宝贵的经验总结,体现了对树立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深刻警醒与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社会进步不断为爱国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与以往封闭时代的爱国情感相对,对外开放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有着新的时代特征,其核心内容就是“爱我中华,强我中华”。具体表现为: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发展复兴而不懈努力。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民族保持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精神瑰宝。  ──强烈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树立忧患意识,能使人警醒,…  相似文献   

3.
陈朋 《长白学刊》2015,(1):48-52
实践表明,常怀忧患之心,常思发展之力,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当前,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这一时代命题,需要从三重维度来思考其"元问题":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当前主要忧患什么?何以在忧患意识中提升执政能力?这是解读和阐释中国共产党树立忧患意识的基础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一种源于历史使命感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忧党、忧国、忧民的意识。在历史维度上,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夺取胜利的重要经验。在现实维度上,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在党建维度上,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治自觉。新时代背景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是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坚守。  相似文献   

5.
为了顺利实现我省“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把我省建设成为经济强省,重塑河南的光辉形象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树立河南形象应坚持发展、科教兴豫、法治、德治四大战略。一、坚持发展战略,为树立河南形象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河南形象的树立也一定要以经济的发展为依托。坚持发展战略必须做到:第一,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熟悉我省经济发展的状况,了解我省在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第二,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士大夫阶层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精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历史上一些积极有为的士大夫,往往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谱写了一曲曲忧困忧民的爱国主义颂歌。士大夫忧患意识,同我们整个巾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存在着总体上的一致性,当代中国公务员,各级党政群团机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继承我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士大夫阶层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精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历史上一些积极有为的士大夫,往往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谱写了一曲曲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颂歌。士大夫忧患意识,同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存在着总体上的一致性。当代中国公务员,各级党政群团机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继承我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从士大夫忧患意识中汲取营养,增强报效祖国、强我中华的历史使命感。江泽民同志曾郑重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他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忧患意识与共产党人的社会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忧患意识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的一份重要的历史遗产。在中华大地上生长的中国共产党受着这份历史遗产的影响,并将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升华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拟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些探讨。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源远流长。传统的忧患意识有如下特点:首先,贴近时代。这是传统的忧患意识的突出特点。不同朝代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不同朝代的内忧外患。当外患威胁中华帝国的生存时,其忧患意识以外患为主。在南宋,北方金国占领了南京的半壁河山时,爱国诗人陆游便写下了:“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  相似文献   

9.
人有远虑,方无近忧。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2月17日在新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越是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越是要居安思危。(12月18日《人民日报》)已经记不清这是胡锦涛总书记第多少次谈到忧患意识了,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既体现了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与领导智慧,也是对历史规律的清醒认识与有力把握。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3,(7):1-1
这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聚焦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重点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其中,把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为大加挞伐的对象,核心内容是“崇俭戒奢”。这包含着我们党对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强烈的忧患意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1.
陆岷峰 《群众》2008,(6):50-5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报告中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强调忧患意识,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新形势下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对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具有强烈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居安思危 强化忧患意识本刊评论员忧患意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流传千年,成为历代仁人志上修身立国的一种行为准则,也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主主不息、不断进取的一种精神力量。在今天,强调忧患意识,尤其是颌富干田要有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3.
郭来法 《前沿》2002,(7):37-39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我们党增强忧患意识的表现 ,也是我们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向全党敲响的思想"警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是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江泽民忧患意识的理论特质 ,认为其忧患意识体现了历史忧患意识和现实忧患意识的统一 ;体现了民族忧患意识与时代忧患意识的统一 ;体现了忧党、忧国和忧民的统一 ;体现了忧患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的统一。并结合时代特点论述了江泽民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忧患意识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经验;忧患意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时代特征。增强和保持党的忧患意识有着鲜明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提出的新要求。强烈的忧患意识来自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娴熟运用,它体现了博大精深、见微知著的哲学智慧。安与危、存与亡、治与乱、兴与衰,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作为主体的人作用下的消长转化。强烈的忧患意识作为人的意识或认识的一种形式,主要体现事物问题性的一面,是不满足于现状的一种不安追求、一种主动精神。它通过反思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 忧患意识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深沉的社会责任感,是在民族和国家多事之秋中生发的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困患的警觉和力图消除、缓解这种困患的强烈责任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忧患意识的传统。并把当代中国人的忧患意识建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忧患意识?(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忧患意识。(2)批判性与建设性统一的忧患意识。(3)自省心与自信心结合的忧患意识。(4)知识分子与全国人民共识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9.
张峰、罗文东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对话(《人民日报》2007年4月13日)中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谈话时,就曾分析过历史上朝代更替"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在革命胜利前  相似文献   

20.
试论增强党执政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一个政党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必须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考验而变得日益成熟、自信和坚强,这是同党一贯保持的深深的忧患意识、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分不开的。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应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认识增强党执政的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对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警觉程度,保持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时刻为实现党的纲领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