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人物成就最高的两部作品。作为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文本《史记》记载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对《红楼梦》女性人物塑造有一定的原型意义。曹雪芹继承并发展了司马迁的进步女性观,吸收了《史记》中女性描写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经典的女性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史记》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进一步彰显了《史记》的文学典范意义。通过对《史记》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史记》中具体的女性形象和《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进行比较,显而易见《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对《红楼梦》女性塑造极有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史记》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写人艺术成就出色的两部代表作品。《史记》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红楼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艺术典型。司马迁以其独到的眼光选择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为其立传,使这些历史人物形象名垂千古;曹雪芹用艺术家的眼光塑造了《红楼梦》中的经典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文学创作中也是熠熠闪光。综观《史记》和《红楼梦》两部作品,尽管一为史传文学,一为小说,但《史记》的写人艺术对《红楼梦》里的人物塑造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性是文学的核心。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公安文学在人物形象人性化方面继续着不懈的努力。本文重点对魏人的小说《公安局长》进行分析,通过对李西东形象的分析,证明了本文论题一:公安干警形象塑造更加多元化人性化。通过对钟六一形象的分析,证明了论题二:今日之公安文学对触犯刑律者也明显体现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4.
《阿格尼斯·格雷》是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全书以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自叙述视角写成,体现出内聚焦型的视角和自叙体的风格,在叙事上独具特色。作者站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进步立场上,塑造了阿格尼斯?格雷这个既坚持道德原则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文学形象,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这是《阿格尼斯·格雷》在主题意义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阿格尼斯·格雷》是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全书以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自叙述视角写成,体现出内聚焦型的视角和自叙体的风格,在叙事上独具特色。作者站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进步立场上,塑造了阿格尼斯格雷这个既坚持道德原则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文学形象,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这是《阿格尼斯·格雷》在主题意义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赵飞燕外传》旧题汉伶玄撰,实属伪托之作,其成书应当在东汉后期至魏晋期间。作品写出了飞燕姐妹的不同个性,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两人形象,显示了一定的近代小说品质;其主要内容出于有意虚构,这同时也是其艺术上的重要特色。这些都表现了文学自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两部小说《城南旧事》与《吉祥时光》的具体文本分析,探讨了小说中父亲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精神的变迁给父亲形象的塑造带来的影响,对两部小说作品中的父亲形象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探讨描述,论文指出:《城南旧事》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追忆父亲的眷恋中仍有着“审父”情结;《吉祥时光》中的父亲形象,是作家文化寻根过程中寻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以《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闻名于世。在《国富论》和《道德论》这两部著作中他“塑造”了两个形象——道德人和经济人。在《国富论》中他阐述的是他的市场自由主义经济观,由此“塑造”了经济人的形象,而在《道德论》中论述的是他的利他主义道德观,“塑造”了一个道德人的形象。关于斯密塑造的这两个形象,人们通常把他们对立起来,认为《国富论》的论调是人的“利己之心”,而《道德论》的立足点则是人的“利他之心”:从而认为斯密的经济人是利己的,道德人是利他的,因而斯密在伦理学上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故事新编》中以文学方式塑造了拥有强大个人力量的英雄形象,这些形象由抽象世界逐步转向世俗世界,由觉醒者变为行动者,这一过程是个体面对历史环境时的博弈结果,包含了力图改造社会的知识分子的逐步认同,但它的难以操作性却使得这种热望不可避免地停留在了文学想象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0.
徐平 《工会论坛》2010,16(5):151-15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所塑造的霍尔顿这一典型形象在文学界和社会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形象的一些尝试性分析和解构,联系当代社会实际,从审美和意识形态等角度深入探究,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1.
《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是一位勇敢、真实、率真的人物形象,她对于世俗的伪善进行反抗,对于真实的爱情敢于追求,对于物欲财富能够节制,这样的人物形象势必代表着新时代的女性形象。这不仅仅改变了传统的审美观念,也突破了传统文学以美貌和美德去获取幸福的女性塑造模式。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视角去进行作品的再次解读。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和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悲剧《赵氏孤儿》分别为西方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代表,这两部悲剧有着相似的主题———复仇,但这两部悲剧在复仇行动的强度、复仇主角形象和复仇结局方面又表现出鲜明的差异,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雨巷》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不仅具有强烈的音乐美,诗中丁香姑娘的形象和意境更是是受到后人推崇.《雨巷》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至今闪耀着艺术的光辉,万人传唱而历久不衰.  相似文献   

14.
王传举 《工会论坛》2013,(5):165-167
《谢利》是夏洛蒂·勃朗特继《简·爱》后出版的又一部轰动文坛的小说。小说以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人自发组织的捣毁机器运动为社会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与以往不同的两位女性形象——谢利和卡罗琳。通过谢利和卡罗琳这两个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夏洛蒂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在对男性的专横和女性的处处受挫给予了揭露和抨击的同时,夏洛蒂从谢利和卡罗琳的婚姻和爱情等方面,对妇女的地位、妇女的命运、妇女的需要和妇女的未来也作了探索。她推崇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尊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求平等意义上的两性关系的和谐,这也是夏洛蒂想通过《谢利》所要表达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千百年来,人们都从思想价值及史料价值上研究《颜氏家训》,而很少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它,本文从形象性、情理性和审美性三方面对《颜氏家训》的文学特征加以探讨,以便对它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被认为是英国少儿文学史上最富诗意的作品之一。作者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小动物们对朋友真挚的爱,用无与伦比的精致语言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充满爱和美的温暖世界,顺应了儿童读者的审美倾向和审美心理,使儿童获得精神的愉悦,心灵的净化,有很重要的美育功能。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有益于培养儿童对自然美、人之美和文学美的热爱之情,保护和发展他们爱美的天性。  相似文献   

17.
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出色地继承前辈南方黑人女性文学的优秀传统,将主人公茜莉塑造为一个重要的象征,用来揭示黑人妇女所受的双重压迫,即:既受白人的压迫,又受黑人男人的奴役。由此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作为两条并列主线架构起这部颇具批判意味的现实主义小说,进而沃克就解决这两大社会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开拓性探讨,提出了其著名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现代名作欣赏,实际上就是对其审美价值的重新认识。真正的优秀作品并不仅仅是由事与事或人与人的外在关系构成,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在有限的艺术天地里开拓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用桑塔耶纳的话来说,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至少有两项,即“在一切表现中,我们可以区别出两项:第一项是实际呈现出的事物,一个字,一个形象,或一件富于表现力的东西;第二项是所暗示的事物,更深远的思想、感情,或被唤起的形象、被表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高伟华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0):127-127,130
《诗经》与《圣经》分别是中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委婉含蓄与直抒胸臆、比兴与比喻等两个方面对《诗经》与《圣经》中有关的爱情诗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两部作品在叙述手法上的不同,同时,通过比较探讨了中西方诗歌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和严羽《沧浪诗话》,分别反映了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两个繁荣期,其诗论对明清两代诗学以深远的影响.钟嵘以“自然英旨”作为他的审美标准,严羽以“兴趣”“妙悟”为中心的自然审美论诗,两相比较,不难发现他们在自然审美观上的继承、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