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颜知己     
知己养心,红颜养眼. 南方人吃饭前喜欢喝一碗汤,不要小瞧这个汤,不管汤的内容是什么,单就说时间,炖一次最少要3个小时,加上各种调料,加上去菜场的时间,差不多就是半个工作日.  相似文献   

2.
红颜不知己     
运涛 《新青年》2006,(7):32-33
高三文理分科时,我们班进了很多新同学,包括吴丽樱.由于发育迟缓,我们俩分别是男女生中个头儿最小的.她戴着眼镜,很安静的样子--事实上也是这样.我呢,也是最捣蛋的一位.  相似文献   

3.
雨桦 《新青年》2007,(12):56-57
我有一个朋友叫可可,我们在一起从小长大,彼此了解,她算得上是性格女人那类,天天就知道喂饱男人的胃,不管她老公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强迫他喝她花3个小时才熬好的人参鸡汤,说是健肾补身,而他却十分讨厌那种味道。为此,两个人还吵了一架。  相似文献   

4.
知己     
对知己的寻求其实是对自我心灵的另一部分的寻求。生得一知己足矣,一直是我的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感情的深浅已经不需要表面的卿卿我我如胶似漆表达。理解中的知己,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可能十年二十年碰不到,但心里总会记住对方。说到知己,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另一个字:性。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样理解知己这个词,但这个词于我,是一朵花,花开了,有花香还是没有花香,只要是自然的,那花仍旧为花,就是美丽的。花香是花的性。性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用一颗理解真诚纯净的心灵去领赏这份美丽。知己应该是精神和思想的,肉体只是孕育知己…  相似文献   

5.
正萧红自编诗集手稿收录的是萧红手抄的自作诗10题60首,系1939年离开大陆到香港前夕,交给鲁迅夫人许广平保管的。萧红是鲁迅晚年尽心尽力提携的青年作家。萧红因为个人的原因,在鲁迅生病期间赴日本。鲁迅逝世后不久,萧红回到上海,拜谒了鲁迅墓,写下《拜墓诗——为鲁迅先生》,是手抄稿中的一首。她写道:那天是个半阴的天气,你死后我第一次来拜访你。……我哭着你,不是哭你,  相似文献   

6.
蓝颜知己     
认识晖之时我正陷在一段黯淡的恋情里,那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恋情折磨得我身心疲惫。去高校上学的男友哲对我并不很好,但我一直固执地相信这纯真的感情。认识晖是在一个同学的生日聚会上。我落榜和恋爱问题造成的惨淡心情,是和这种热烈的气氛不合拍的,于是我独自闷着喝了许多酒。宴席未散,便已是烂醉如泥了。这时晖提出送我回家,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家的,只知道醒来的时候已是日落西山,而晖正伏在桌上看我画的卡通画。看到我醒了,晖怜惜地看着我,幽幽地说道:“女孩子是不该喝酒的,特别是借酒消愁。”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猜透我的内心…  相似文献   

7.
清茶知己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具体是怎么认识的,现在我己记不清了。只是她的印象伴随我童年的记忆,自然而清晰,是亲人一样的感觉。那时的我们稚嫩单纯得像两棵春日雨中的小草,彼此赤诚而真挚。愉快地忙于建立不着边际的梦想天国。那种思想空白的年纪是自由而散漫的,因为刚刚开始所以可以稍加挥霍。茶知己本质上我们都是比较内向和透明的人,愿意用不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她爱有形的东西,从很小的时候就能涂画色彩缤纷的美丽风景;而我爱抽象的东西,喜欢写那些带拼音的蹩脚日记。我们经常坐在学校门前的草地上看着彼此不成型的作品暗自…  相似文献   

8.
知己·男人     
老苏真名叫苏小小,只有初中文化,曾当过工人,司机。后来又辞职经商。第一年几乎赔得血本无归。第二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有了起色。他大我十岁,有事,我常去找他,没事也在一起坐坐。朋友看我俩有说有笑的样子,往往劈头就问,你怎么选择老苏做你的情人?他一没大把钞票,二没权力,你怎么就……往往我费半天口舌也解释不清楚,或者说我解释清楚了,也没有人相信。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世间饮食男女,根本没有清清  相似文献   

9.
男人·知己     
雨桦 《新青年》2002,(6):2-3
老苏真名叫苏小小,只有初中文化,曾当过工人,司机.后来又辞职经商.第一年几乎赔得血本无归.第二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有了起色.他大我十岁,有事,我常去找他,没事也在一起坐坐.朋友看我俩有说有笑的样子,往往劈头就问:你怎么选择老苏做你的情人?他一没大把钞票,二没权力,你怎么就……往往我费半天口舌也解释不清楚,或者说我解释清楚了,也没有人相信.  相似文献   

10.
红颜非祸水     
细雨:我以前是个很快乐的女孩子,可是自从我步入高二以来,我一下子就沉默了,我越来越不信任周围的一切,包括友谊。我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尽情地去笑、去说了。其实原因都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老师,他今年快60岁了,在他的眼中,漂亮的女孩子都是“祸水”,他尤其爱说的话是“红颜祸水”。每当语文老师讲课时,一提起漂亮的女孩子,他就会用那种鄙夷的眼神看着我们班那几个长  相似文献   

11.
慧子 《新青年》2004,(2):2-4
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我和我相恋8年的男朋友分手了。他要去韩国定居,我也没拦着。我知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恋人要出国”,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随他去吧!  相似文献   

12.
正看惯了人来人往,见惯了缘聚缘散,习惯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与时光的竞走中,渐渐懂得以一颗云淡风轻的心态,去面对世间万物无常的变换,慢慢懂得其实是非成败得失都不重要,因为时间是最准确的筛选师,总会将一切缥缈的虚无都带走,总会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年岁尚浅,以为推杯换盏声色犬马中就能交到朋友,以为朋友可以遍布五湖四海,后来才发  相似文献   

13.
她是校园里有名的美女加才女.面容清秀,两弯烟眉颇有黛玉之仪,一双澄澈的瞳仁里隐匿不了的是温玉般简洁的单纯,再加上那一篇篇清水出芙蓉的好文章和一手出彩的水墨画,让许多为之怦然心动的男生自惭形秽,不得不怯而止步.  相似文献   

14.
与孙穗芳博士相遇,是在人民大会堂那流光溢彩的香港厅,虽然,北京正值凛烈寒冬,香港厅内的贵宾们却如在温暖的香江。在一片华丽灯光的映照下,一位身穿红色上衣的女子端庄亮丽地坐在主席台上,那么引人注目,当我和她的眼神相遇时,不禁心生惊异,那面容与气质竟和我们常见的天安门悬挂的孙中山先生的照片那么相似,特别是她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鼻子,简直就是孙中山先生的翻版。心想她莫非是孙中山先生的后人 ?随后得到了证实,她正是孙中山先生最小的嫡亲孙女,孙科先生的亲生女儿孙穗芳。   孙穗芳博士看上去神采奕奕如…  相似文献   

15.
1981年6月3日,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出现在宋庆龄亲属的行列中时,有人悄声探问:“这位先生是谁?” 他是谁?原来,他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嫡亲外孙王弘之。  相似文献   

16.
于在照 《东南亚》2006,(4):44-48
潘佩珠(Phan Boi Chau,1867—1940)是越南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20世纪初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孙中山(1866—1925)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潘佩珠、孙中山在越、中两国近代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20世纪初期亚洲历史的大背景下,从当时越中两国的社会现状出发,探讨潘佩珠和孙中山在救国事业、政治思想和革命主张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异同。同时从汉文化圈的视野来分析潘佩珠和孙中山政治思想中的汉文化基础。一、提高民智、唤醒民众是潘佩珠和孙中山实施救国图强方略的基础提高民…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在越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即孙逸仙(1866-1925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首屈一指的人物。1905年孙中山提出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同时成立中国革命同盟会组织,以推行三民主义和宣传、动员群众。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组织者,并成为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革命活动对胡志明具有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为胡志明的革命理论完善和越南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居住在台北的孙中山嫡孙孙治强近日因为生活拮据,无力照顾一批收藏多年的非洲野生动物标本,以30万元台币转让给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 据台湾传媒报道,年逾70的孙治强目前住在台北阳明山中山楼附近一栋日本式木造平房,房子虽大,还有花园,但已年久失修,到处漏水,屋子里面阴暗破旧,书籍、杂物东倒西歪。这位行动迟缓的老人  相似文献   

20.
正苏曼殊为清末民初却扇一顾倾城无色的大诗僧,且于小说、诗词、绘画、书法、翻译、佛典等皆有造诣;又是弃家投身反清会党革命之少年志士,追随中山先生至死不渝。中山先生与曼殊大师的密切关系,向为治辛亥史及清末民初史者所疏。余试书之以为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中山先生与曼殊同为广东香山县人,系小同乡。中山先生长曼殊17岁,曼殊向以兄长视之。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曼殊十五岁,随表兄赴日留学,就读横滨大同学校,与同盟会元老冯自由等同窗,竟为莫逆。1902年张继、蒋百里、冯自由等发起组织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反清团体青年会,曼殊亦为发起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