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历程表明,中国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息息相关。中国文化获得创新和发展,永葆其持久生命力和自信的根基与底蕴,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使中国文化重拾自信,不断走向辉煌。重塑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2.
孙代尧  李健 《前线》2017,(3):38-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革命文化用唯物史观观察自然、人生和社会;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崇尚利己的个人主义。近代以降三者之间的碰撞历史,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只有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并借鉴西学合理成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树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重视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实现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既要避免近代以前中华民族文化自大的心态,又要警惕近代以来的文化自虐心理。放眼全球,在民族复兴与文化博弈中,作为一个正在走向复兴的文明型国家,中国应当并且能够为世界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用丰富的中国智慧与坚定的文化自信,助力世界发展,助益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4.
杨增岽  吕璇 《前线》2016,(8):38-41
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彰显出鲜明的特性,表现在四个方面: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的历史传承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性,人民精神思想的导向性,以及吸引世界目光的文化优越性。理解和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思想的基本特性,有助于深刻认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及内在逻辑,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1,(22):55-5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6.
张娇 《世纪桥》2020,(1):77-79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深层、更广泛、更基础的自信,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之上,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之中;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自信是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现实内涵和发展内涵。其内在构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功能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实质的执着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功能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身价值的高度认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增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注意在物质文化创新和精神文化创新有机统一的协同实践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中以及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有机统一的整体实践中多方面、持续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全会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谓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发展,很大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战略高度提出文化自信,围绕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南。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保持对中华文化价值、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维护民族精神独立性;必须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沈江平 《前线》2017,(2):43-46
从文化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创造性吸收和转化的过程。历经传统文化的博弈、中国革命洗礼、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相应地产生出一定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建设经验。这些成果和经验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自信基础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这对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深化认识、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重振中华文明的雄风、确保已有成果不被丢失、推动中国道路的继续前进、担当世界大国的重任都需要切实建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互为表里,展现出强大的文化自信的底气。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文化自信两者存在着以历史同源性、历史必然性、历史发展趋势为主的历史逻辑;以独立自主、全面协调、和平包容为特征的道路逻辑;以于中国、于世界、于全人类发展而言的价值逻辑。二者在三重逻辑中相辅相成,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成果,亦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主题,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决定》字里行间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示出党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夫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读来令人深思,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文化产业是一个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行业。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的传播交流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也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此同时,文化自信也引领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并确保了其发展方向。在明晰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路径,能够有效促进二者的动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洋 《理论研究》2019,(2):37-40,52
价值哲学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研究问题,也是一个实践发展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价值取向、价值根基和价值坐标,是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价值实现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何以可能,这实质上是一个追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得以成立的前提、依据、基础等的本体问题。而这种追问不应仅仅从文化学的限域内来闭环阐释,而应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即依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从决定、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何以自信的经济、政治、历史时空等方面来予以深度挖掘和有效建构,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