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7,(13):52-52
“千古龙冈漫有名”。天下的王学,无论是浙中、江右、楚中、粤闽诸学派,抑或日本的阳明学、朝鲜的实学以及东南亚、欧美的王学,寻根溯源,都以贵州为渊薮,以龙冈为始发地。  相似文献   

2.
<正>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心学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还传到日本、韩国,影响东亚世界500年的历史发展和走向。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随即在龙冈书院、文明书院展开书院讲学运动。此后随地讲学,天下云集响应,阳明心学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此外,阳明心学还传到日本、韩国,影响东亚世界500年的历史发展和走向,成为近代以来学术界重点关注的"显学"之一。首先,对贵州的影响,使贵州成为"王学圣地"。王阳明龙场悟道和书院讲学活动,改变了贵州教育文化落后  相似文献   

3.
张明 《当代贵州》2013,(11):62-63
明代是贵州书院讲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契机肇始于阳明先生在"龙岗书院"和"文明书院"的讲学活动。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在王阳明之后一百年间,黔中王门弟子在贵州新建40多所书院,掀起了三次书院讲学运动高潮,形成五大王学重镇,对贵州民族地区社会文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邵廷采在浙东学术史上处于特殊的地位,他年轻时入姚江书院跟随余姚王学著名学者韩孔当习阳明良知之学;后来赴绍兴参与证人讲会,在会稽陶家读书,分别结识了毛奇龄和刘宗周的弟子董瑒,开始全面研读刘宗周的著作,对刘宗周甚为推崇。由此他打通了阳明学与蕺山学,打通了明州文化与越州文化,成为明末清初浙东阳明后学的杰出代表,为阳明学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2,(15):62
本套丛书以“口袋书”的形式呈现,由《阳明文化》、《土司述略》、《沙滩文化》、《黔史掠影》、《懂点夜郎》五本构成,用大白话和通俗易懂的故事叙述贵州文化,让更多读者了解贵州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
<正>王阳明早在五百年之前就在贵州龙场悟出"知行合一""大道""心即理"及"致良知"等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同时,他还在当地创办了龙岗书院,广收弟子,讲授心学,培养了堪称典范的黔中王门学者、旅黔阳明后学者等大批贵州思想家,他们努力践行并将其学说发扬光大,给贵州大地注入了思想的火花。时至今日,阳明学说对贵州民族社会的深远影响犹在,阳明祠、修文阳明洞、孔学堂及孔子书局的建立,昭示着孜孜后人从不曾忘记阳明先生的教  相似文献   

7.
在余姚城内原有一座古老的书院,即创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的“姚江书院”,它是明清之际浙东地区传播阳明学说的大本营。 “姚江书院”是由明末余姚的一群学术观点一致的学者为传播阳明学说而创立的一个教研活动基地,并因讲学该书院而形成了影响卓著的“姚江书院派”,它与绍兴的“蕺山派”、嵊县的“石梁派”鼎足而三,是明末清初浙东阳明学术的支派,成为明清之际传播阳明心学的主要场所。正如清代著名学者邵廷采所说:“姚江讲学之盛,前称徐(爱)、钱(德洪),后称沈(国模)、史(孝咸)焉。”(《思复堂文集·姚江书院传》卷一)  相似文献   

8.
在王阳明生前,弟子遍布大半个中国。从明代中后期到现在,阳明学研究已经走过了五百年的历程,近代阳明学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近代哲学家基于各自的哲学理念、政治诉求和价值旨趣审视王阳明的思想,以不同范式解读、诠释阳明学,形成了六种不同的阳明学研究范式和形态,为阳明学研究提供了多种样式和选择。与此同时,近代阳明学研究带有与生俱来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特征,反思近代哲学家的阳明学研究,既有助于直观感受阳明学在近代的传播,又可以得到诸多启示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阳明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派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十分深远。阳明文化发轫于阳明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其创始人是王阳明。贵州是阳明心学的缘起地和原生地,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及其随后创建阳明心学,与贵州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生态密切相关。阳明心学既推动了贵州地域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又是贵州地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先后讲学于贵州龙场和贵阳,始终讲学不辍,弘传心学。  相似文献   

10.
朱子与阳明关于《大学》首章的不同诠释进路显现了二人不同的哲学系统。朱子的明明德是指气心正且通者而能具众理应万事,阳明的明明德是指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朱子将致知与格物结合才能达至明德,而阳明则认为致知就能达至明德,故而朱子注重格物的工夫,阳明注重致知的工夫。朱子与阳明由于在人心的认定上产生差异而导致工夫论的不同,但在终极旨向上可以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绍兴文理学院以参与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开始了书院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11年,试点建设以绍籍名人命名的阳明书院、东山书院、羲之书院,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2012年6月,学校成功承办浙江省高校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现  相似文献   

12.
阳明后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学者的撰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阳明后学研究,嵇文甫、容肇祖开其先声,而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学者以原典为基础的实证性研究、体验性考察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新世纪伊始,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在研究方法和学术视野上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连续出现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向颖羿 《当代贵州》2024,(12):16-17
<正>阳明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不仅是国内,在海外也影响较大。那么,作为阳明思想和文化发源地的贵州,我们应该如何加大其在海外的传播力度?对此,本刊特别采访了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教授任健,与他一起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阳明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4.
杨惠 《当代贵州》2013,(11):26-27
春天的贵州大学,枝芽吐绿,朝气充盈。这座有着110多年历史的校园,因新校区的建设更增添了勃勃生机。3月28日15时许,陈敏尔省长一行轻车简从来到贵州大学,实地察看了学校建设发展情况,并就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问题进行现场办公。面对历史,油然而生厚重感,继承弘扬优秀文化贵州大学前身——贵州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汇聚过众多名家大师,培养过许多杰出人才。110多年后的今天,贵州大学是贵州目前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6万多名青年学子怀着理想抱负,在这里刻苦攻读。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中国书院,灰瓦白墙,肃穆雅致,在静谧中传递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9,(10):119-119
这几年,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形态再次兴起。在山东,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创办了“万松浦书院”,另外还有“尼山圣源书院”;在陕西,有陕西作协主席陈忠实领头的“白鹿书院”;在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开办了“北洋书院”;在贵州,学者蒋庆创办了“阳明精舍”;在江苏,南怀瑾的“太湖大学堂”更是声名远扬:而在长沙,唯一绵延至今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另三个为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讲坛热度同样是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6.
阳明小洞天     
郦波 《当代贵州》2023,(42):78-79
<正>一间普通、简陋的何陋轩,见证一个叫“龙冈书院”的奇迹,更见证贵州的教育史奇迹。王阳明与僮仆一起亲手结的草庵,根本不能遮蔽风雨,而玩易窝又太过低洼潮湿。所幸,王阳明在病倒前发现了一处更好的选择。在龙场驿的东边有一座山,因为紧挨着龙场驿,当地人都叫它龙冈,或者称之为东山,但它标准的学名应该叫栖霞山。有意思的是,王阳明贬谪龙场前曾潜回南京去见父亲,金陵城外就有座著名的栖霞山,山上的栖霞寺是佛教三论宗的祖庭。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明儒学案》把鹿善继归入“诸儒学案”,并认为其学“颇近东林诸子”;陈鼎《东林列传》干脆把鹿善继纳入东林学派,谓其与高攀龙、左光斗等交而“得程朱之传”,讲学则“每拈程朱大旨教诸生”。但如细考鹿氏思想实际以及他的生平行迹则不难发现,善继与东林学派中人交往固然密切,甚至堪称同志,而从学说思想上来看,他乃是一位充分体现阳明精神的王学家。正因鹿善继与阳明心学精神相契合,他不仅成为明末阳明学的中坚,而且开创了燕南王学,以其刚毅的节气而使阳明学在明清易代之际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缪再强 《学习月刊》2009,(16):26-26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学者称阳明先生,有《阳明全书》三十八卷传世。在整个明代学术中.以王阳明“致良知”为主旨的心学影响最巨。笔者以为,阳明心学之影响,可以从心即理,致良知,倡道德这几个方面进行窥探。  相似文献   

19.
清明祭祀王阳明,汉服呈礼,花灯出戏,民乐献歌,阳明学术研讨,慈善赈灾,既创新地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宣传阳明文化、推广茶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黔学与心学     
郦波 《当代贵州》2023,(17):79-80
<正>在阳明心学的诞生过程中,具有文化独立意义的“黔学”随之伴生。因心学开黔学,以黔学促心学。一句“他年贵竹传异事,应说阳明旧草堂”,充分体现了王阳明的文化自信。500年前,在贵州创建了心学的王阳明,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当然,王阳明没有预料到的是,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影响会如此之大,不仅影响了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甚至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