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善制",即完善的制度。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以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以国家治理引导政治体制改革为内在逻辑的"善治"与"善制"的现代化互动过程。从现代化视角分析,我国国家治理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互动逻辑,体现在价值耦合性、主体一致性、制度内聚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前线》2018,(12)
正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是首都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最大特点。北京市朝阳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党建引领,把建立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放到城市治理体系中进行整体性思考与系统性把握,面向基层推进赋权、明责、下沉、强基、聚能、增效,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还是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子系统,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既对立又统一(同一)的辩证关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同一性关系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命线",通过定向导航、凝心聚力、解忧纾困而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稳健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从总体性而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统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共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情境中,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治理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其中政治资源的有效开发与运用更是这一系统工程有序展开的根本前提。在诸多政治资源中,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的政治制度资源无疑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资源。随着政治发展环境的深刻变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科学认识政治制度资源的内生化逻辑进而开发、运用就成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4,(8):11-11
正《前线》2014年第1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前线》2014年第1期"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栏目着重对国家治理进行了探讨。其中,俞可平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文认为治理是一种偏重于工具性的政治行为,是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目标的手段。国家治理体系包括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三大要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增强国家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中,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政治现代化的源泉在城市,而政治稳定的源泉却在农村。”①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社会,农村的稳定就更是整个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农村的基层政权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农村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亨廷顿从宏观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革命的本质、起因、目标等问题。他认为,革命同现代化 有着紧密的关系,它实质上就是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产生革命的原因在于国家在 现代化过程中制度化程度很低造成的,换言之,即传统社会无法为现代化产生的新社会集团提供有效的 政治参与的制度;革命的目标在于实现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即建立新的政治意识,创立具有复杂性、 适应性、自主性和内聚力的政治制度。亨廷顿的革命理论在西方学术界独树一帜,但我们应当看到,他 的理论毕竟根植于西方政治学的土壤,同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相比,必然存在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5,(7)
怎样治理国家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党中央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既是接力奋斗的延续,又是时代创新的体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奋斗实践,留下了探索国家治理道路的历史足迹,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应对"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的艰巨任务,规定了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色使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担当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责任提供保证,以聚合社会最大公约数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排除障碍,以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夯实基础,以"三个自信"把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定力。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21,(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探索和奠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具体体现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奠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支撑;创建新中国国家制度,奠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支撑;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支撑;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及其现代化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政治概念。科学地理解治理及其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社会治理现代化及其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16,(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强调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治理现代化同人权保障密切相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人权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追求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有效地保障了人权,中国人权保障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持续发展30多年来,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共青团引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培育国家治理主体的现实需要,是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路径,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共青团引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存在内容"泛化"、渠道"窄化"、策略"虚化"、方式"老化"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校准价值坐标、明晰参与内容、拓宽路径选择、转换方式方法等措施,构建共青团引领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构建符合中国城市特点的城市治理体系,有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北京作为首都,还承担着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的职责,需要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的编制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学界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两种范式:一种是通过将公认的现代化原则融入到国家治理过程中,从而达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另一种是通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制度改革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笔者认为,一种更综合性的做法便是,将各项现代化原则融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执政党相关制度体系建设之中,通过解决制度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商民主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日渐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在二者关系的处理上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在实践中要吸引参与,提高基层民众参与水平;要完善机制,发挥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要加强监督,保障协商民主顺利推动;要注重实践,促进协商民主落实落细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堡垒和前沿"重镇",直接关系到"民心"这一最大的政治,而法治保障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措施,在基层治理中起到关键的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现代化,还重点包括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以下四个维度着手,即"四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动力,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这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越性所在。  相似文献   

19.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新兴国家的现代化没有政治的稳定将很难取得经济和社会的长足的发展,而政治的稳定需要合理的权威的维持。本文拟将以此为视角来对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提出的权威体系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动员凝聚起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是有效推进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在中国现代国家转型的独特历史进程中,政治教化式的思想动员、利益交换式的利益动员与以党和政府权威为基础的法理动员的三重逻辑,始终贯穿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实践探索中,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三种基本形态,并在各自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推进现代中国国家治理转型的三重动力。对此进行全面分析和考察,对于阐释新时期执政党和社会互动的内在机理,厘清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关联和发展脉络有着重大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