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海星 《当代贵州》2017,(28):50-51
正六盘水正以夏季国际马拉松为载体,构建大健康旅游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从2013年,六盘水举办首届凉都·六盘水国际马拉松赛以来,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已经走过5年历程。5年来,参加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的人数不断攀升。首届马拉松赛吸引1.2万人参赛,2017年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开放报名仅两天已有3万人报名参赛。5年来,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的级别和档次不断提升。2013年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铜牌赛事"称  相似文献   

2.
今年夏季,全国很多区域气温突破40℃,寻找凉爽的地方避暑,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要需求. 19℃的夏天,360度的激情.六盘水的夏季凉爽宜人,令人向往. 一“凉”一“热”间,带火了六盘水的避暑旅游.六盘水充分利用独特气候资源优势,擦亮“中国凉都”这一金字招牌,积极抢占避暑经济发展“风口”,成为人们艳羡的“避暑之都”.  相似文献   

3.
<正>拥有得天独厚"凉"资源的六盘水,顺势而为培育健康产业,与时俱进打造山地旅游发展升级版,实现了"凉"的价值重塑。今年夏季,全国很多区域气温突破40℃,寻找凉爽的地方避暑,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要需求。19℃的夏天,360度的激情。六盘水的夏季凉爽宜人,令人向往。一"凉"一"热"间,带火了六盘水的避暑旅游。六盘水充分利用独特气候资源优势,擦亮"中国凉都"这一金字招牌,积极抢占避暑经济发展"风口",成为人们艳羡的"避暑之都"。享受"19℃的夏天"8月3日,时值三伏天气,中央气象台当日天气预报显示,重庆、西安、北京最高气温达40℃。  相似文献   

4.
朱江 《当代贵州》2013,(12):65-66
六盘水地处云贵川接合部,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中,一批批驻边军队,从四面八方汇驻六盘水,"兵勇多男性,渐有与本地人通婚者,生女育儿繁衍不息"。如此越  相似文献   

5.
正2004年至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成为六盘水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民族文化、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的窗口。"真没想到,7月的夏天,六盘水这么凉爽。"上海游客张鹏感慨,上海近日的最高气温已达到35℃,只能打开空调在室内待着。张鹏特地从上海赶来六盘水参加"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每年夏季,六盘水都用满满的诚意邀请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感受"19℃的夏  相似文献   

6.
正山体雄浑,千沟万壑,峰峦起伏,云岭相间,这就是六盘水。独特的地势让她在旅游发展上一度关山阻隔,但今天,这里正成为山地旅游和山地体育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新宝地、新惊喜。这是一座没有炎热夏天的绿色之城。按照气象学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日均气温超过22度,就是夏季的标志。在气温最高的7-9月,六盘水的日平均气温才19.7度。在六盘水,过了春天不是夏天,而是秋天。正是其"凉爽、舒服、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  相似文献   

7.
正由六盘水市钟山区承办的"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从2013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5年。作为全国唯一的夏季马拉松,从中国铜牌赛事到金牌赛事,从千人参赛到3万人规模,从专业马拉松拓展到大众健身跑,5年历练,实现质的飞跃。今年,六盘水设立了"马拉松活动日",赛事日益专业化、国际化,更向世界展示了"世界那么热,我要去凉都"的品牌形象,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六马风格"。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六盘水都是靠矿产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如今,六盘水把发展目光从地下矿产转向地上的绿水青山,大力发展山地旅游,找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在炎热的夏季,来到贵州六盘水,浓郁的清凉气息沁人心脾,让四川游客饶家熙连声感叹:"这气候太爽了!"中国凉都六盘水,为世人所知的是夏天平均19.7℃的气温。宜人的气候只是六盘水发展旅游的众多优势之一,近两年,六盘水将山地旅游作为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滑雪的山地旅游产业体系。来自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委的统计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3年六盘水市首次创办马拉松赛事以来,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跨越,在全国千余场马拉松赛事中异军突起,一跃成为高原夏日马拉松典范。又是一年盛夏,2018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以下简称"六马")、"我要  相似文献   

10.
潘照东 《实践》2009,(7):51-53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理位置独特,处于大兴安岭南缘与燕山山脉连接地带,北连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东近环渤海地区.  相似文献   

11.
正七年精彩一跃,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今年3月获国际田联铜标赛事称号,实现了赛事级别"三级跳",引人气、聚财气、扬名气,"中国凉都"城市品牌日渐风行天下。六盘水是一方清凉净土,夏季平均气温19.7℃,加之"凉爽、舒适、滋润、空气清新和紫外线辐射适中"等气候特点,2005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六盘水是一座奔跑之城,自2013年举办首届马拉松赛开始,七年来,20万跑友从五湖四海云聚于此,共赴盛夏之约,用脚步释放激情。  相似文献   

12.
六盘水—夏季清凉的高原都市。来这里:登贵州之巅畅胸怀,游高山峡谷览奇观,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六盘水市滑雪产业发展现状六盘水享有"中国凉都"的美誉,低纬度高海拔的亚高原特性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赋予其独特的气候资源,冬季冰雪可保持2个月左右,适宜开展滑雪体验运动。六盘水市滑雪产业随着六盘水市打造"中国凉都"品牌,打造冬季滑雪、夏季避暑之都,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城市旅游品牌发展而来,从而使主打夏  相似文献   

14.
发展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以六盘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毅 《理论与当代》2012,(10):27-30
六盘水是最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山区石灰岩成土艰难、土层薄、生态脆弱,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因此山区不但大多处于贫困状态,成为扶贫攻坚主战场,而且成为“两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那么,喀斯特山区扶贫攻坚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什么,究竟走什么路子?为此,根据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和中共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六盘水为例,探讨符合喀斯特山区实际的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路径。一、强化动力:弄清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优势和劣势弄清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是探讨喀斯特山区发展之路的前提。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化优势为信心动力,化劣势为挑战动力。就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看,至少有五大优势:水资源优势。六盘水处于珠江、长江水系上游的分水岭地区,珠江水系57条,乌江水系14条,其中10公里以上河流43条,多呈现河谷深切,河床狭,水流急,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发展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和扶贫攻坚必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六盘水市地处边远贫困的多民族地区,同时又是一个新兴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与农业共存,城乡合一的新型城市,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人员构成和经济框架构成了六盘水特殊的文化环境和文体氛围,企业文化、文化扶贫、工农文化带、少数民族文化是六盘水先进文化建设的支点,六盘水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从这几个支点着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六盘水的企业大多是在不同时期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这些企业的组成人员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带来了那些地区的文…  相似文献   

16.
戴聪 《当代贵州》2011,(30):30-30
六盘水矿藏资源、生物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六盘水有资源、有基础、有特色。我们将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世界的眼光、开阔的视野,把六盘水打造成为贵州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7.
封面主题     
正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西郊,规划总面积197.7公顷,由龙贵地水库、窑上水库、水城河源头段、明湖村湿地及明湖小山峡五个湿地群组成。该湿地公园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多年的保护恢复,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和郁闭度都较高,绿色四季常  相似文献   

18.
7月18日,当代贵州杂志社六盘水记者站、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六盘水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六盘水市委副书记何冀、当代贵州杂志社社长赵宇飞、省委外宣办专职副主任哈思挺、六盘水师院党组书记袁仁庆,分别为当代贵州杂志社六盘水记者站、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六盘水办事处揭牌。六盘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朝卉,六盘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宏远,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静,六盘水市政协副主席聂志权,以及六盘水市相关领导,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宣  相似文献   

19.
这里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成片的盐碱地一眼望不到边;这里自然资源多样,石油、天然气、岩盐储量丰富;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许多珍稀鸟类在此繁衍栖息;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处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渤海湾中心,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的枢纽位置。  相似文献   

20.
海南州地处青海农牧区结合部.东接西宁和东部农业区,西连青南各州,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心地位,青藏、青康、西久三条国省道穿境而过。州府所在地恰卜恰镇处于全省重要的旅游带上,交通便利.人居环境相对较好,城镇周边人口密度较大.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强。近年来.海南州高度重视恰卜恰独特的区位优势,把加强恰卜恰城镇建设列入了海南州“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恰卜恰城镇建设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基本要求,从提高城镇建设规划水平、增加城镇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地域民族特色等四个方面认真谋划和实施,通过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促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