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4,(9):32-33
焦裕禄(1922—1964),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他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家中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力。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1943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相似文献   

2.
成靓 《党建》2021,(5):67-68
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园庄严肃穆,每年都有许多群众自发地到这里参观,学习这位人民好公仆的模范精神.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焦裕禄曾被日军关押并被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逃离矿区回到家乡后,又因灾情外出逃荒,抗战胜利后才回到老家.1946年1月,焦裕禄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焦裕禄被调往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曾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相似文献   

3.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农家庭,幼年辍学在家.1941年,焦裕禄的父亲因交不起捐税,被逼上吊自杀.1942年6月,焦裕禄被日寇抓到煤矿当劳工.1943年,他逃回了家乡,但因为没有"良民证",又被迫逃到江苏宿迁,给地主打长工.  相似文献   

4.
焦家门风     
正离兰考焦陵不到百米的一条小巷里,有座普通的北方小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离世,其后的近30年中,他的家人一直住在这里。焦裕禄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而在他身后半个世纪中这个家庭发生的点点滴滴,给人另一种深深的震撼。最小的儿子保钢该参加工作了,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坚决让儿子到汽车修理厂当临时工。兰考刚兴装电话时,在乡  相似文献   

5.
柳建伟 《求是》2012,(19):60-61
焦裕禄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不计其数,焦裕禄的知名度可以列入最高的几个。中国人熟悉焦裕禄,一是通过穆青写的发表于1966年《人民日报》上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是通过拍摄于1990年由  相似文献   

6.
焦裕禄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穆青与冯健、周原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90年,李雪健主演的电影《焦裕禄》正式上映。一篇通讯和一部电影,已经把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形象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再次书写焦裕禄,还有没有必要?这是我在面对长篇小说《焦裕禄》时,不由自主产生的疑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7)
<正>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公仆 1922年,焦裕禄出生在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一个贫苦家庭。做过苦工,也当过民兵的他在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等职。1962年冬天,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当时正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焦裕禄组织调查队,在全县展开走访调查,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县委掌握了"三害"的第一手资料,把全县抗"三害"的战斗部署放在一个更科学更扎实的基础之上,一个要在三五年内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制订出来。在封沙、治水、  相似文献   

8.
正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亿万人民从此记住了一个不朽的名字———焦裕禄,同时也让这篇文章的作者——新华社记者穆青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但穆青为什么要在焦裕禄逝世两年以后重新报道焦裕禄事迹,并在20世纪90年代又两次撰文宣传焦裕禄精神呢?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9.
焦裕禄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穆青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90年,李雪健主演的电影《焦裕禄》正式上映。一篇通讯和一部电影,已经把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形象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0.
焦裕禄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穆青与冯健、周原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90年,李雪健主演的电影《焦裕禄》正式上映。一篇通讯和一部电影,已经把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形象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再次书写焦裕禄,还有没有必要?这是我在面对长篇小说《焦裕禄》时,不由自主产生的疑问。  相似文献   

11.
<正>焦裕禄的家风,是焦裕禄精神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是焦裕禄家风中最闪光的遗产。一碗饭、一壶水也不能忽视在日常生活中,焦裕禄对妻子和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他对妻子说,不能收受别人的任何东西,不能占公家一点便宜。焦家子女多,  相似文献   

12.
时话     
《红岩春秋》2014,(4):4-4
<正>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参观焦裕禄纪念馆,会见了焦裕禄的5个子女和当地部分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习近平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  相似文献   

13.
二十多年前,当新华社电传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被《人民日报》等大报刊发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时,多少人被焦裕禄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阅读着谛听着而潸然泪下,传颂着学习着而激情生发。焦裕禄的形象巍峨屹立在人民的心中!二十多年后,1990年12月,当峨眉电影制片厂将刚拍摄完的故事片《焦裕禄》,在本厂和北京等地试映时,场场爆满,反响强烈。《大众电影》载:《焦裕禄》“赢得电影评论界的普遍赞扬,认为此片生动感人地塑造了一位令人敬仰、可歌可泣的优秀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张定超 《当代贵州》2014,(12):22-22
正我们要切实转变作风,经常深入群众中,真正了解他们"柴米油盐"的烦恼、"衣食住行"的困难和"酸甜苦辣"的倾诉……通过参观焦裕禄纪念馆、黄河故道东坝头以及聆听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主题教学,近距离感受焦裕禄生平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我感触很多,也深受教育。特别是在参观焦裕禄烈士陵园偶遇一位时任生产队长的群众也来缅怀,当问道兰考人民为什么如此怀念焦裕禄时,老人一句"因为焦裕禄书记对老百姓好"的回答令我思索万千,在那样艰苦的年代,焦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灵魂     
正贵州首批县乡党委书记赴兰考学习考察,走近一个为了更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贵州20名县乡党委书记走进兰考,走近一个伟大的灵魂,重温焦裕禄光辉事迹、感受焦裕禄的无私情怀和人格魅力。昔日风沙满天的兰考,如今已是"焦桐"成林。焦裕禄在人民心中铸起了一座丰碑,50年过去了,兰考人民仍然记着"焦书记"的好。  相似文献   

16.
田梦 《党史文苑》2004,(9):36-40
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逝世4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这位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笔者近日专程拜谒了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的焦裕禄烈士陵园,并从焦裕禄的亲人及早年与其一同工作过的老同志那里,了解到焦裕禄生前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现整理归纳成文,以飨读者。随部南下掂过枪矿机厂里是内行焦裕禄生于1922年8月16日,家住山东省淄博市北崮村。父亲焦方田、母亲李星英,都是贫苦农民。由于焦裕禄的爷爷不识字,被财主欺骗过,在焦裕禄6岁时,老人家力主全家勒紧裤带供孙子读书,焦裕禄这才勉强上了四年小学。1939年焦裕禄的父亲被财主逼债而死,同年,…  相似文献   

17.
45年前,焦裕禄同志肩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来到内涝、风沙、盐碱肆虐的兰考县,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个领导干部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壮丽诗篇,塑造了一个领导干部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的光辉形象。时隔45年后,我们再次缅怀焦裕禄同志,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让焦裕禄精神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对于推动长垣县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焦裕禄离开我们已经有43年了,作为一个英雄时代出现的英雄人物,焦裕禄往往被赋予了更多苍白而艰深的历史形象,在某种意义上也加深了与年轻一代的隔阂。事实上,一个真正的焦裕禄形象,不仅是一个对党和人民忠诚、无私到了纯净地步的县委书记,而且是一个颇具领导艺术、领导科学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9.
再读焦裕禄     
兰考工作二三事 艰苦奋斗 1963年8月,焦裕禄的小孩找爸爸要钱买新铅笔,焦裕禄看看铅笔头说还能用。过了几天,孩子又要新铅笔。焦裕禄看着笔头说,还能用。最后,铅笔用到像一粒花生米那样长了,孩子又要换新的。焦裕禄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帽往铅笔头上一套说:“这不是还可以用吗?”然后,焦裕禄又给孩子讲,生产一支铅笔多么不容易,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在兰考凋研时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党员干部怎样学习焦裕禄精神。要从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把焦裕禄精神当镜子照照自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