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构建警察权的控制体系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可以考虑按照比例原则、司法控制原则和程序正义原则,在建立系统的内部机制,加强司法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监督,强化公民的权利保护和树立程序正义理念等几个方面对警察权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论警察权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公共权力的警察权,无论是其行政执法权还是其刑事司法权,都来源于全体民众权利的让渡,这就决定了警察权的私权基础和私权保护功能。因此,警察权的行使目的是保护公民的私权利,警察权的行使应当以公民基本私权利为边界,遵循公共原则、责任原则、比例原则和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警察权的程序控制,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有关警察权的程序传统十分脆弱,程序立法明显滞后,程序价值没有体现,程序运行存在缺陷。主要原因是警察权设置定位不准,运作失之规约,缺乏有效控制。因此,法治视野下的警察权程序控制,需要树立程序控制的基本理念,优化制度配置,确立运行的基本原则,规范警察权行使的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警察权是国家执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警察权是把双刃剑,具有利害双重性。既要充分发挥警察权的预期效果,又要抑制警察权的负效应。对警察权的规制要遵行法律规制原则、私权保障原则和程序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5.
国家运行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保障警察权的主动性、及时性、有效性、强制性来实现其职能,保障社会治安有序运行;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法治文明进程中,"国退民进"为历史趋势。如何将二者统一于当下的社会现实,从而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摒弃了单一的"警察权扩张"与"警察权限制"两种理论后,在我国社会现实背景之下,警察权配置的第一层次即基层警察执法范围边界的确定应当坚持六个基本原则,分别为: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原则、相应性原则、警察权行政权性质确定原则、司法控制原则、程序正义原则以及"公""私"有别原则。  相似文献   

6.
以治安管理和刑事侦查权为代表的警察权在本质上属于行政权的范畴,因此对警察权的配置一方面必须符合行政权的有效、及时原则,另一方面又必须遵循对行政权的依法控制原则。对警察权的控制方式最典型的是警察权比例原则和司法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7.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包括:处罚法定原则,含有实施处罚的主体法定、处罚种类法定、处罚程序法定三方面内容;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要求限制警察权力以及赋予相对人听证、申辩、申请复议、提起诉讼、请求赔偿的权利;处罚公开、公正原则;处罚和教育相结合原则,以完善调解制度和强制性教育措施为保障。  相似文献   

8.
略论警察权的行使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警察权极易对公民的自由造成侵犯,对其进行制约是必要的,制约的关键是要对警察权进行规范,而不是进一步控权或分权。行使警察权应遵循五项原则:依法原则、比例原则、平等对待原则、程序原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9.
警察权的正负效应告诉我们,既要积极发挥警察权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保证公共安全的预期效果;又必须对警察权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对警察权进行控制应遵循法律规制原则、比例原则和司法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正当程序原则与警察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权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权力,它在行使过程中必然会对公民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权进行一定的限制或剥夺。依据正当程序原则,警察权的行使,必须通过告知和听审程序,以此对其加以限制和约束,以达到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对警察权和公民权加以诠释。分析了警察权与公民权既统一又冲突的关系,从警察权源自公民权、保障公民权、服从公民权需要、接受公民权监督等,归纳了二者统一的实质;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秩序价值与自由价值、自由裁量与权益评判、执法权威与消极对抗等矛盾,归纳了二者冲突的表征。论述了探求并实践警察权与公民权平衡的对策,包括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和人权保障理念、提高法律意识和完善法律规制、以程序公正原则提升警察权的正当性和公信力、切实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权益等。  相似文献   

12.
民事再审程序是实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树立司法权威和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但是现有程序体现的理念与司法独立和程序正义的观念仍有相冲突的.本文拟在厘清民事再审的概念与程序功能、比较其他法治发达国家民事再审程序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作一些理念上的探讨,以期重新审视和进一步改造我国民事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13.
有证据表明司法权的民主特性是人类早期社会的普遍规律。2005年《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实施以来,司法权的民主特性获得了进一步凸显,但实际上除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之外,司法权的民主特性并没有及于更大的视野。以刑事诉讼为例,无论是当事人主体地位与诉讼权利、律师辩护、刑事和解,还是社会公众参与司法和媒体监督司法,都应当是司法权民主特性的体现。将司法权民主特性做广义的理解,是对司法权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把握,有助于强化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和实现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治理论认为,刑事诉讼的价值应该以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为应然取向,但是在我国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功利性质的"工具主义"却成为刑事诉讼价值的主导,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立足于我国现实社会的复杂现状,我们应该对于刑事诉讼价值取向进行重新思考:纯粹的工具性价值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必要对其进行否定性评价;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的保障性价值虽然是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的应然取向,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国法治建设的复杂现状中同样也没有市场,因此必须对两种价值观念的转化进行路径研究。具体思路是,通过制度设计全面"修正"司法实践中我们一向坚持的工具性价值理念、赋予辩护人以"实质辩护权",以推动刑事诉讼价值理念向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5.
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调查程序面临着保障国家安全与保障公民个人权利、行政权与司法权、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价值冲突,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必须对以上三种冲突予以平衡。尤其要重视为过度构建保障国家安全而导致行政调查权力的扩张滥用、实体正义凌驾于程序正义之上,以及忽略司法权对人权保障的救济机制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警察权力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一部分,是国家的公共权力(公权),它的行使是建立在行政相对人的绝对服从的基础上的,具有公民个人权利(私权)与之无法相比的“特权”。加入WTO,对我国警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建立和加强警察基础理论意识、警察依法行政意识、警察权力的司法审查意识、警察执法的国际意识以及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权意识,才能更有效地树立警察威信和实现警察权力的职能,为加入WTO服务。  相似文献   

17.
警察出庭作证是推进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完善的重要环节。警察出庭作证不仅有利于案件真实的发现和实体法律的正确适用,而且也是确立司法权威,实现程序正义的需要,因此,应尽快建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但由于警察身份的特殊性,在警察出庭作证的范围上应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都是诉讼追求的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目标 ,程序公正优先原则是要求我们在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发生冲突而且必须由一方作出牺牲的时候 ,程序公正应当居于优先照顾的地位。程序公正优先原则维护的是司法公正、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 ,同现代法治和民主具有内在的、天然的联系 ;它排斥的是干扰司法自治的社会和政治权力 ,与专制和独裁势不两立  相似文献   

19.
刑讯逼供行为不仅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 ,而且严重损害司法机关的威信。刑讯逼供之所以屡禁不止 ,重要的原因就是 :法律的不完善致使一些司法工作人员对刑讯逼供罪的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应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应进一步完善实体法和程序法 ,使司法工作人员增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律保护意识 ,最终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