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主要辐射区域,中国川渝地区和东盟地区的贸易在通道的运行下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在双方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进出口贸易进一步融合和各方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川渝地区-东盟地区贸易持续稳健发展,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东盟地区日渐发展为中国川渝地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拥有极大贸易发展潜力和空间。中国川渝地区应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利用好RCEP协定等政策机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道建设,推动双边贸易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5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1.我国已从贸易小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195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仅11-35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微不足道,到1998年已发展为世界前十名的贸易大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240亿美元,出口1838亿美元,进口1402亿美元,当年贸易顺差达436亿美元。2.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建国初期出口原料性产品和土特产品为主、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为主,发展到现在,出口中机电产品占了重要比重(36…  相似文献   

3.
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引入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推导出汇率影响就业的全新路径,并利用2000-2018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通过进出口产品结构贸易路径,汇率对行业总体就业的正向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经由汇率变动预期路径,而汇率通过净出口指数路径对就业的负向影响较微弱。人民币汇率对不同行业就业的影响产生差异的根源是不同行业进出口产品结构及产品异质性的差距导致在汇率变动的不同情形下,行业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水平不同,从而造成外贸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具有差异。并且,技术特征及贸易来源地特征是造成行业间就业水平差异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生活和国际分工的纵深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和交易额急剧上升,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货物贸易的增长,特别是由于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许多过去无法作为贸易手段的技术和信息成果,如今可转化成为服务贸易的内容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从而使国际服务贸易的种类不断增加,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商品集中度加强、地区贸易集中度下降,但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贸易伙伴的贸易差额不断加大。同时根据SITC分类分别计算了资源、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发现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有增强的趋势但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逐年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但竞争力近年来有所下降。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当实施平衡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延边州进出口贸易受到极大影响,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持续下滑,俄罗斯、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需求下降,传统出口产品出口受阻,外贸企业经营困难。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延边州进出口贸易健康持续的发展,全面、细致地分析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是促进延边州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中心,"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福建现代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欠发达,难以适应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整体市场竞争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也是福建跟上时代潮流,争取更大发展的需要。研究服务贸易及其法律问题对发展和丰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涉外产品责任纠纷剧烈增加,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通过研究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相关概念、法律适用原则、域外国家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和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立法现状及不足,我国在实体法方面应当转变立法模式、明晰法律概念、统一归责原则及增加惩罚性赔偿规定;在冲突法方面应当引进新的适用原则以及加入《海牙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投资渠道对江苏开放型经济造成直接冲击。本文从进出口增长、商品结构、贸易方式、企业性质、出口市场、地区差异、贸易摩擦、外资结构、对外投资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出台外贸扶持政策、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海外人才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入世后的对外贸易摩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与世贸组织其他成员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针对我国实施贸易壁垒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采取从传统的“两反一保”到当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垄断措施、社会责任标准、知识产权壁垒等多种贸易保护主义方式,涉及我国越来越多的、从轻工和纺织等传统出口产品到金融和零售等现代服务产业。我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就必须发展区域贸易安排,形成多层次的自由贸易伙伴;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和协调外贸行业、进出口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摆脱以低价取胜的出口策略。  相似文献   

11.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闽台能源贸易的展开,不但能够实现两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在能源产业链的带动上和能源产业竞争优势的建立上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常规能源利用条件下。受资源条件的限制两地并不存在贸易的可能性,对于新能源而言,新能源的资源特性和闽台之间特殊的地缘优势使得闽台能源贸易具有了可能,在分析能源贸易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闽台能源贸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日趋密切,台商对福建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多,台商投资目前已成为福建省境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如何为台商创造出一个更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以吸引和鼓励台商扩大赴福建投资,加强闽台之间的经贸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歌仔戏由漳州的锦歌嬗变而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歌仔戏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台湾歌仔戏再传回闽南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芗剧。在歌仔戏的形成、发展及传回闽南传播、艺术形式的转型中,政治环境是影响闽台民间文化交流的主要外因,民间团体是推动闽台民间文化交流的主要力量,交流学习是闽台两岸民间文化共同提高的主要因素,传承创新是民间文化艺术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福建涉台地方立法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对于促进闽台关系发展乃至推动两岸合作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新形势下必须加强福建涉台地方立法。《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赋予福建先行先试权,要求福建“健全涉台法律法规”。今后福建应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充分利用涉台地方立法空间,继续深化、完善经济领域方面的立法,充实、加强社会领域方面的立法,探索、创制文化领域方面的立法,落实、实现政治领域方面的立法,进一步加强闽台两地人员往来方面的立法,适时启动闽台关系综合性立法。  相似文献   

15.
巫罗俊是闽西客家巫氏的先祖,在巫氏族人祠堂中,他比较罕见地以塑像的形式为后人祀奉;而他带领当地民众开基立业的壮举,更使得其由"祖"而"神",升格为宁化县的土地神。清中叶闽(粤)客家巫氏族人大量移民台湾,他们数典不忘祖,皆铭记巫罗俊为始祖,并慎终追远,直至今日仍坚持定期到宁化巫氏公祠赡拜祖先,表现出血缘关系的承传和延续。在迁台过程中,巫罗俊崇拜在台湾也由"人"升格为"神",演变为王爷信仰这一颇具地方色彩的神明角色,它提醒我们要注意福建民间信仰在台湾自然、人文环境下所产生的调适与衍变,只有正视这种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为我们论证闽台文化同一性树立科学论说。  相似文献   

16.
建设闽台共同市场,是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从长远看,闽台共同市场作为两岸共同市场的试点,其建设和发展必将推进海峡两岸以共同市场为纽带的经济合作制度化。文章在分析闽台加强经贸合作的战略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构建闽台共同市场的条件与基础,提出了闽台共同市场的基本原则、运行机制和重点内容,并探索了实现这一构想的关键模块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闽省土地和人口压力的大增,大陆百姓纷纷向台湾移民。大陆百姓向台湾的移民过程,就是台湾的开发过程。台湾的逐步开发,推动了闽台贸易的兴起与发展。闽台之间形成了区域分工与合作,人力和自然资源共享,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清代闽台贸易的兴盛,对于今天经贸往来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闽台妇女间交流合作已成为闽台民间交流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不少阻碍交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问题。闽台间的“五缘”优势,两地社会经济要素的互补性以及大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闽台妇女交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创造了良好条件,闽台妇女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台湾旅游业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旅游业在其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对福建省加快发展旅游业有所启示;闽台旅游合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第三届海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两岸商会经济论坛,突出了“ECFA、商会、经济”三大特色,彰显了“商会助推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其成功举办,更好地发挥了福建区位优势,创新了工商联服务大局的品牌工作,深化了闽台经贸合作和共同应对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