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上,宋代经历了三百余年,奠其基业者为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他们兄弟俩先后为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娴于武事,经过南征北战,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使中原重归于统一,当了皇帝以后,两人都喜读书,提倡读书,懂得以文德致治的重要,使五代十国以来重武轻文的风气为之一变。宋太祖本一军人,“以神武定天下”。但黄袍加身以后,很快就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自己“喜读书”,认为“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还不止一次地说:“作宰相须是读书人”(《宋朝事实类苑》卷一)。他当皇帝时,懦臣日益受到重用。赵普,“少从太祖游”,是拥戴有功  相似文献   

2.
《论语·子张》里载:“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中“学而优则仕”一直被人们误解为“读书做官论”,其实这是对孔子学习思想的歪曲。当年孔子说这话时,是把“优”当作“优裕”即为“余力”之义来说的,而非后人所误释的“优秀”。从这个角度讲,“学而优则仕”是说学习好了,有余力才能去做官:而“仕而优则学”则说做官有余力就应学习。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14):20-20
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古人早就有箴言。《论语》写道,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常人只重“学而优则仕”这后半句,并以此激励自己刻苦读书,希望来日出人头地。为政者则要看重前半句,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论语》还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实中确实有些人既不学习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怠于工作。  相似文献   

4.
习骅 《学习导报》2013,(20):40-41
公元968年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正高兴地审阅新科进士名单,突然皱起了眉头,于是有了他和宰相赵普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5.
《支部生活》2010,(9):56-56
云南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推荐参选的评论《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通讯《“人民需要这样的好检察官”》、《基地、平台、摇篮》等10篇文章分获全国党刊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10余个栏目、标题、封面等在中国西部地方党刊“五优”作品评选中获奖。  相似文献   

6.
把书读薄     
有的人读书.越读越厚.有的人则越读越薄.实际上.读书的过程是一个由厚变薄的过程.开始读书,越读越厚,待到读懂了.读通了、读精了.书,也就越读越薄了.读书要认真.要真正读进去.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书本知识,这样,书便越读越厚.一本《资本论》,博大精深.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体内容,它们是在概括大量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极精辟的一个定义,要理解它、掌握它,必须联系实际去思索:产品是不是商品?粮食在什么情况下才成为商品?废品是商品吗?待你把这些实际问题都弄懂了,才能真在把握商品的内涵.这个思考理解的过程,无形中增加了书的含量,书,也就越读越厚了.  相似文献   

7.
赵匡胤俭朴自律二三事○王君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初期,能够保持较清醒的政治头脑,注重俭朴自律,对抑制皇室腐化之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据《宋太宗实录》载,赵匡胤率军全歼蜀军之后进入蜀王宫殿,得孟昶“七宝溺器”,然后环视其殿内浮华的装饰,各色各样价值连城的金...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孕育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繁若群星的政治家就是其中闪耀着光辉的一部分。他们以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他们之中,有如秦始皇、刘邦、杨坚、李世民、赵匡胤、成吉思汗、忽必烈、朱元璋、皇太极等等叱咤风云的开国帝王;有如汉武帝、明成祖、康熙、雍正等等将祖宗基业发展广大的守成君主,有如诸葛亮、萧何、张良、魏征、房玄龄、赵普等等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相似文献   

9.
赵匡胤反贪     
赵匡胤反贪□高天培责缟许树坪从《宋史·太祖本纪》和《续资治通鉴·宋纪》等史书上可以看出,赵匡胤在位16年,除即位的当年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因忙于接管而没有反贪污的记载外(但也有“朝市府库,不得侵掠”的命令),其余的15年,几乎年年反贪污,年年杀...  相似文献   

10.
《宋史》记载,宰相范质生病,宋太祖赵匡胤去探望。范质请皇帝用茶,茶具是粗瓷杯盏。赵匡胤想,他是一品官员,岂会如此穷酸?皇帝再去相府,发现范质睡的硬板床,铺的旧棉被,就派人送去雕花床、鸭绒被和精美的茶具。后来,赵匡胤看到范质仍睡硬板床,仍用粗瓷杯盏,便问他“为何这样同自己过不去?”范质回答:“陛下给我那么多俸禄,岂能置办不起好家具?只是为臣倘若摆设豪华,过份奢侈,大小官吏便会一一效仿,岂不带坏了朝野风气,成为千古罪人?”赵匡胤听了连声称赞范质戒奢以俭的道德操守为一代风范。  相似文献   

11.
说起爱好,每人各不相同,或爱好音乐,或喜欢体育,或迷恋棋牌,或钟情跳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最大爱好则是读书。去年11月21日,温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辑唐尼的采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总理带了个好头,还有很多领导干部也“人同此心”,他们都把读  相似文献   

12.
邵火焰 《前线》2014,(4):122-122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学问渊博,被后世称为“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有如此成就,与他从小勤奋好学、热爱读书是分不开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读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说起爱好,每人各不相同,或爱好音乐,或喜欢体育,或迷恋棋牌,或钟情跳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最大爱好则是读书。去年11月21日,温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的采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相似文献   

14.
“学而优则仕”曾是被批得臭不可闻的老话,是那位曾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孔子的门徒子夏说的。原话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那时,此话的罪名是“鼓吹读书做官论”。现在,应该给它恢复本来的“面貌”了。孔子办教育,据说有三千门徒,而有点成  相似文献   

15.
灵则心诚     
灵则心诚蒋炜前不久,在《读书》杂志上看到作家王蒙一篇题为《从“话的力量”到“不争论”》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诚则灵虽然暂时有效,却毕竟是一个颠倒了的命题,诚只可能暂时地、局部地成为灵的前提,灵其实才是长远与根本的诚的前提。”我当时看完这段...  相似文献   

16.
刘建明 《党课》2013,(18):106-107
闲来读书,读到了一些有关宋太祖赵匡胤的逸闻轶事。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做了皇帝,定都汴梁(开封),建立了大宋王朝。他不仅是一代开国明君,而且还是一个倡导节俭并以身作则的皇帝。  相似文献   

17.
阳卫国 《新湘评论》2009,(11):54-55
今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一次“万名党政干部读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干部均有读书的爱好和愿望,但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忙”和“应酬多”抽不出时间读书而困扰,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周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下,大大低于中国人平均每周读书时间8.1小时。与此同时,《中国报道》杂志也策划了一期“官员读书”专辑,他们在对数十名各级官员进行读书状况调查时,有半数以上官员坦言:白天要开会,晚上有应酬,’哪里有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韩愈。年青时怀有远大抱负,总想做大官,于一番大事业。他在诗中说:“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岳阳楼别窦司直》)。足见其“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有多么强烈。  相似文献   

19.
阳卫国 《学习导报》2009,(11):54-55
今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一次“万名党政干部读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干部均有读书的爱好和愿望,但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忙”和“应酬多”抽不出时间读书而困扰,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周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下,大大低于中国人平均每周读书时间8.1小时。与此同时,《中国报道》杂志也策划了一期“官员读书”专辑,他们在对数十名各级官员进行读书状况调查时,有半数以上官员坦言:白天要开会,晚上有应酬,’哪里有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20.
《读书镜》载,宋太祖一日罢朝,俯首不言,内侍王继恩问故。上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了。”象宋太祖这样的皇帝“偶有误失”,竟然怕“史官书之”,令人感慨。此事使笔者联想到这样一件事:建国初期,陈毅同志担任上海市市长时,每当在重大建设项目和大项开支的请示件上作批示,签字的右手就禁不住地“直发抖”,生怕一笔下去,有所纰漏,对不起党和人民。赵匡胤乃封建帝王,陈毅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二人不可相提并论。但他们因“怕”而折射出肩负重任而负有的自律意识却有其共性。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