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萃英 《前沿》2001,(2):52-55
在史前阶段,社会历史和自然界、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没有本质的区别.主体的选择(即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受盲目必然性决定的.而到了真正人的社会,主体才能真正自觉地作合规律合目地选择.历史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任何事物(包括人),存在在它(他)们的现实的条件中.  相似文献   

2.
生态辩证法是关于"人—自然"系统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它是"人—自然"系统的理论表达,其主要包括"人—自然"系统演化的构成环节和"人—自然"系统的演化规律。"人—自然"系统的演化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而构成的。生态吸引与生态排斥、生态平衡和生态失衡、生态危机和生态发展是构成"人—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环节,展现着其运动原因、运动状态和运动后果的辩证特征。"人—自然"系统的演化规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是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以劳动为中介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所形成的一种融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特点和功能的新规律,是"人—自然"系统所具有的整体协调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正确遵循和运用历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由之路。 一、正确理解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 历史决定论,就是承认在历史领域,具有和自然界一样的客观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理论。是否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长期斗争的焦点。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在不断探索社会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历史上不少思想家,虽然提出过许多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是片面夸大主体,特别是人的精神作用,否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历史大量现象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仍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只有在主客体的相对平衡中才能实现。要培养和树立一种以接纳自己、他人与世界为一个和谐共生之整体的主体意识,才能自觉、主动地使人类理性服从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并在深刻认识和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之上,促进人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三个层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五大发展理念是基于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和基于人的发展的"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理论典范和实践总结。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世界历史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正确认知和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导向与发展最终目的指向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只有在主客体的相对平衡中才能实现.要培养和树立一种以接纳自己、他人与世界为一个和谐共生之整体的主体意识,才能自觉、主动地使人类理性服从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并在深刻认识和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之上,促进人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三个层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蔡果  宦伟 《公安教育》2005,(11):43-45
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交融理念(一)社会科学必须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各种社会活动都受到自然规律的约束,因此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科学必须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任何违背自然科学规律的事物,在自然界都会被遗弃。人们强调“科学发展观”,其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持续发展。公安工作是与社会方方面面联系最紧密的工作之一,要做好这项社会工作,公安民警既要具备足够的社会科学知识,同时也应当具备按自然科学规律办事的自然科学头脑,这样才能使公安工作符合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理念,即生态理性的理念。生态理性是一种以自然规律为依据和准则、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原则和目标的全方位的理性。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系统性、价值性、和谐性是生态理性基本原则。只有使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上升和转换成为生态经济理性和生态科技理性,培养和造就生态理性人格,才能实现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不是简单地把自然规律当作历史规律,而是把唯物主义自然决定论原则贯彻到底,找到社会历史中决定性的物质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是唯物的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不是机械的理解历史规律,而是辩证的理解历史规律,是辩证的决定论。  相似文献   

10.
一、增进思维“深度” 一个社会缺少了理性就会变得无序,一个人缺少了理性就会变得浅薄,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理性思辨能力,他的思想就会苍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崇高职业,肩负着跨世纪的重任,如果没有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和理性思考、对社会的入微洞察和敏锐反应,如果没有对当前形势清醒的分析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辩证把握,他就很难具有高境界,他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1.
人口问题是全球五大问题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人口问题,是民族地区和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是增强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加速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从“两种生产”理论看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人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指出:“马尔萨斯撇开了人口运动的这些一定的历史规律。这些规律由于是人类本性的历史,所以是自然的规律。但仅仅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人的自然规律,而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受人类本身历史过程制约的”。恩格斯也从一般意义上分析过人类自身和社会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这两段话,明确地指出了人口与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人类社会出现后,人类自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来看,有关历史,涉及到四个重要问题:到底有没有客观的历史?到底有没有历史规律?历史有无意义?到底什么是历史?历史的真相就是人性的真相,它有它的客观性,当然不是绝对的客观性,而是渗透了主观性的客观性。历史有规律,但不是自然规律,而是自由的规律。历史学就是人学,研究历史就是研究人。人是怎么来的?怎么发展的?又要发展到哪里去?历史学的意义在这里。历史就是人,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是有历史的,而动物是没有历史的。  相似文献   

13.
风险是现代人的宿命。这是因为,"风险"不是其他,而是人的理性行动之伴生物。人有理性能力,所以能改造和重建自然;但人的理性能力又是有限的,所以任何改造和重建的行动都必然生产出各种不确定性和意外后果。风险,即人在享受理性行动的各种成就感和福祉的同时必须承受的不确定性。现代化进程是人对自身理性能力的信任与实践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自然不断被改造并彻底人造化的过程,也是风险社会的生成过程。用刚  相似文献   

14.
做学问、搞研究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而发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更需要勇气、学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什么是理性思维?就是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和人类发展进步的规律,这是研究学问、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不论研究学问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必须要有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田杰 《青年探索》2016,(2):13-22
青年学作为一门学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青年研究,是对青年存在的终极追问和探寻,可能与某些所谓的"本质"或"规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对青年的人性、天性或人类性问题的深刻洞察与理解。它首先诉诸青年,提升青年的"心智品质"和"社会学的想像力",将青年的"个人困扰"转化为"公共论题"。从青年"人本身"亦即青年的天性和自然出发,以历史为主轴,关注"人的意象""人性的一般观点"和人的"历史的形象"。青年的生命现象和"人的自然",需要历史的理解和解读。青年,处于生命运动与社会运动的交错点上,正是在这一交错运动的过程中,人类的生命形式,呈现出无限丰富的多样性。青年学特别需要一种关于青年、社会与历史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人口?建国以来我国出现过哪三次人口生育高峰?1.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居住在一定地区内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人口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一种物质.是有生命的肉体组织,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两性关系,并且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人口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生产和再生产是通过一定的历史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实现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的性质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决定人口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有两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的…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文明社会的普遍堕落状况,卢梭主张"回返自然"。在自然状态,人是自由幸福的,而文明社会导致人的道德堕落和人的异化。卢梭对科学与艺术的批判对于科技理性肆虐、消费日盛的现代社会无异于一副清醒剂和解毒剂。  相似文献   

18.
论民法上的“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印  路涛 《理论月刊》2012,(2):103-105
"经济理性人"是传统民法上的"人"的唯一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单一的"经济理性人"形象存在着的严重内在缺陷与历史局限性逐渐暴露,并与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越来越不合拍,改变单一的"经济理性人"形象,以"经济理性人"为形象主导,增加"生态理性人"形象设计,使"生态理性人"成为传统民法上"人"的形象即"经济理性人"形象的合理补充,以实现民法上"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这样一个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社会并存建设的新兴时代的不错选择。"生态理性人"形象设计补充,使得民法对"环境私权"的认可与保护成为一种可能和必要。但无论"人"的形象设计如何发展,动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法律上的有限主体。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是人类知识的掌握者、传播者、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的精华,是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人,是人类理性的代表。知识分子的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一议:“后娘孩”的待遇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将工作中心转向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关于美学的活动领域。政治美学作为一门艺术将外在自然的对于政治规律的认知理性与内在自然的关于政治理想的政治感性相互协调,这也就极力缓和了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张力。通过李泽厚先生关于美学的"积淀论"学说,我们发现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理性是"积淀"于政治感性的,通过这种"积淀"政治理性与政治感性相互融合,从而产生出和谐的美感。因而政治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政治理性引入到政治感性的自由意识之境,从而帮助公民完成"情感本体"的构建,公民以此作为政治人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