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西方学者的视角及其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50年后,西方开始兴起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的热潮。从五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美国学者为主的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从精英、派系逐渐转向官僚组织,其政策过程的模式包括理性决策模型、权力斗争模型、讨价还价模型、各自为政模型、竞争性说服模型等。本文总结了中国政策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即政策议程设定与政治高度相关、政策目标追求“模糊共识”、政策决策过程“讨价还价”、政策执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政策变动周期不稳定等。  相似文献   

2.
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生成离不开理论指导和特定的政策环境。马克思主义政策议程的意涵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议程互动、从"问题模式"到"制度模式"的议程变迁以及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议程整合。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我国政策议程设置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而发挥核心决策主体的理性权威与多元主体的民主参与是我国政策议程设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为防治校园霸凌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文本,是我国在治理校园霸凌道路上迈出的跨越式步伐。本文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对我国校园霸凌治理政策议程过程中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进行梳理,分析政策之窗的开启以及三流交汇,以此解释我国校园霸凌治理政策出台的政策过程。同时就我国校园霸凌治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经验进行讨论和总结,指出在我国校园霸凌治理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抓住焦点事件引起舆论热潮、吸引核心决策者关注、渐进决策、有效的制度性利益反映渠道都加速推动了校园霸凌问题走进政府视线以使其纳入政策议程,最终促成了校园霸凌治理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对现代政策议程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议程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作为信息的社会问题由社会领域传输到政治领域的过程,而网络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传输手段,对政策议程产生的显著性改造。网络的参与缩短了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为政策议程的建立提供了虚拟信息源,实现了虚拟参与、虚拟接触、虚拟讨论和虚拟调查,从而拉近了社会领域与政治领域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政策议程的整个过程,然而,网络对政策议程的改造并不全是积极的,它还有可能带来网意替代民意、虚假信息干扰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是当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公共政策以公共政策问题为客体,通过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社会公共利益的载体,公共政策问题亦通过公共性取向来表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而成为政策问题时,必须以公共性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公民参与政策议程为基本前提,确保政策议程设置的公共性、平等性、民主性与合法性。但是,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社会问题并不是完全按照公众意愿,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入政府议程,议程设置过程存在主体平等性缺失、程序民主性游离、结果合法性不足等问题。故而,为了对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性偏离进行有效治理,必须厘清公共性取向的主要内容,对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现实反思。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网络民意弥补了体制中的弱点,成为人们参与监督、参与立法、参与决策、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对中国民主政治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央党校高新民教授表示,目前国内一些公共事件解决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议程设置’模式,  相似文献   

7.
柳沛 《人民论坛》2013,(12):45-47
廉租住房供给是一种典型的行政给付行为.作为这一公共产品的供给方,行政机关在给付设定阶段享有一定的裁量权,如果使用不当就有可能造成权力滥用,甚至损害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文章结合行政给付相关理论对廉租住房给付设定的决策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对公权力的行使进行事前监督,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对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的质疑和批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渐摈弃那种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认为在区分事实——价值的基础上依靠理性选择就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决策结果的片面认识,继而选择了一种非理性主义的研究道路。由于受行为主义思潮影响,研究者陆续将视角从抽象描述转移到实证分析上来,一改过去那种演绎式的理论建构思路,更多地偏向于运用定量化的方法对政策过程特定阶段上的具体问题进行归纳式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强大现实解释力的分析框架。受此影响,政策议程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对这些理论模型的梳理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探索体现我国政策议程创建过程一般规律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从政府过程视角看,互联网治理机构职能体系运行存在意见表达代表性和意见综合专业性欠缺、决策环节议程设置能力总体偏弱、政策实施环节部门协调配合较难、保障机制的现实保障能力欠佳等问题。优化互联网治理机构职能体系需要国家引导与社会培育相结合,不断增强代表性与专业性;以话语体系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提升网信委议程设置能力;加快推进制度化的职责调整,优化提高部门间的协作能力;充分运用最新技术手段,优化信息传输模式,提升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吴月 《岭南学刊》2012,(1):27-31,48
对广州市番禺区垃圾焚烧项目的政策议程分析,一方面从静态层面上重点探讨了涉及其中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基本构成与资源;另一方面从动态层面上着重分析了各个利益主体的立场及行动逻辑,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政策议程设置中探索扩大政治参与,容纳不同的利益主体开始形成并积极寻求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对于打破封闭的政策环境,推动政策议程的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府之所以选择运动式执法这种政策工具,是受到决策议程、资源短缺和政府间合作状态三个因素制约的.运动式执法的必然性,反映了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境,而且它所体现出来的治理功能也并非总是消极的.一味地否定运动式执法,既不符合中国公共治理的现实需要,也不是一种严肃的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12.
刘伟 《岭南学刊》2011,(2):20-26
按照话语民主的基本理念,理想的政策过程应该是在开放治理体系所生成的公共能量场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基于平等的话语权在公开协商的基础上运用自身及其所代表群体的言说能力展开利益博弈并进而影响政策产出的过程。按照话语民主理论的观点,政策议程建构过程正是多元利益主体表达利益诉求,进行政策言说的着力点。基于政策议程发展脉络的描述和分析,我国政策议程创建形式应是相融型的。  相似文献   

13.
“嵌入媒体”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首创的一种舆论战战法。根据这一战法,在战争与媒体的关系上,军队不再使用堵截的思维来控制媒体,而是采取一种合作的方式来影响媒体,通过一种开放的“互利”方式,成功地设定媒体的议程。  相似文献   

14.
刘倩 《电子政务》2013,(9):14-19
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自媒体在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约翰·金登提出的多源流理论是被广泛运用的分析政策议程设置过程的理论模型,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可就自媒体在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通过对自媒体的运用,公众可以主动介入问题源流的建构;自媒体为多元化主体参与政策备选方案设计提供了良好渠道;自媒体有助于舆论快速形成并广泛扩散,从而激发起国民情绪,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进程;自媒体还能够促使焦点事件不断出现,为政策之窗的开启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立法进程为例,分析网络时代公民自媒体(微博客等)激活政策沉淀、助推焦点事件、触发公共政策议程的现象。采用过程追踪法并结合案例讨论,探讨网络时代由焦点事件触发的中国政策议程设置机制。基于媒体—公众—政策议程的经验模型和焦点事件理论,构建了网络时代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的机制模型,揭示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由传统"自上而下"、单向性方式向"自下而上"和交互性方式的转型趋势,提出政策议程设置的"自媒体触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一项重要立法权能就是对提交立法机关的法规草案进行审议并提出意见。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为立法主体作出能否列入大会议程的决策或为常委会的审议提供了一个比较可  相似文献   

17.
《政协天地》2010,(7):36-36
伴随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政治协商也在有序推进,程序民主建设已被提上重要议程。具备了可靠的程序保障,政治协商这一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才能进一步顺利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实现过程。《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日前颁发,明确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表决之前、政府实施之前。是否重视政治协商将纳入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8.
欧阳爱辉 《长江论坛》2009,(6):51-53,9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隐蔽议程。它们会令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丧失应有的公正性,侵害到劳动者正当权益。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制定中的具体隐蔽议程进行分析,认为应从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制定具体过程、在具体条款中强化广大劳动者行使自身合法权利的能力和增设救济条款三方面来完成相关劳动法抗制设计,遏制隐蔽议程。  相似文献   

19.
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是什么?政策窗口开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政策酝酿中面临分歧怎样解决?政策出台如何渐进式推进?现有理论对此并未给出充分的解释。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为例,试图回答以上问题。研究认为: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主要分为政策窗口开启、引起中央关注,中央设置议程、开启政策研究,政策制定困难、中央及时引导,中央作出决策、政策制定出台等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政策过程呈现如下特点: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窗口打开,既是基于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更得益偶然事件的连续助推;涉及“中央+多地”的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制定中面临分歧时,超脱机构(主要是党委议事协调机构)比利益机构(主要是政府拥有项目审批权的部门)作为操盘手更能够在平衡过程中既保证地方各自利益,也符合中央战略布局需要;从动议到落地,呈现出中央最高决策者发出明确支持信号、中央最高决策层研究、中央最高级别发文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0.
构建有助于家庭发展的政策是解决农民工的家庭离散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农民工家庭离散问题尚未进入政策议程。多源流理论认为,在一些关键的汇合处,问题、政策与政治这三条源流结合在一起,那么一个项目被提上某一决策议程的概率就会大增,政策之窗就会开启。目前,解决我国农民工家庭离散的问题源流已经形成;而作为打开问题源流"阀门"的政治源流还在形成之中;再加上政策建议的"软化"活动尚不够,政策源流尚未成型。因此,三条源流无法汇集在一起,政策之窗无法开启。未来农民工家庭离散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最有可能的路径是借助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