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飞 《知识产权》1996,6(1):22-24
关于职务作品及其著作权归属,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如下: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2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仅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特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  相似文献   

2.
法人作品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这条规定涉及到了著作权法中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即法人作品(其实上述规定还不止确认了法人作品,同时又确认了非法人作品,有人将二者统称为单位作品。本文为比较和讨论方便,只研究法人作品问题,非法人作品问题与本文讨论的内容在实质上是相同的)。之所以说值得讨论,是因为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法人作品的规定与世界很多国家不一致,即在…  相似文献   

3.
单位作品和职务作品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11条3款规定的法人作品和非法人单位作品,是指单位被视为作者的那些作品。因此,单位也当然地享有著作权。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能否成为作者,学理上历来有不同认  相似文献   

4.
职务作品与单位作品的区别谭伟才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而对于单位作品则未提及,只有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作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单位包括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因此,本文所说的单位作品,就包括了法人...  相似文献   

5.
怎样确定版权主体 版权主体也称作版权人,指在版权关系中谁是权利人。 版权的主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者。在特殊情况下,版权人并不是作者。作者与版权人是两个概念,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版权人包括作者和其他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在大多数情况下,版权的原始主体是自然人,因为绝大多数作品是由自然人创作的,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也可以成为版权的原始主体。比如,单位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创作的工作经验总结。这类作品,单  相似文献   

6.
浅析法人作品与职务作品的关系及其在法律适用上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在理论上是两个不同角度的概念。法人作品一般是指由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它是从将法人视为作者这个角度来说明,即作者系法人单位。而职务作品则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而创作的作品。相对于法人作品来说,它的作者是公民。由于我国著作权法具有将法人视为  相似文献   

7.
委托作品著作权原始归属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大陆法还是英美法,都坚持著作权由作者原始取得原则。在英美法上获得作者身份的途径却有两条:一是参加作品的创作,依据创作人为作者原则而成为作者;二是未参加作品创作的人在法定条件下可依据视为作者原则被视为法律上的作者,即被拟制为作者。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允许委托人通过合同约定著作权归属之规定则十分独特,可作两种截然相反的合理解释。这与人们对英美版权法尤其是美国版权法的误解不无关系。应该对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进行完善,允许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将委托作品转变为单位作品或法人作品,并对委托人的身份和可以转变为单位作品的种类作出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对编辑作品的法律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编辑作品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编辑作品是作品的使用方式之一。编辑人“根据特定要求,选择若干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断汇集编排成为一部作品”(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十一项规定),是为编辑作品。“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这是我国著作权法关于编辑作品的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我国著作权法将法律予以保护的编辑作品对象限定在若干作品或者是作品的片断的编辑使用上。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审判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新…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条规定:“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这是我国著作权法确定的一条重要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并非一切作品都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那些违反宪法原则,有害于社会公德的反动、淫秽作品和其他法律、法规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律所保护。为什么著作权法要确定这样一条原则呢?它与著作权自动产生原则是否冲突?在理论上弄清这个问题,对准确理解著作权的法律含义,依法保护作者的出书权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著作权法与民法的联系与区别(一)著作权法与民法的联系.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我国著作权法调整的是作者、传播者、作品使用者及著作权管理者在创作、传播、使用、管理和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其中主要是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不难看出,著作权法律规范是属于民事法律规范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常说,民法是基本部门法,著作权法是亚部门法,它们都是规范民事权利的法律.通过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相似文献   

12.
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职务作品的概念及法律特征(一)职务作品的概念关于职务作品的概念,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著作权法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于2001年10月27日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为了取得“与其他民事法津的一致,扩大非法人单位的外延”,将原来条款中“非法人单位”的提法一律改成了“其他组织”。然而,笔者认为这样一改虽然在形式上取得了“与其他民事法津的一致”,但实质上不但没有“扩大非法人单位的外延”,反而使其缩小了,而这一“缩小”又将会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试分析如下。原《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在其后公布的该法的《实施条例》的…  相似文献   

14.
论假冒他人署名行为朱雪忠在作品上署名,是表明作者身份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按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作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许多名不符实的署名。比如,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为谋取个人名利,违背真正作...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非自然人作品权利归属立法缺陷分析我国著作权法基于保障作者权益的立法目的和宗旨,对自然人作品、法人作品、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制度设计,为表达方便,本论文将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统称为非自然人作品。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对法人作品进行了规定.对于由法人或者其他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涉外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知识产权》2004,(5):62-64
一、如何理解本《解答》中的“外国人”的范围? 答:本《解答》中的外国人,是指具有他国国籍的自然人、法人及无国籍的自然人。 二、本《解答》中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包括哪些? 答:本《解答》所指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是涉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的侵权和权属以及不正当竞争民事纠纷案件。 三、我国对外国人的知识产权如何给予保护? 答:对外国人的知识产权,我国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了以下保护途径: (一)对外国人作品的保护 1、单方面保护。根据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2、通过订立双边协定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保护。根据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  相似文献   

17.
创作及相关概念的法律适用问题初探于彤,李翠萍一、修改权与创作权的界限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款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很明显,"创作"就成为公民享有著作权的前提。根据目前普遍接受的解释,创作的法...  相似文献   

18.
1991年6月,我国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此条例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颁布的,它是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实施法律保护的具体规定。根据著作权法原理,所谓著作权,是指关于作品的表达(expression)方面的权利。各国著作权法的规定都是,未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作权法》不仅规定了视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作者的作品,还规定了著作权归作者享有的一般职务作品和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归单位享有的特殊职务作品。在审判实践中应当把握摄影作品著作权案件的审理思路,准确认定争议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即首先判断摄影作品是一人自主创作还是数人合作创作,再审查是法人作品还是职务作品,最后认定是一般职务作品还是特殊职务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单位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此款规定的原意或许是为了明确确认非自然人的“作者”资格,但它同时又在整个著作权领域设定了一类特殊的作品。从已发表的一些著述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将此款项下的作品归类为“职务作品”。其实,这种归类的不妥之处是显而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