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拟构建一套正确应用DNA证据的逻辑框架,以避免DNA证据被错误解读和运用,明确法庭科学家和法庭审判者在DNA证据应用中的权责界限,保障事实认定之准确性和司法审判之公正性。提出了以概率统计学为工具,实现从“匹配”到“来源”之逻辑转化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初步构想,并对当下主要的DNA证据解释方法予以分类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论DNA的法律证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基因科技得到了迅速发展,其被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DNA证据被引入法庭就是其中一种。由于DNA证据与证人陈述指认证据具有的主观性不同,它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不可撼动的铁证。然而,DNA证据的获得是一个由人操作、完成的过程,我们不能捧除其中可能出现的故意或非故意的错误。因此,法庭在评价DNA证据的证据价值时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3.
杨敏  李昌钰 《政法学刊》2013,(2):96-106
"法庭科学"萌芽于古代中国,兴盛于近现代西方国家,最终发展成为具备完整科学体系的现代意义上的法庭科学学科。法庭科学证据的应用与发展显然与法庭科学的发展与应用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美国司法制度中关于法庭科学证据的证明力、可信度、可采性的分立质疑对法庭科学本身的发展无疑起到鞭策与促进作用。美国法庭科学证据的司法制度以及常用的一些传统与高技术法庭科学证据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理解法庭科学证据标准,对我国法庭科学及其证据的研究与应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邱格屏 《犯罪研究》2001,18(5):25-30
近十多年来,基因科技得到了迅速发展,其被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DNA证据被引入法庭就是其中一种.由于DNA证据与证人陈述指认证据具有的主观性不同,它在刑事司法中的价值不仅被普通群众看好,而且也被法官、律师所重视.然而,DNA证据的获得是一个由人操作、完成的过程,因此,其价值的大小不应只从科学性一方面判断.  相似文献   

5.
法庭科学DNA检测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同时也面临巨大风险,实验室质量保证能力和质量控制手段的不足已开始影响到法庭科学DNA检测的证据地位。本文对国外法庭科学DNA实验室的有关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从中发掘有益的启示,为我国法庭科学DNA检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自1953年Watson和Crick发表DNA双股螺旋结构,它为人类生命科学,尤其是法庭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法庭科学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排除到认定,经历了DNA指纹图、AMP-FLP及SNP的3个阶段。同时线粒体DNA的应用也在广泛开展。另外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成为法庭科学的发展方向。总之,DNA双股螺旋结构对法庭科学革命性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庭科学”发展到现代已经成为涉及法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交叉学科。虽然国内没有正式以“法庭科学”为名称的学科,而只有与之相近的“司法鉴定学”,但是在国家鼓励建设交叉学科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大背景下,在交叉学科下设立“法庭科学”一级学科的建设条件初步具备。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活动中,法庭往往需要依程序完成专门性问题的确定,鉴定材料的认定,鉴定人的选任以及对科学证据(鉴定意见)的评价、解释、采信或重新鉴定等活动。其活动本身兼具应用法律与科学证据审查相结合的属性,因而需要裁判者、控辩双方或律师诉讼代理人具有相应的能力。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法学、公安技术学专业中,法学与证据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是分立的,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的各二级学科具有显著的服务于刑事侦查的特征,其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与审判中心存在显著差距,且在公安技术专业逐步成为公安行业警察院校专办以后,有别于公安技术学科的法学下的法庭科学建设及人才培养形成真空。因此,通过梳理交叉学科视野下的“法庭科学”概念,相近学科的区别以及法治建设的需要,构筑具有我国特色的“法庭科学”学科,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8.
法庭科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证据评价的范式转变。长期以来,法庭科学不断面临着“科学性”的质疑、挑战和信任危机。为了更好地满足法庭对证据技术的“科学性”要求,提高其准确性、可靠性、客观性和透明性,国际上提出了效仿DNA分型检验,“以实证为基础、基于数据方法进行概率评估,并通过错误率估算表明其局限性”的证据评价新范式。法庭语音证据技术作为法庭科学的分支之一,也同样面临范式转变这一历史选择。首先,从语音证据技术的历史发展出发,分析传统语音证据评价范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论证语音证据评价范式转变的发生逻辑。再次,从逻辑框架、技术方法和验证方法三个方面阐述法庭语音证据评价新范式的核心要素和技术流程。最后,结合法庭语音证据评价新范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我国语音证据评价新范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法庭科学鉴定属于证据的一种,为刑事、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线索,为法庭诉讼提供科学依据.只有通过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质证,经法庭调查或庭审质证确认属实的法庭科学鉴定 ,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以确保法庭科学鉴定的公正、科学、准确和实事求是.1997年1月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简称新<刑诉法>)和1991年4月9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新<民诉法>)均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因此,出庭接受质证已经成为法庭科学鉴定人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确保法庭科学鉴定的真实、科学、有效,避免和减少由此引发的冤假错案,真正体现司法公正宗旨,同时正确运用语言逻辑学和巧妙的答辩技术,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不良的答辩后果.根据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与体会撰写此文,供从事法庭科学鉴定的科技工作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英美法系和我国司法实践中鉴定人角色差异为视野,深入探讨DNA证据应用领域中的三个经典命题的推导主体,明确鉴定人在DNA证据应用中的职责权限,避免DNA证据被错误解读和应用,并尝试以证据的相关性、可采性和证明力为基础,探讨我国司法实践中DNA证据正确应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刑事证据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充分有力的证据是控方使法庭消除所有合理的疑虑,否则控诉的罪名便无法成立。换句话说,法庭对控方的证据有疑虑,则对被告有利。例如,某人在银行被抢劫的现场,被搜出刀等凶器,则其嫌疑是很大的,但如果他被以抢劫罪受到控告,则法庭很可能认为他不过是过路人,刚巧路过现场,可能是清白的。再如,如果某甲在证人席上作证,证明他亲眼看见被告人行劫,但另一个证人证明被告当时不在场。在这种情况下法庭不  相似文献   

12.
刑诉法第141条对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作了规定,即“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正确理解起诉的证据标准,首先要和有罪判决的证据标准相比较。刑诉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有罪判决,”从表面看两法条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从表述上基本一致,检察机关的证据标准应该等同于审判的证据标准,我们的目的就是将被告人交付法庭审判,如果我们掌握的标准不同于法院的标准,证据就无法得到法庭的认可,缺少证据的事实也不能够被法庭认可,因此,检察机关的诉求就不会被法庭支持。然而这种标准使检察机关在起诉时过于慎重,担心可能在适用相同的标准却作出与审判机关不一致的“错误”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海风 《政府法制》2013,(32):31-31
法庭里正在审判一桩绑架案。被告是一个30多岁的民工,他绑架了一个6岁的男孩。  相似文献   

14.
法庭科学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庭科学鉴定属于证据的一种 ,为刑事、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线索 ,为法庭诉讼提供科学依据。只有通过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质证 ,经法庭调查或庭审质证确认属实的法庭科学鉴定 ,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以确保法庭科学鉴定的公正、科学、准确和实事求是。 1997年 1月 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简称新《刑诉法》)和 1991年 4月 9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新《民诉法》)均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因此 ,出庭接受质证已经成为法庭科学鉴定人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确保法庭科学鉴定的真实、科学、有效 ,避免和减少由…  相似文献   

15.
王驹 《法制与社会》2013,(32):210-210,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明文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法庭教育是贯彻上述方针和原则的重要载体,是寓教于审的重要方式。但审判实践中发现,法庭教育机制在教育理念、有关立法、教育主体、教育程序、教育内容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和不足,导致法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本论文从少年刑事审判实践的视角对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法庭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并从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相关立法、明确教育主体、设置弹性程序、细化教育内容等方面,对完善该项制度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一切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庭审调查的任务,就在于查实各种证据,以证据确认事实,为正确裁决奠定事实基础。庭审调查是法庭审理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认为是法庭审理的中心环节。检控方向法院提出认定被告有罪的证据,被告方对指控证据的态度和辩护证据,以及法院依职权主动收集的各种证据等等一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均依法得在庭审调查阶段进行公开查核。庭审调查对起诉事实及各类证据的查核,主要是通过询问被告人,询问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出示物证、书证等等,让被告人、证…  相似文献   

17.
彭小珊  王传超 《法制与社会》2013,(13):114-116,120
DNA鉴定技术有着强大的同一认定功能,文中具体讨论了DNA鉴定的技术原理与精准度。DNA鉴定结论与其他诉讼证据相结合,成为了法庭科学的强有力武器。但从法庭科学实践来看,DNA鉴定结论和其他鉴定结论一样,也是证据的一种,将DNA鉴定结论应用到司法领域时还需经审查判断,建立严格的采信标准,使之与司法规则相契合,并需要相关法律来规范DNA鉴定数据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王华朋  杨军  许勇 《证据科学》2012,20(1):109-111
本文把成功应用于DNA检验的证据评估方法(似然比)应用于法庭语音证据评估之中,提取语音的LPC作为识别特征,并使用45人电话对话录音中元音/a/作为样本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正确识别说话人,而且能根据当前嫌疑人样本和问题语音样本的差异,量化该语音样本作为证据的力度,为法庭提供科学合理的证据评估结果和科学解释。同时,自动特征提取的引入比起人工提取共振峰特征,提高了工作效率,识别系统性能也获得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9.
《检察风云》2015,(4):6
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开始正式受理案件。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1月28日在深圳挂牌,巡回区为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巡回法庭是最高法  相似文献   

20.
DNA证据以其高度的个体特异性,被视为"证据之王",但DNA技术所提供的只是一种证据,是为司法活动服务的,而司法活动是人的活动,将DNA技术正确应用,必须和司法规律相契合,才能避免错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