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基本上是以放权让利为主线。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从中央政府推动型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地方政府推动力增强的模式演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也逐步由政府推动型转向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企业推动型。使企业成为市场的真正主体,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增长的发展逻辑就是要追求过程的公平性和结果的人本性.中国当前的发展型政府治理模式,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是一种非均衡增长.服务型政府以公平为价值取向、以公民为治理中心、以服务为核心职能,皆契合包容性增长的发展逻辑.因此,在包客性增长逻辑和要求下,政府治理模式也必须由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都市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由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当代中国大都市正在由传统外延式增长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型。大都市发展新模式的实现需要政府治理职能的履行过程予以具体推动,而传统刚性和被动应对式的政府治理过程不仅不能适应并推动大都市发展转型,也不能推动大都市问题的结构性解决。要有效适应并主动推进大都市从传统外延式增长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型,就需要根据当前政府治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政府治理理念、行为和流程层面系统推动大都市政府治理过程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启动农村市场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生产能力过剩,投资与消费意愿低,市场疲软,外贸出口增长受抑制的情况下,1999年我国要达到7%的增长目标,只能再度依靠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发展模式的改变。 去年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5.
议题七转型之困:难题如何破解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外需和出口为导向的模式,其基础是廉价劳动力,目前中国转型的方向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外需转向内需为主,从片面追求GDP增长转向均衡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向进一步市场主导,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目的是寻求一种新的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模式。但是,转型知易行难,我国政府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有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模式也就是中国发展模式,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其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中国模式在带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而以多个层面的发展失衡凸现出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鉴于中国模式的可持续性障碍在于政府权力一方面过多介入微观经济,另一方面又在公共服务领域缺位,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中国模式可持续能力建设,其根本在于政府创新。  相似文献   

7.
试论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政府干预陈胜利战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基础,资源按市场原则进行配置,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进行引导,以达成预期的增长目标。政府对经济卓有成效的引导和干预,是推动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政府行为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路径为视角,探究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城镇化过程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增加农业支出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积极意义,但是,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的投资拉动模式不利于城乡均衡发展。目前,地方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过程进一步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行为与城镇化的交互影响对农民增收更为不利。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模式",中国政府又称其为"经济发展方式".对于现存的实行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官方已承认其是"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遭遇自身的拐点.调整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遂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与难点. 一、中国现行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基本特征 中国现行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是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第二是"内外二元,构成循环".即以出口制造业为中心,旁及其他相关领域,实现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深广地联结与循环.  相似文献   

10.
政府治理协同化是社会转型对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当前,大都市社会正在从传统的外延型增长模式向内涵型发展模式转型。适应并推进大都市社会转型离不开政府治理的协同化。然而,在实践中,当前大都市政府治理协同化还受到一些障碍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为政府系统的内部协同不足、外部协同不足和内外结构性协同不足等方面。应当从理念塑造、组织再造、利益平衡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系统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政府治理的协同化,从而有效适应并推动大都市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1.
林菁 《传承》2010,(27):166-168
近年来,民族县域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为该地区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不少民族县域地区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采用了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对该模式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进行研究,对于促进民族县域旅游业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有了一个高度统一的新共识,那就是城市化或城镇化是中国GDP增长的引擎。连关注三农问题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似乎要谢幕了。GDP中心主义已经快过时了,城市化率和城镇化率正在成为考核城市政府、特别是县市政府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已进入攻坚时期。在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要想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需要优化政府投资机制,引导区域经济互补性增长;构建城市群互动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竞争性增长;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区域经济规模化增长。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已经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从国际层面看,美国科技金融发展以资本市场主导为主,政府引导为辅;日本科技金融模式是典型的以银行引导为主,直接金融市场支持次之;德国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整体上看属于"政府+银行"主导模式,政府与银行共同推进科技金融发展;印度和以色列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主要为政府主导模式。从国内层面看,北京中关村、上海、苏州、武汉等地区在科技金融结合发展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强政府引导、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科技保险、建立科技支行等,是促进广东省科技金融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宇 《探索与争鸣》2011,(10):53-58
西方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经济增长,主要归功于由政府主导的"外需拉动模式",并认为这是利己主义的重商主义表现。然而,这是一个伪命题:其一,通过经济数据可以证明,外需并不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二,中国的贸易收支顺差主要起因于全球化产业分工,并非起因于由政府主导的"外需拉动模式"。鉴于中国的贸易顺差是经济全球化的构成要素之一,中国不应该人为消除贸易顺差;否则,会破坏全球化时代的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归根到底即是如何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如果说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我国一定时期有其合理性的话,那么,这种外力驱动模式发展到今天,其累积的副作用和矛盾已越来越大。我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或不当干预导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二是片面追求GDP政绩,导致增长与发展脱节,生产与消费脱节,经济社会矛盾日趋紧张;三是官商不分、监管失灵、社会公平严重受损。我国的发展模式革新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型。我国政府职能转型受到思想认识、体制及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加快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既取决于上层的自觉自为,同样也需要大众百姓的觉醒、参与和推动。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前一阶段,中国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空间城市化与市场自发的人口城市化并行的城市化模式。以基础设施与房地产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城市化,以农民工进城务工为主线的人口城市化,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空间城市化与农民工自发进城的人口城市化模式不仅自身存在很大缺陷,而且相互之间严重脱节,导致城市化的收益递减,成本不能有效分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市场难以持续良性运行,人口城市化速度减缓,严重妨碍经济持续增长。通过改变地方政府的激励与行为模式,确立空间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相统一的新型城市化模式,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安改革的走向是由被动反应型警务运作模式向主动提前型警务运作模式转变,由注重管理职能向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并重转变,由注重“增长改善”向注重“无增长改善”转变。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公安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瓶颈。深层次的公安改革势在必行,应把握住全国性的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机遇,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余超文 《桂海论丛》2011,27(4):66-7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基于以往以政府主导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的科学命题和重大战略方针,而以往地方政府官员围绕GDP所展开的晋升竞争是导致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传统治理模式和不科学的晋升考核体系下,对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出现了偏差,使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高昂代价。发挥对地方政府官员的强激励效应,加快建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科学的晋升考核体系、调整和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马俊达 《中国民政》2014,(11):13-15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个别亦称P3s模式)是现代投融资方式的制度创新和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重要突破。近期,国务院高度重视投资的拉动作用发挥,要求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电力、电信、交通、农业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推动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点关注城市供水、供暖、供气、轨道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领域PPP项目示范和财政扶持。这对于民政工作来说,无疑是一重大利好消息,宜予重视,主动发声,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