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既有承续,更有突破与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现代化目标从“大同”到“小康”;现代化主题从“革命”到“发展”;现代化模式从“模仿”到“创新”;经济现代化从“计划”到“市场”;政治现代化由“人治”到“法治”;社会现代化从“斗争”到“和谐”;生态现代化从“征服自然”到“和谐相处”;国际关系现代化从“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过将“政党”这一重要维度引入“国家—社会”关系的传统二元理论结构,构建“政党—国家—社会”三维分析框架。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对国家和社会的整合,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的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指引。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关系。指出: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共同富裕的研究亦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无法割舍。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相互交织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历史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理论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统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实践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世界热议“中国问题”的一种回答。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为基层治理提供了范式指引。基层治理现代化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坚实的理论根基和有效的实践探索三重逻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既有研究大多依循西方的科层制框架和“国家—社会”二元理论展开,以单一科层制为基础的基层社会实践面临着过度行政化问题,表现为基层治理的碎片化、封闭化和等级化。走出纵向科层制理论范式的进路本质上是整合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关系。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应超越科层本位,跳出国家与社会二元思维,在中国式现代化范式引领下实现协商共治的路径依归。基层协商共治模式的运作逻辑在于:决策共商,以行动共谋汇聚民心民智民意;主体共建,以共同参与筑牢“一核多元”体系;资源共治,以资源互嵌规范基层社会秩序;成果共享,以利益协调激发内生治理活力;责任共担,以权责统一明晰基层责任划分。  相似文献   

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既是十八大提出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具体路径,也是中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不仅从表述方式上体现了社会管理方面的变革,也从实际操作层面引进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活力的各种举措。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发展的客观性、进程的非线性、路径的多元性、内容的多面性等人类现代化的同质性特征,又包含国家整体性、社会普惠性、文明协调性、生态共容性、国际道义性等中国现代化的异质性特征。全面“解码”中国式现代化同质性和异质性的辩证关系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思想内涵,超越资本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时代意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文明范式。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具有以下特点:在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在发展理念上,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转变;在发展方式上,实现了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这些特点,是由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所致,是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在“儒学与现代化关系”方面存在的“误区”,阐述了“易学、儒学、国学”“,现代、现代性、现代化”的内涵,揭示了“儒学的生命力与中国的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强调在新形势下儒学要“继承、创新、发展”,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并以此界定了人类现代化新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新形态,其之所以具备西方现代化模式难以企及的独特优势,根本就在于它是建立在人民逻辑之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直接展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建构的现代民主政治新形态中。由此在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必然与现实必需基础上,生发出以“民主化”的不断更迭来推动“现代化”发展转型的政治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时代语境下作为这一逻辑发展的新路向,不仅从认识论上促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转向,而且通过与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建设的耦合互促,科学有效处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以及赓续创新传统民本思想及其治理智慧,在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确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方法论体系。在从理论层面厘清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关系后,要从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和统一战线等实践场景中挖掘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平台,进而把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向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出一条带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文明转型之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叙事结构看,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从落后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的飞跃,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构建起社会主义强大精神力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叙事结构看,中国式现代化打破西方现代化版图,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协同世界各国共促繁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叙事结构看,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世界文明历史走向,为“世界之问”的解答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