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长征是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创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在长征的伟大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长征军事文化。长征期间红军将士坚定的理想信念、高超的军事谋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符合实际的法规制度均推动了长征的胜利,也直接体现了军事文化在长征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因为毛泽东的正确指挥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红军中指导地位的确立,保证了长征的最后胜利。经过长征军事实践的检验,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丽 《共产党人》2005,(16):12-13
长征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篇章。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相似文献   

4.
在长征途中,为了集中指挥军事,中央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即新“三人团”。而当时身为红军总司令、中央军委主席、遵义会议上决定的最高军事指挥者朱德却未进“三人团”,原因何在?以前尚未见有关解释,本文试就此予以探析。 军事斗争军情多变,复杂严峻,在长征中压倒一切的问题,是需要高度集权。而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本书是毛泽东于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由长征亲历者的回忆文章组成,极具史料价值。其底本是《西行漫记》的重要资料来源,是有关长征的原始记录。回忆录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体现了长征过程的艰辛,也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生活、交通等多种情况,是研究长征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从文学角度看,《红军长征记》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集,作者以朴实的文笔,如实反映了红军战斗、行军、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对于红军的长征,以往的研究大多着重于红军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对于蒋介石如何调集各省军阀势力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以及红军如何巧妙利用敌人的矛盾突破敌人的围堵,胜利地完成长征任务却着笔不多。事实上,红军所以能够完成世界军事史上这一罕见的壮举,除了长征途中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指战员的英勇斗争以外,我党实行统一战线、利用国民党阵营内部矛盾制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军事态势,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70年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壮举。长征的胜利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预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胜利,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史上的一座丰碑。今天,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一、长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中央领导集体,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成熟,保证了党的先进性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它震撼全国、震撼…  相似文献   

8.
准备·密电·落脚点──《红军长征文献》编纂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备·密电·落脚点──《红军长征文献》编纂札记徐占权,周继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历史壮举,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为了推进对长征史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央档案馆合编的《红军长征文献》,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  相似文献   

9.
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英雄史诗。长征中,红军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系列经典战例,其中包括贺龙领导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时军事指挥中的"神来之笔"。正确判断形势,果断决定率红二、红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贺龙是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1928年创建湘鄂边红四军,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有关部门推出了两部关于长征全景式的作品,一部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一部是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制作的大型专题片《长征——不朽的魂》。非常遗憾的是,《全史》第一册《中央红军长征记》多处把中央红军长征先锋团团长黄开湘的名字错成王开  相似文献   

11.
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灿烂瑰宝,是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精神力量,凝结成为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新的长征路上,紧紧聚焦强军目标,需要从理想信念、真理检验、民众团结、新局开创以及明确使命五个方面去深刻把握和理解长征精神的历史意蕴,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2.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关系中国革命的前途。但是,长征最终落脚何处,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主要取决于敌情的变化和敌我双方在军事上的较量。中国工农红军从开始长征到落脚陕北、奠基西北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长征之初,党中央并没有打算来一个万里长征.也没有打算到陕北去。  相似文献   

13.
70年前伟大的红军长征,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大气磅礴的长征精神,也留下了毛泽东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在中国革命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关照全局,把握方向,正确实施战略指导毛泽东指出:“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须知敌人的统帅部,是具有某种战略眼光的。”(《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76、222页)中央红军的长征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要取得长征的胜利,必须首先解…  相似文献   

14.
正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来临之际,军事科学院资深专家曲爱国、张从田所著的军事文学著作《长征记》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全书以恢宏的气魄和生动的笔触,从宏观到微观,从全景到特写,全面记录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烈奇观,通篇洋溢着让人热血沸腾的长征精神。该书以翔实的史料、感人至深的故事、鲜活细腻的人物刻画、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将一幅幅激昂的长征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全面细致地反映了红  相似文献   

15.
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红军长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红军长征前期,红军的军事决策模式经历了由少数负责人的专断决策向中央领导集体的民主决策的转变,其转变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举世瞩目的长征不仅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同时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崇高的价值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永恒价值和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杜梅萍  陈华 《当代贵州》2006,(19):51-52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在50年后的长征相同时段,即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著名新闻记者罗开富同志徒步走完长征原路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感人至深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约请罗开富同志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8.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伟大的长征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保证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追思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最核心的内容,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最起码的条件。长征中,红军将士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艰苦的自然环境,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完成战略转移,靠得是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坚定的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红军长征没有两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胜利是由于蒋介石的放水"、"九九密电不存在"、"红军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重读历史"、"历史解密"等外衣的掩盖下甚嚣尘上。这些观点歪曲篡改历史事实、丑化红军的形象,试图动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系统分析、辩驳以正本朔源,弘扬长征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红军长征里程甚至超过了两万五千里;从结果来推测目的,将蒋介石的军事失误同于"放水",无疑是颠倒黑白;"九九密电"虽然原稿缺失,但大量当事人形成的证据链不容虚无;红军不仅打出了北上抗日的宣传口号,而且进行了抗日宣传和抗日斗争。只有破除长征史话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才能保证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0.
朱德在红军长征中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党和红军的高层领导人中,只有朱德经历了两年长征的全过程.他作为红军总司令,在对红军摆脱"左"倾军事错误、重新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方面,对克服张国焘分裂主义、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统一方面,对红军在极其恶劣自然环境里求得生存方面,对长征中军事统战工作方面,以及对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在西北大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