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障碍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感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障碍的常见疾病。患者可以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出现自伤或冲动伤人行为,造成公共危害,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与遗传因素相关联。本文综述了遗传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两者间形成关联的可能机制,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无精神病74例案例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 YH  Kang M 《法医学杂志》2006,22(2):135-136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无精神病案例的特点及转归。方法对74例无精神病案例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有关资料。结果无精神病案例占鉴定总数的5.7%。被鉴定人作案动机明确,自我保护良好,鉴定后“精神症状”消失。结论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无精神病案例的司法鉴定,应特别注意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识别,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特点、影响因素及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 回溯即往一年半的鉴定资料 ,根据CCMD -3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分类对被鉴定人临床表现进行整理归纳 ,整理被鉴定人颅脑受伤的类型 ,统计分析评定时机及评定结论。 结果  65例样本纳入本研究 ,平均评定时机10 .2 3± 7.2个月 ,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和记忆损害 ,人格改变和神经症样综合征占有较大的比例 ,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障碍较少 ,未见意识障碍和癔症样障碍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智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障碍与伤残等级负相关。 结论 智能和记忆障碍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应在伤后六个月才宜进行伤残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特点、影响因素及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溯即往一年半的鉴定资料,根据CCMD-3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分类对被鉴定人临床表现进行整理归纳。整理被鉴定人颅脑受伤的类型,统计分析评定时机及评定结论。结果 65例样本纳入本研究,平均评定时机10.23±7.2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和记忆损害,人格改变和神经症样综合征占有较大的比例,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障碍较少,未见意识障碍和癔症样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智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障碍与伤残等级负相关。结论 智能和记忆障碍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般应在伤后六个月才宜进行伤残评定。  相似文献   

5.
Qiu CJ  Luo YP  Zhang B  Huo KJ  Zhang W 《法医学杂志》2008,24(2):131-133
目的探讨"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诊断在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中的形成原因、判定原则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比较四川西南司法鉴定中心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案例中12例诊断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的鉴定资料。结果形成此诊断的主要原因是鉴定资料不充分,描述的被鉴定人精神异常表现不具体、不典型(83.3%),或鉴定资料描述的精神异常与鉴定检查时发现的情况不一致。但是即使诊断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仍可以从作案动机、有无逃逸等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12例诊断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的被鉴定人9例(75%)判定为具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3例(25%)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结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种暂时性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使用,但应慎用。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病人凶杀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异常凶杀动机。方法对我院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9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凶杀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及分析。结果有“明确”病理性动机的65例,占67.70%,无“明确”病理性动机的31例,占32.29%。结论 精神分裂症病人凶杀犯案大多在精神病阳性症状影响下,出现病理性动机,有“对象”地作出报复性凶杀,部分没有“明确”的对象,在环境的特殊影响下犯案。  相似文献   

7.
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methamphetamine-associatedpsychosis,MAP)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十分相似,但MAP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生危害行为后需评定刑事责任时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因而两者的甄别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十分重要。目前对于两者的鉴别主要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等诊断标准,但由于两者高度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客观指标的缺乏,给法医学鉴识实践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不同于单一组学的局限性,整合组学将多个维度的数据整合起来,已在精神分裂症领域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初步取得一些应用成果。鉴于MAP和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和整合组学的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以整合组学的策略进行MAP发病机制及法医学鉴识的研究思路,旨在完善对MAP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及相应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理解,也为未来整合组学在法医学精准鉴识及有效监测预警方法的探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莱因是英国著名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家庭理论家。莱因和埃斯特森在对被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进行研究时,发展出一种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方法,即社会现象学方法。通过上述研究莱因发现,家庭或社会才是精神疾病的真正来源。因此,不是个体而是家庭需要被“治愈”。莱因对传统的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医学模型——即认为是某一生理方面的异常导致个体出现各种精神疾病症状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生成观。  相似文献   

9.
一、责任分析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难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区分为原因分析和责任分析两类。原因分析是指不良后果发生的原因,以死亡为例是指死亡原因,即死因分析.死因分析是纯医学的,包括临床诊断的死亡原因,病理解剖的或法医病理解剖的死亡原因等。无论哪一种,死因分析都纯属医学范畴,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责任分析就不同,要对当事医务人员有无过失作出判断,要分析过失行为和不良后果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决定是否是医疗事故,并决定当事人应否承担责任?承担多大责任等等,责任分析是建立在死因分析之上的,只有明确了死因,才能对医疗行为进行评价,对责任作出认定。如一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期间死亡,检查各项治疗、用药均符合精神病治疗常规,法医解剖证实患者死于肺炎,由于临床未能诊断出肺炎,故属误诊误治。可见,有了死因,才能对临床诊断作出评价。传统上,医疗纠纷之死亡原因多委托(院校)法医进行,法医  相似文献   

10.
Yin P  Dong DW  Yu JB 《法医学杂志》2000,16(2):93-94
对牡丹江等城市 1986~ 1998年因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猝死 7例尸检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其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生前临床诊断与病理解剖结果。结果表明因其病变不典型、不特异、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 ,所以在临床上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引起医疗纠纷 ,其病理变化因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有程度不同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表现有的明显 ,有的不明显 ,易出现误诊现象 ,给医务人员及法医工作者带来诊断治疗和鉴定的困难 ,特别是临床上一些经验不足的医务人员由于对毒鼠强中毒的症状与体征认识不是很深刻 ,容易与其它毒物中毒如氟乙酰胺、有机磷中毒或某些疾病相混淆 ,从而导致了误诊误治 ,耽误了有效的抢救时机 ,造成不可弥补的不良后果。本文报道一例毒鼠强致两人中毒后 ,由于医院误诊为甲胺磷中毒 ,大剂量使用阿托品 ,最后导致二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法医学分析。1 案例简介某日 ,A、B两人因食用了被他人投放有毒鼠强的食物 10min后出…  相似文献   

12.
服刑能力司法精神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Huang F 《法医学杂志》2000,16(1):38-40
为探索服刑能力鉴定的相关因素 ,对102例服刑能力评定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以自制的“服刑环境适应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发现精神病性障碍及以往有精神异常史者无服刑能力比率较高 ,且服刑环境适应能力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制度变革层面,分析了改革20年多来制度变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并对今后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消除制度性障碍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法医临案检验工作中所见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绝大多数案例均系通过消化道吸收,中毒症状出现迅速。而有机磷农药非内服吸收中毒,出现的中毒症状常常不典型,诊断困难,甚至误诊。现将22例有机磷农药非内服中毒出现的不典型中毒症状分析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中心司法鉴定办公室在1982~1984年间受理了260例司法鉴定案例,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共83例,占31.9%.现将精神分裂症作案案例的有关资料作一分析,并对有关本症的作案特点及责任能力判定等问题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书写特征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探讨具有攻击行为对患者书写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时,治疗1周、2周、4周、8周的随意书写和固定摘抄,并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评分。选取"字体与格线关系"、"有无大笔画"两项书写特征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8周后PANSS得分下降,病情好转,书写特征有改善;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书写特征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书写特征变化与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书写特征异常变化在治疗后有改善。  相似文献   

17.
Ma BF  Zhou LE  Qi YH  Kang M 《法医学杂志》2008,24(5):336-338
目的 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作案特征.方法 对杭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2000-2004年鉴定的7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作案与发作次数有一定关联性,躁狂症与抑郁症危害行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性障碍患者作案特征与精神分裂症不同,主要是作案的病理性动机较少,现实动机较多.结论 反复发作是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作案的预警性指标.在作案特征上与精神分裂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能与病因、病情发展、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等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分离指意识与记忆的正常联结过程的隔断,即思想、感情、经历无法整合到意识流,它是一种对创伤经历保持无意识的机制,几乎所有遭受创伤后的个体都会表现出分离症状。目前,分离常被用于心理与行为障碍的诊断上。关于分离产生的病源学,一般研究者考虑的是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些病源学模型提出遗传素质影响分离的假设。分离在临床症状上有三个易混淆的概念:分离性体验、分离性症状和分离性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治疗中,分离常常被错误诊断,或者处理不当或者分离症状被忽略,恰当的评估对他们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到目前为止病因尚未完全阐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能够较好地模拟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被广泛用以制作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苯环利定、地佐西平和氯胺酮这3种NMDA离子通道开放阻断剂与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冠心病主要症状为胸前区疼痛,以腹部症状为主要表现者较少见[1-2]。实践中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损伤或食物中毒,引发纠纷。笔者在实际办案中收集8例相关案例,结合文献进行探讨、分析,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