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在理论界一直聚讼颇多,然而对行政公益诉讼中公民的原告资格问题却鲜有论及。基于公民基本权利理论发展、制约监督行政权、实现行政诉讼目的、维护公共利益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理应通过立法赋予公民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并建立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
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目前不仅在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已有立法、司法实践,在我国的无锡、海南地区也对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合法性予以确认。深入剖析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价值内涵及正当性,引出对我国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现状剖析,由此发现,我国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存在诸多问题,如立法体系上的空白、公民起诉资格的限制以及公民环境知情权的缺失等。试图通过修订我国现有法律,构建环保团体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激励反馈机制以及环保基金制度等制度,为我国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完善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类型化有助于公民诉权的切实维护和行政法治进程的推进,是一国行政诉讼制度变革的核心课题。我国行政诉讼非类型的现状不仅是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而且还与行政行为形式论的学术影响及行政诉讼立法模式的选择有关。当前,随着行政诉讼目的认识的趋同、受案范围的拓宽、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特别是司法个案推动作用的加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改革的有利条件业已具备。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在行政诉讼中已得到肯认 ,但有关其地位、范围界定在理论和实务上多有争论。文章结合行政诉讼目的与新解释之精神 ,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规定 ,对第三人制度提出新的诠释。 (一 )第三人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 )强调第三人是原被告之外的其他公民及法人和组织 ;(三 )以利害关系为界定第三人的核心 ;(四 )有必要将第三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比较。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公益争议司法化已成必然,但它遇到了现行行政诉讼制度的各种制约,其中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应该改革,重新确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条件,确定各种行政公益诉讼原告。检察机关不应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社会团体应成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主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继续成为行政公益诉讼基本的原告。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类型化理论和制度体系是推动我国行政法治进程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现有法律对行政诉讼类型并未作明确的规定。从现实审判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违反法定程序的撤销诉讼判决种类过于简单、客观诉讼和规范审查诉讼标准尚无体现、诉讼类型与判决种类尚未衔接等问题,可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行政诉讼类型且主张法院只能针对特定的行政诉讼类型作出特定的判决种类,以构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类型化理论和制度体系是推动我国行政法治进程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现有法律对行政诉讼类型并未作明确的规定。从现实审判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违反法定程序的撤销诉讼判决种类过于简单、客观诉讼和规范审查诉讼标准尚无体现、诉讼类型与判决种类尚未衔接等问题,可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行政诉讼类型且主张法院只能针对特定的行政诉讼类型作出特定的判决种类,以构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之原告资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理论奉行的是“直接利害关系”原则 ,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 ,这种理论在当今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之需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则是适应环境保护之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问题是该制度最重要的理论问题。通过考查日、美等国在该问题上的立法和判例 ,结合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应采用“与自己无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原告资格标准。在此标准之下 ,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有公民个人、环保团体、检察机关三种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9.
平等权是公民重要的宪法权利,对于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当平等权受到侵犯时,人们往往通过行政诉讼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但由于行政诉讼本身的缺陷,平等权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修改行政诉讼法和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是完善平等权的司法救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完善诸多配套制度,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便是急需解决的重要制度,本文以和谐社会建立的需要出发,认为我国行政诉讼中应建立调解制度,并在借鉴国外诉讼调解制度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制度第一次将“民告官”的法律制度固定下来,其施行的效果集中体现公民的诉讼意识、法律意识逐年增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水平逐步提高,行政诉讼制度的价值得到了比较充分地体现。此现象正是国民法律品格与诉讼法律制度之间良性互动的作用。行政诉讼法适用过程中呈现问题的解决,需要基于当代中国国民法律品格的本土化分析作理性的修订。  相似文献   

12.
试论创建我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创建我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参照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环境公民诉讼制度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也应该建立环境公民诉讼制度。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的环境公益,也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更多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作出自己的行政行为,尤其是宏观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行政决策。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环境的恶化是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的根本原因。对于整备行政诉讼环境,检察监督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针对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干预司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检察监督在整备行政诉讼环境中可采纳如下路径:加强对行政诉讼全过程特别是立案程序的监督;对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诉讼行为进行监督;完善行政诉讼中支持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4.
考察新时代行政诉讼制度的实践运作并提炼现实难点,对改革创新的路线与方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行政诉讼制度取得了诸多成效,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以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了积极作用.行政诉讼制度作为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的一部分,揭示其在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与受理、审理与裁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调解在理论上会遇到目的取向、适用空间和制度定位上的争论。与民事诉讼调解不同,行政诉讼调解并不完全是基于诉讼经济的考量,而更主要的是弥补现有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理性问题上的不足;由于行政主体往往在事实上对于所有的行政纠纷都有首次判断权,在与司法关系的处理中往往会使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空间有适度的开放性;为了更为彰显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价值,应该明确行政诉讼调解的制度定位,处理好与撤诉和判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选举权与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但在诉讼救济程序层面,选举权和监督权的保障力度仍较薄弱。日本行政诉讼类型中民众之诉与机关之诉是对选举权及监督权充分保障的诉讼程序路径。探究日本行政诉讼类型,借鉴其民众之诉与机关之诉的可取之处,并将相关经验纳入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应注意事项的范畴,不仅能丰富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理论分类,也有助于对公民选举权及监督权的具体行使。  相似文献   

17.
传统行政诉讼作为私益救济的一种手段,它必须以个体的合法权益遭受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直接损害为前提。这样,当国家利益、社会公益遭受行政行为非法侵害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分析行政公益诉讼的缘起,借鉴国外类似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经验,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既是诉讼法对其自身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突破,也是对传统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设置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坚持最低公正原则、程序正当原则、自愿原则的前提下,根据适当的诉讼适用范围标准,构建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具体包括诉讼模式、收费制度、答辩制度、审理方式、判决形式等程序。  相似文献   

19.
确定原告的范围与顺位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应包括国家与公民、社会团体,其中国家处于第一顺位,公民与社会团体处于第二顺位,此可从环境公共信托理论、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学说得到证成。相对于检察机关,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更适宜代表国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只有在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没有恰当履行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职责时,位于第二顺位的公民与社会团体方可起诉。为实现此顺位安排,应建立针对公民与社会团体起诉的诉前通告制度。  相似文献   

20.
江沛 《工会论坛》2007,13(2):139-140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我们应从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放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扩大法律对环境公益的保护范围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