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起,智利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多年来,经过危机—调整—再危机—再调整的过程,智利的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不断成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通过与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智利形成了一个广泛的自由贸易网络,使智利成为连接亚洲、欧洲和美洲大陆的桥梁。2005年11月智利与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是智利改革和开放政策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90年代智利的对外贸易新战略杨西智利是拉美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国家。早在70年代它就开始改革进口替代模式,单方面大幅度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积极促进出口。20多年来,智利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断巩固和完善,外贸成为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进入90年代后,...  相似文献   

3.
当前智利经济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沉重的外债。1973年军政府上台后,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特别是1976年启用芝加哥学派,1977-1981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被称为“智利奇迹。”在某种程度上,一时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外债问题。1980年,西方发达国家先后陷入经济衰退,经济增长减慢。1981年下半年这种衰退波及智利,它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1982年智利经济不仅未能增长,反而下降了14. 1%,产值减少四十亿美元;失业率在较  相似文献   

4.
智利的经济政策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华盛顿共识”为指导的经济改革在拉美地区普遍展开,这个地区的经济呈现出剧烈动荡和增长乏力的局面。而智利经济却表现不俗,不仅宏观经济形势基本保持稳定,而且增长势头强劲。笔者认为,智利的经济成就是政府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自主的、有创意的经济政策的结果,或者说,是智利逐步背离新自由主义的结果。智利经济改革迄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智利经济改革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点,但这个阶段的改革成效并不好,表现为经济剧烈的起伏动荡;第二阶段的改革依然是在军政府时期进行,但在政策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随着1990年文人政府取代军政府上台执政,智利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就智利历届文人政府所奉行的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强制存款政策、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和社会政策做了详细论述。经过30年的改革,智利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企业私有化过程已基本结束,一种新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从当前情况来看,智利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既不在于其经济体制,也不在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在于这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对智利经济模式几个特点的分析曹琳1973年9月,以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为首的智利军人政变上台后,结束了在智利实行多年的发展模式,采用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实行市场和金融的自由化,精简政...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中国深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由过去封闭的内向型模式向开放的外向型模式的转变。1988年初,中国又提出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带动全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1990年3月11日,智利民选总统帕特里西奥·艾尔文正式就职,从而结束了长达16年的军政权统治。军政府16年的统治虽然受到国内外各种谴责,但是,它采用“芝加哥弟子”的货币学派理论,执行货币主义的政策治理国家经济,在拉丁美洲“失去的10年”(80年代)中,使智利经济连续6年以5%的速度稳步增长,1989年高达10%,这一成绩现已被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所肯定。在当前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中,智利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拉美国家进行结构性调整、缓和外债危机、恢复经济的增长提供了一条思路。目前,智利艾尔文政府继续保持了军政府的自由经济模式。因此,无论对智利,还是对其他拉美国家来说,回顾和总结智利军政府16年的经济政策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智利的外债概况 60年代以前,智利外债不多。1960年外债总额只有6.2亿美元;1964~1970年间,外债总额增长了113%,达到27.6亿美元;1970~1973年,外债总额增长到39.05亿美元。这期间,外债虽然不断增加,但还没有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1974年军人执政后的8年间,智利外债剧增,上升到172亿美元,增加了322.25%。其中1981年所借的中、长期贷款就有51亿美元之多,彼称为智利的“债务年”。据统计,1982年智利人均外债已达1523美元,成为拉美国家中人均外债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智利改革重点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0年智利恢复民主制度以后 ,文人政府在继续和深化军政府时期的经济改革模式和政策的同时 ,逐步把改革重点由经济转移到社会和政治方面 ,其目的是力图从根本上扭转忽视社会问题的倾向 ,努力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结合起来 ,更加均衡和健康地发展。由此 ,智利进入了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深化时期———第二代改革 ,逐步走上了寻求符合自身发展与改革要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智利模式”的成就实践了近20年的智利模式取得了网个方面的成就。第一,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阿连德政府后期,经济停滞不前,通货膨胀率达到天文数字。面对严峻局面,1973年军政府及其经济领导班子提出与阿连德时期完全相反的政策:一是实行大规模私有化,将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冷战态势的日益严峻,美国开始寻找除战争、外交等公开手段以外的其他斗争手段。"隐蔽行动"则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乃至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政策或主要斗争手段之一。对于这些行动,美国政府总是尽可能的否认和掩盖,但随着解密档案的逐步出现,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随之深入,成为西方冷战史研究的一个热点。美国的隐蔽行动政策及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其隐蔽性、复杂多变性、难以防范性以及极强的针对性,也因此更具危险性。1973年智利政变后,关于尼克松政府参与颠覆阿连德政权的研究从未停止。本文利用最新解密档案分析1969—1973年间尼克松政府对智利采取隐蔽行动的内部争论及实施细节,发现尼克松政府对智利隐蔽行动的实质和目标总体一致,只是随着智利局势的不断变化,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干预的程度、方式、时机以及实施人员及资助金额等具体细节存在着巨大争议;随着智利国内经济形势、阿连德支持率、军队稳定程度等智利内部因素的变化,美国对智利的隐蔽行动有针对性地筹划并展开;美国对智利的政策与当时冷战背景下的国际环境、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地区政策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以国内市场为主,对外开放程度比较小。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于实现工业化和地区大国的总目标。独立后,尼赫鲁总理制定了全方位的对外经济政策,多方获取外援,并对外国私人投资实行利用与限制相结合的政策,以弥补本国建设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同时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并发挥本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于1985年11月7日至13日在南通召开了《拉丁美洲对外开放政策》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七十多名专家和学者。这次讨论会的宗旨是结合实际探讨拉丁美洲实行开放政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服务。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关于拉丁美洲的对外开放政策 (一)关于拉美国家实行的是不是对外开放政策问题。第一种意见认为,对外开放是我国提出来的政策,拉美国家并没有提出来过,因此,不能硬往拉美国家身上套;第二种意见认为,拉美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对外开放政策,但它们实际执行的是对外开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经济继续缓慢稳定增长王绪苓1993年是萨利纳斯总统执政的第5个年头。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稳定经济战略,近年来,墨西哥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墨西哥新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国内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对外开放和推动市场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以促进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1973年智利军人政府执政后,放弃了进口替代模式,实行以初级产品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由进口替代模式向出口导向模式的转变,实际上是经济增长方式由“内向发展”到“外向发展”的转变。在进口替代模式下,政府实行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政策,进口替代工业可以在没有国...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初期,拉美地区总的经济形势仍然是困难大于转机。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看,继1989年负增长l.5%后,1990年再次负增长0.5%。这是1981~1983年拉美经济危机后的首次连续两年负增长;地区人均产值下降3%,是连续第3年下降,1981~1990年地区人均产值共下降了9.6%。1990年,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3.8%,阿根廷负增长2.6%,乌拉圭处于停滞状态,仅增长0.5%,形势严峻的还有尼加拉瓜和秘鲁。委内瑞拉扭转了下跌趋势,经济增长了4.4%。墨西哥经济出现转机,但仍然徘徊在3%。哥伦比亚也在同一水平上。智利1989年增长10%,1990年的增长率低于2%。厄瓜多尔增长近2%。低速艰难增长的国家还有玻利维亚、巴拉圭、危地马拉、多米尼加共和国等。  相似文献   

17.
委内瑞拉总统安德烈斯·佩雷斯1989年2月执政后,面对日益恶化的国内经济形势和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对其前任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他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实行以紧缩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大力发展自由,开放的外向型经济,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主要作法是: (一)放开物价,调整金融政策。 1.放开物价,取消补贴。佩雷斯政府规定除25种主要产品和劳务价格按通货膨胀率进行调节外,其余产品价格全部放开,与此同时取消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2372.3亿玻利瓦)6%的社会福利补贴。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中期,智利开始实行外贸制度改革。经过近20年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智利的外贸制度作为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一部分,与其他政策配套,已能够比较自如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并对调整本国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一、改革前的外贸制度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后,智利开始实行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以替代进口消费品,并逐步形成本国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结构主义的方法考察了智利在新千年消除贫困的实践,重点介绍了"智利团结社会保护体系"减贫项目的产生背景和过程,将其实践的主要特征归纳三个方面:政治正确、政策理论创新和执行中的三个一体化举措。智利历届政府消除贫困的国家意志取得了显著进展,实际中所产生的效果也相对明显。在过去近20时间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稳定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上升,智利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极端贫困人口和中等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出现下降。尽管如此,目前智利在该领域依然面临多个方面的挑战。首先,自2015年以来智利贫困水平基本陷入了统计上的停滞阶段,如何制定更加有效的减贫政策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其次,在消除贫困过程中,农村地区以及城市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最后,在消减贫困过程中,收入分配领域并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23日,阿根廷以宣布"倒账",迎来了圣诞前夜,它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公共债务过高是阿根廷陷入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与阿根廷不同,智利在经济上的完全市场化和在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化,不仅为智利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机制支持,而且为智利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智利为我国提供了如下经验:一是财政预算的高度集权制;二是执行严格的财经纪律;三是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四是强化税收征管及其体系建设;五是实行严格的债务管理;六是建立反周期的财政可持续机制。而阿根廷的教训为我国提供了如下警示:公共债务过高是21世纪初阿根廷经济陷入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而金融监管松弛下发生的货币错配和债期错配等现象则是阿根廷经济全面陷入危机的主要起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