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进 《广东党史》2011,(10):51-51
离别六载,故地重游。我曾经在这片红土地——海陆丰当兵、服役、工作、生活,整整度过23年青春岁月。岁月匆匆流逝,这里的一山一水印证着我们的足迹,这里的一草一木也记取了我们的笑容。此次海陆丰一行,又把我带回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触景生情,青春的记忆悄然唤醒,热血的情怀再次激扬,想念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怀念已经远去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2.
正自1951年春节投入炮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至1958年10月24日回到祖国,我作为一名汽车兵,为打造炸不烂、打不断的运输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回首那段难忘的时光,铭刻在心头的有战斗的艰苦,有胜利的喜悦,更有浓浓的战友情。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帮助我战胜"三怕"多次立功1951年春节那天晚上,我随刚组建的志愿军暂编汽车四十四团,从九连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之前入朝部队的1300多辆汽车,仅一个月就被敌机炸毁了1000多辆,后勤运输线连200公里的距离都保障不了。我们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紧急组建入朝的。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李兆麟、母亲金伯文是上世纪30年代战斗在白山黑水14载的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当年,他们曾经与朝鲜、苏联的战友生死与共,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用鲜血结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1941年至1945年间,我父亲和周保中将军率领部分抗联部队转入苏联整训,编为苏军哈巴罗夫斯克88旅,我父亲任政委。期间,我们一家与金日成同志一家住在同一个单元,互相关心帮助,培养着各自的后代,两家情深意厚。  相似文献   

4.
朱德总司令当年战斗在太行山,虽然年过半百,但仍然和战友们一样,吃的是小米、野菜和树叶,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裳,住的是当地老百姓的农家土房。有一次,警卫班战士小李在送信途中,见老乡采集榆树叶(当地人叫榆钱),  相似文献   

5.
我经常对着1944年我在苏南茅山和汪大铭政委的合影照片凝思。当年在茅山抗战的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汪大铭同志离开我们已7年了,作为曾经同生共死、并肩战斗的战友,至今我仍深深地怀念他。  相似文献   

6.
尹和平 《廉政瞭望》2008,(10):38-39
本文主人公尹和平是原东北某大型企业运输处长,现年56岁。2007年6月,因贪污公款158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战友啊战友……”每当我哼起这首歌,就想起难忘的军旅生活。我这人对战友有一种天然情感,非常讲义气,只要他们有困难,我必定鼎力相助,而正是不讲原则的义气,把我的人生葬送。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老炮兵。思绪一回到当年炮火纷飞的战场,我就不由地想起我们的团长黄登保同志,想起我们与老团长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岁月。 上篇 黄登保同志,1918年1 月生于福建省厦门市一个世代华侨家庭中。中学读书时,就受到抗日救国主张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老兵,战争年代曾多次冒着炮火硝烟,将红旗插在敌人的阵地上。在我的记忆中有很多令人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回首往事,我更加怀念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们。  相似文献   

9.
人生有些记忆是你永远也忘记不了的。虽然我已经是90来岁的老人了,但当年参加长征的记忆在我脑海里依旧那么清晰。闲暇时,我总会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回想当年的经历。每当我想起那些和我并肩作战过的亲密战友,常会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0.
45年前解放西藏的光辉业绩,象一首壮丽的诗篇载入史册。当年世界屋脊上艰苦进军的伟大壮举,震惊着全世界。每当我和战友们回忆起当年进军西藏的情景时,总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那艰苦而有意义的风雪征程,深深地携刻在我的记忆里,使我终身难以忘怀。那雄伟的进军场面、火红的青春岁月,以及战友们吃大苦耐大劳、革命乐观主义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1.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1998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61周年,我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在展馆大厅和吕正操上将相会。建国后,我常常不由地怀念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日日夜夜,缅怀那些战斗在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指战员们,以及那些我与之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其中,我时刻想到的就是当年指挥我们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的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将军。 吕将军虽然已到了耄耋之年,但是身体健壮,举止灵便,谈吐幽默.思路敏捷,毫无龙钟之态。 “我是56年前在你指挥的掌史战斗中突围出来的。”我们见面之后,我这样作了自我介绍。 “啊!” 吕将军非常惊奇地“啊”了一声,接着他精神振奋地紧握着我的手说:“掌史战斗!掌史战斗!你是怎么活着出来的?” 吕将军这个加重语气的问话,包含着丰富的激动的感情。“掌史战斗” 四个宇像春雷一样,唤醒了吕将军心底的记忆。那是他指挥的一次永生难忘的战斗啊!  相似文献   

12.
杨宝威同志是和我并肩作战在抗美援朝前线的亲密战友。当年他在工程兵某团宣传队,我在志愿军某军文工团。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追求,使我们多年来心相连,情相牵。在战争环境中,文艺战士必须一专三会八能,做到琴弦两根歌声亮,快板一打笑语爽。说好听点是多面手、万金油,实际上样样通,样样松。而杨宝威则比我多了一项本领:画笔在手,速写不止。他用他的心、他的爱为我们记录了战斗的生活,伟大的年代,这本集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任何时候部不要忘记过去杨成武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年了。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过去。最近,有许多同志采访我。我说,第一条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回想1937年,形势很困难。平型关战斗之后,我们向敌后挺进。敌人那时...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王宇光自从我的老伴、战友贾唯英同志去世以后,我慢慢静下心来,清理她多年的资料,翻阅她所写的文稿,默默地重温了她的一生。闪光的青春她是一个热情奔放、容易冲动的女性。好像身上有一团火,走到哪里就带到那里,她具有这样的性格,当她略知“五四”...  相似文献   

15.
黄岩 《党史纵横》2012,(11):38-39,4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帮助越南、老挝人民进行抗美救国战争,中国政府应越老两国政府的请求,先后派出了由炮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等军兵种组成的大批志愿部队前往支援。我曾亲历其间,与战友们在越南、老挝战斗生活了整整7年,期间往事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27日是板门店停战协定签字60周年。我这个曾经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记者,有幸在板门店目睹协定签字的前前后后,虽然60年过去了,但翻开我当年在朝鲜采访时记录的4本已经泛黄的采访本,那段特殊的战斗生活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再细想当初的许多细节,更感到而今朝鲜半岛纷争不断在那时就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7.
1978年拍摄《雷锋》,至现在已是35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可现在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人了。但说实话,“雷锋”这个名字,还有这个名字带给我这35年的感触和思考,却并没有随着当年拍摄的结束而离我远去。举个例子吧,丰台文化馆每年都会邀请我作为嘉宾,与雷锋当年的战友和领导,一起去参加”3·5”的活动,他们每年都要举办一个纪念雷锋的展览,展览上绝大多数的展品,  相似文献   

18.
巍巍青山映忠魂──部分抗战老同志重返大青山剪影(杜梓摄影报道)①寄语后代②战友重逢③凭吊杀敌战场④缅怀先烈⑤接过革命旗8月24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干局组织部分抗日老战士驱车百里,重返当年战斗过的大青山抗...  相似文献   

19.
抗美援朝战争至今已过去整整半个世纪了。回想当年参战情景,历历在目。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在云山战斗中,目睹美机残杀被丢弃在战场上的一个负伤美军士兵的惨痛一幕。   那是 1950年 11月 1日傍晚,我军向占领云山地区的美军骑兵第一师第八联队 (团 )发起了总攻。经过一整夜的激战,这支在二次世界大战号称常胜军的美军,被我军全部歼灭。在主攻部队向云山城纵深发展时,我们执行打扫战场任务。我们在漆黑的夜里搜索、寻找着。对牺牲的烈士,查明身份后就地掩埋,对负伤的战友,将他们收拢集中后,分批送到战地包扎所紧急抢救。   正当…  相似文献   

20.
<正>翻阅河北抗战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八年残酷的敌后游击战争中,面对强敌英勇顽强、血战到底的英烈不乏其人。仅当年在河北各抗日根据地战斗过战功赫赫的分区级别的党政军干部就有二十多人牺牲,这些过早陨落的将星,倒在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革命征途上。他们没来得及等到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及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更没来得及得到他们的战友们建国后获得的将帅军衔的殊荣,但其精神风骨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