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人们对“异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争论的核心和实质,集中在这样一点:异化与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一些文章,象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马克思把劳动作为异化的主体一样,把社会主义作为异化的主体,认为社会主义自身产生异化,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经济全面异化。这些文章还把这种观点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观点。一些文章宣传的社会主义异化论,包含逻辑上相互关联的三个重要论点:一、认为异化就是矛盾,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社会思想,特别是共产主义理论,还是空想的,不切实际的”;认为《手稿》的“根本思想”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原则;《手稿》的中心论点是“所谓‘人的本质异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阶级和私有制的论点,‘私有制的扬弃’和‘人性的复归’的论点”,认为“把人的本质异化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原因,而把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作为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的这样的理论,“既是和唯物主义矛盾的,更是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而完全相反的”。这种论断,可以说是对《手稿》基本思想的任意歪曲。《手稿》的基本论点下是人的本质异化,而是异化劳动;不是人的本质异化产生着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恰恰相反,而是异化劳动不仅生产着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而且生产着人的本质的异化;异化劳动是人  相似文献   

3.
在所谓社会主义异化的议论中,有的同志特别热衷于要“揭示”什么“权力异化”。他们认为,“国家政权机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政治方面的异化。”而社会主义国家要发挥它的作用,“就必然要站立于社会之上,向它的公民们发号施令,国家政权的外在性力量就会逐渐增大。”这样一来,权力机构就会“官僚化”,“人民的公仆”也就会变成“人民的主人”。他们给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描绘了一幅相当阴暗的前景,客观上动摇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对于这种不正确的议论,我们有必要加以剖析和澄清。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异化”为“方法论自觉”,探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异化劳动的实然,创设了异化劳动的系统性话语空间。西方传统思想关于“人是什么”的追问、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理论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财富本质”的邂逅、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达成“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三个方面构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场语境。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样态、产生的深层次机理与扬弃异化劳动的路径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内涵布展的完整性阐发。多维审思异化劳动理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深刻的现实启新:辩证看待坚持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相统一的政治立场;客观思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政治举措;理性考量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在我国的报刊和著作中发表了一些鼓吹社会主义存在“异化”的文章。有人认为“异化”是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都存在着“异化”,而且还存在“劳动异化”;有人认为只有“异化”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弊端的唯一科学的说明”;有的人还把“异化”产生的根源归之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这些论调违背了马克思使用“异化”概念的原意,歪曲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混淆了两种社会制度的界限,助长了一部分人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思想混乱。必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指明“社会主义异化论”到底错在哪里?以便端正认识,清除影响。  相似文献   

6.
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认为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之间有一个“决裂”,这是同他对异化和历史主体的看法紧密相连的。 阿尔都塞说:“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往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异化的理论中加进了黑格尔的东西,即历史异化的思想”,但后来“这种结合被马克思抛弃了(手稿没有发表,  相似文献   

7.
数字资本时代,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智能化实现了对劳动方式的智能重构,数字化的劳动方式直接导致了“交往新异化”。面对现实,西方左翼学者从数字化生存下人的生命政治新形态、数字劳动和新异化现象等方面对“交往新异化”展开了批判,一定程度上揭开了“交往新异化”的诸多面向。然而,这些批判大多局限于视域狭窄的表象剖析和伦理判断层面。为深化对“交往新异化”的认识,理应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下,以“交往异化”为分析批判范式,借助唯物史观阐明“交往新异化”的外在面向,揭示其深层本质,破除西方左翼关于“交往新异化”批判的诸多神话叙事。  相似文献   

8.
郭凤海 《理论探讨》2006,2(5):43-47
马克思对“类本质”及其“异化”观念的解构,是通过多个维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实现的。在哲学上,随着“类本质”让位给历史进程中“现实的个人”,“异化”也让位给以物质生产为底蕴的社会实践,由此改变了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方式的根本看法。在经济学上,分工的细化和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的本质的异化,而恰恰是人的本质借以无限展开的推动力量。在政治学上,民主作为人的解放的必要环节,不应理解为人的本质异化的政治终结,因此它也不应执著于“公意”,因为公意的合法性在于它与“众意”的不可分割性,并以众意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因为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都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得到实现和表现,所以劳动异化能够过渡到人同人相异化、交往异化和社会联系异化。《手稿》异化劳动的前三个规定与第四个规定——“人同人相异化”,与《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和社会联系异化,都遵从同一个异化逻辑。异化的主体既可以是“孤立人”,也可以是两人或多人关系及其承载物。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是阐释交往异化、社会联系异化的根源性概念。“社会联系异化”比“交往异化”能更准确地概括《穆勒评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发表以后,陆续发现了四处错误(其中第一点是高宝柱同志提出的,第四点是季定洲同志提出的)。现依人民出版社单行本页次更正如下: (1)15页2至3行:“而应该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这里的“经济学”应译为“经济”。 (2)27页1至2行,“专门追逐个人利益”后面的“(所谓‘商品拜物教’、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等等)”应删去。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为了描写人们由于不理解隐藏在商品中的价值关系即人们的社会关系而误认是商品的天然属性所采用的一个比喻。马克思指  相似文献   

11.
冯倩倩  萧诗美 《理论导刊》2024,(4):97-103+116
“现实的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的核心问题域也是“人的问题”,他不仅关注“人的问题”,更要解决“人的问题”。现代性中“人的问题”在马克思所生活的资本主义时代着重表现为人的异化境遇。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论证“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三者的逻辑联系,对“人的问题”的困境给予解答。他首先把异化劳动同私有制联系起来,分析异化劳动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进而强调要结束人的相互异化必须消灭异化劳动、废除私有财产,而其解决之道正是促进人的本质的复归、实现人的解放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的一些同志滥用“异化”概念,把我国某些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看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力异化”,说什么“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政府变成了老爷,不受人民控制了,变成异己的力量”,并认为这种异化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产物,是克服不了的。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不符合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谭天 《理论导刊》2022,(7):91-97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推动了数字劳动的诞生,作为一种新型劳动范式,数字劳动的异化样态并未根除且更易隐藏。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复杂社会剥削实质的揭示,从源头上廓清马克思视野中劳动异化的真相及其在数字时代的转向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大量着墨于异化劳动的经济事实和理论超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的“非人”状态、物的“治人”弊端。在私有制占主导的西方经济体制中,资本逻辑、工具理性的施加使数字劳动仍突出表现为数字劳动主体与数字产品、数字生产、人的类本质及主体间的异化形态。而异化的克服必须从社会历史运动中寻找理路,将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向,在重构数字生产关系和解放数字生产力、回归技术反哺和人本逻辑、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中推动数字劳动的解放和人的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提供了许多证据,表明我们生活在人类发展的革命转折时代,生活在“必然王国”正在衰亡,“自由王国”逐渐诞生的社会。这里,人类的史前时期正在结束,新的历史正在开始。这个史前时期首先是经济必然王国,其经济规律的作用是“盲目的”,不受社会控制的,这时人服从于异化体系:原始共性吞没了个性、人的个性服从传统、社会关系中商品拜物主义和对于物的依附性占统治地位、劳动及其产品脱离人而异化,社会和人本身全部沉没在异化的社会“太空”。但在所有这些现象后面隐藏着一个伟大的二律背反,那就是“人是历史的奴隶,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曾试图向“经济人”以及产生这种人的商品货币关系发起攻击,但实际上是用官僚统治取代金钱统治,是用行政权力、官僚设制、公文和法则取代物对人的统治。为摧毁这两种异化形式,向“自由王国”迈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谈论异化问题的文章颇多,被指称为“社会主义异化”的现象也不少。异化问题固然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但如果把“异化”当成一种时髦的标签,似乎可以贴在任何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上——什么都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多次说过:资产阶级“民主”只是一个“骗局”。老实说吧:过去有一个长时期,不少的人对他们这个断语曾经疑惑不解,不懂得资产阶级民主的“骗局”,骗在哪里?在欧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首脑和议会是真正经过公民选举,才得以上台的;他们在职期间,倘有违法失职行为,一经揭发便立即下台滚蛋,这是有实例可举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不过是在竞选时期玩了一点小动作(即所谓“水门事件”),一旦被竞选的对手所指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发生异化的深层原因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不力.这表现在:某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对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群众工作不力,致使民主选举中出现假民主、“反民主”倾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向模糊、职责不清,致使村民自治配套制度与运行机制严重缺失,导致自治主体异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不当,致使村治结构“劣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缺乏实效性,致使村干部异化.因此,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才是根除村民自治异化现象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安华 《瞭望》2001,(30)
台湾当局领导人上月出访中 南美洲返台后妄称:“出国 拼外交、回国拼经济、年底再拼选举。”一个多月过去了,这所谓“三拼”究竟“拼”到了什么?“拼外交”撒金钱赔了夫人又折兵 据悉“出国拼外交”,当指其中南美洲行的“作为”。时间选在刚获美国大宗军售之后,是在9个月内第二次出访同一地区,并得到过境美国等几项所谓的“重大突破”,意在凸显其“拼外交”的“成就”。但不想招之而来的不是“成就”而是难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行政行为异化的成因及其对策。认为行政行为异化的成因:一是行政主体追求效用最大化。二是行政行为的总成本大于其总收益。三是行政行为的边际成本大于其边际收益,四是行政行为信息不对称。针对上述成因,设计了行政激励机制、行政约束机制及行政监督机制来综合解决行政行为异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干什么事都有一个“基点”。所谓“基点”,即立足点、着眼点、出发点。基点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句话:为人民,还是为个人。把“为人民”作为自己工作基点的人,说话办事,必然会处处替人民着想,为人民操心,克己奉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而把“为个人”做为工作基点,一事当前,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