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法治化保护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村落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极为迫切。目前的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着法律定位不明、保护对象混乱、保护手段有限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由全国人大制定一部有关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法,解决传统村落的法律定位、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规划等基本问题,为传统村落保护制定长效机制。同时,还应鼓励通过地方立法来保护传统村落,包括改变传统村落富集地区的城镇化考核方式、对传统村落进行分类保护、制定地方传统村落的保护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农村特别是村一级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问题。研究和实践表明,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控制机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大契点。村落社会控制机制的健全和科学与否,不仅决定着村落社会秩序的好坏,而且决定着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最终落实,决定着村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因此,加强村落的社会控制机制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加速农村社会现代化,具有…  相似文献   

3.
但劲松 《学习月刊》2014,(1):36-36,52
当前,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大量分散居住的农民在搬往设施更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时.分散的小村落和古民居在加速消失。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国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之间消失了数十万个,折算后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古民居作为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直接体现.在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保护好古民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黔东南州境内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保存较为完整,但在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城镇化等多重挑战和冲击下,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的破坏。传统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黔东南传统村落保护现状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数量众多,目前有309个传统村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数量居全国地州市第一,占贵州省545个村落的57%,占全国4153个传统村落的7.44%,是中国传统村落分布最  相似文献   

5.
构建传统村落保护性发展的良法框架,要在全面盘清传统村落多样性原生态信息的基础上,严格申报和审批标准,按法定流程申报传统村落和审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同时,要加快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专项立法,保障传统村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具体做法是:厘清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权责,强化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依法加强对财政支持传统村落专项资金的监管;严厉打击针对传统村落的文物违法案件;重视宗族宗法乡规民约在传统村落保护性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陆锦宏  姚远 《当代贵州》2013,(22):24-24
我是土生土长的黎平肇兴人,从小在村落之中、鼓楼之下、大歌声里长大,至今保持着侗家人的本色。正是这种本色,让我在从事村落文化保护工作时,始终存有一份敬畏与激情。在我看来,保护村落文化,不仅要保留外在的物质形式,更要传承活态的民族文化、村落文化。只有留住文化的魂,村落才会永存于世,生生  相似文献   

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日前公布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等64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  相似文献   

8.
文化前线     
《当代贵州》2013,(18):6-6
中国建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6月4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天津大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是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天津大学批准,依托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组建而成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机构。为了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2012年4月,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并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列入了国家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城镇化、工业化、大型工程建设、打工潮、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等因素叠加,中国的传统村落正经受着剧烈冲击。为了扭转被破坏的局势,国家层面采取许多保护传统村落的措施,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就是重要举措之一。有些村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改变或消失,用影像记录尚留存的传统,至少可以保留一段历史的记忆。今天互联网已经普及,影像记录走进日常生活。每个传统村落面对的现实环境不同,保护措施因村而异,传统村落在每个人的眼中和镜头下各有特色。充分利用影像记录传统村落的景象和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传统村落的转型发展是个关键问题。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村落?对已经遭到破坏和仅存的中国传统村落资源应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重视。文章深入阐述了中国传统村落的内涵、价值分析、保护现状,以及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粗浅探析,并从学理上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群的协同发展系统是在历史衍化中形成的现代化的重构过程,也是遵循系统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则和思路进行资源整合的结果。从微观到宏观,可以构建传统村落独立系统、传统村落群系统、传统村落群与所在城市的产城融合协同三级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5月,贵州省出台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进行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档案保存和利用是实施贵州省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也是贵州省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一、传统村落保护与立档调查贵州省历届政府对传统村落的保护都给予高度重视,建设了中国最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公布的福建省12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对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在宁德、龙岩、三明、南平、漳州五个地区,呈现出"山区多,沿海少"的分布规律;两个高密度核心区分别位于宁德市西南部、漳州市西部;传统村落距离中心城市平均距离超过60km;地形、交通、社会经济是影响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娜 《实事求是》2017,(3):103-108
吐峪沟是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传统村落,现代旅游开发加速了古村落的现代化进程。以现代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性因素的大量涌入,给当地传统社会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而剧烈的文化冲击。在参与旅游业的过程中,交织着物质利益原则和伦理中心原则的矛盾冲突,既是商业利益对亲缘血族群体的撕裂,也是传统文化礼俗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交织与变异。维吾尔族传统村落文化的发展变化具有多元性,其变迁的关键在于将国家和主流社会推动的"指导性和引导性"变迁转向当地的"主动性"变迁,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变迁获得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15.
王云庆  向怡泓 《求实》2017,(11):85-96
我国传统村落历史悠长,文化根基深厚。既有和谐生态的自然景观,又内涵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生存繁衍的根基。每个传统村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回忆和传承,形成了各自宝贵的社会记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对传统村落统筹规划、合理保护、深入研究、科学开发,维系和保护我国传统村落的社会记忆。基于社会记忆理论挖掘村落的内在价值,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与蕴含着民间乡愁的社会记忆理论相结合,才能使这些隐于村落间的民间记忆更好地保存延续下去,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村落提供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喻丹 《当代贵州》2013,(22):26-27
如何保护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遗产,并在保护中谋求文化脉络的延续与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下遗产保护领域的一个普遍性难题。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应注重自然和文化、物质和非物质、历史和现时的整体保护,倡导尊重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变特性,延续村落的文化脉络,维护现代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正在大量消失。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传统村落,取得较好效果,但实践中也存在传统村落"变味"的尴尬。比如,在搞旅游开发时出现了拆古建新、拆真建假以及过多外迁村民等错误做法。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要积极发展旅游,又要防止过度商业开发,以科学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价值就是保护传统村落的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对于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年份。随着两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发布,多领域学者深入村落,在田野考察中探寻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传统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传统村落的商业价值受到更多关注,传统村落和旅游开发的结合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对于大多数刚刚进入名录尚未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村落,其发展规划研究是未来几年保护实践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同时注重法律保护也是保护工作中涌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喻丹 《当代贵州》2015,(7):14-15
<正>到传统村落找寻年味乡愁到传统村落去过年!那里有民族的魂、文化的根,有几千年的文化氤氲。然而,传统村落是否风物依旧?人走了、屋垮了、村庄空了,传统断流,习俗濒危——近年来,很多传统村落的特色民居与生活方式渐次湮没。业界喟叹:"保护传统村落,比保护一个故宫还难!"不能让"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只存载于诗卷中,不能让"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只留存在吟诵里。附丽在传统村落上的乡村文化,是中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必须以敬畏之心、历史之责保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对于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年份。随着两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发布,多领域学者深入村落,在田野考察中探寻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传统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传统村落的商业价值受到更多关注,传统村落和旅游开发的结合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对于大多数刚刚进入名录尚未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村落,其发展规划研究是未来几年保护实践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同时注重法律保护也是保护工作中涌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