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现行宪法的重要发展,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宪法的修改和贯彻实施,必将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宪法的贯彻实施,有赖于建立一个完备的配套法律体系并保证其实施。否则,宪法依然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给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修宪之后,立法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探索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从犯罪主体方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所做的一种类型化的区分。我国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承认青少年由于年龄、智力、可塑性等方面的原因,对其犯罪行为做特殊处理,使之尽快复归社会的合理性。本文从青少年犯罪非监禁化的角度来阐述如何架设一条使其复归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罗锋 《法学研究》1986,(2):75-78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研究青少年犯罪的首要问题。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是指近期青少年犯罪表现出的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本文拟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作概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在海南省文昌市人民检察院调查时发现,该市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犯罪类型和特点上也出现一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青少年犯罪在各类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大,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之所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是由青少年自身心理不成熟与外界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正,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它是全社会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需要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日趋增多,而且青少年犯罪的性质也越来越恶劣,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如何规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以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以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入手,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征特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浅薄之处,以为贻笑大方之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而青少年犯罪却与日俱增。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会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就有约10名是14——18岁的未成年人,这显然说明青少年犯罪已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人数逐年上升,这不仅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了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徐建 《法学》1985,(11)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随之也必然引起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一系列变化。中央领导伺志指出:“是不是在社会治安方面也会引起一些问题?”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广大的政法工作者思考的课题。农村青少年犯罪趋势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取消“大锅饭”后,农民的个人利益得到了重视和保障,过去掩盖着的各种矛盾显露出来了,如为山林、宅基、土地、水利等问题引起的殴斗、伤害等案件明显增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激烈变动,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较为突出,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动向。深入研究和认识这些新特点与新动向,对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农村社会结构中变动最快的是经济结构。农村实行承包,打破了原来的经济生产单位。生产力发展了,青少年犯罪亦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如盗窃生产资料——大牲畜、拖拉机、农船;故意毁坏他人承包的庄稼、山林;由邻居纠纷、土地纠纷而引起的犯罪增加;与本人的专长有联系的个体户、专业户的犯罪突出。比如,据调查浙江平阳县1984年提起公诉的犯流氓  相似文献   

10.
目前,青少年犯罪与走私、毒品犯罪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也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多年来,我国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预防、治理工作,建立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治理体系,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起步较晚,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治理体系,仍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结合学习、生活中的体会,谈谈我对青少年犯罪的一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不断呈低龄化与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的严重问题,其突发性、随意性、新奇性、模仿性等犯罪特点不仅反映了青少年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水准和信念意识,而且也反映出了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消极因素和社会法制弊端,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堵截犯罪之源,增强法制意识,提升全社会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瞩目的一个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不断增多,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董燕 《刑警与科技》2005,(2):114-124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减少犯罪,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实际问题,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成因,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开展预防教育,作一些浅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直接制约着一国刑法立法上的犯罪规模。行为的社会普遍性、社会对行为的不能容忍性和刑罚干预的迫不得已性,正面运用是犯罪化的条件,而反面运用则是非犯罪化的条件。“超前立法”可以看成是犯罪化的一种特殊形态。过犯罪化是犯罪化的异化,而过非犯罪化则是非犯罪化的异化,两者都背离了刑法立法的“求真务实,,即其科学性。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直接影响着公民自由范围,两者最终都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蜀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7名被告对两名受害人实施轮奸案件。这7个本应在校园里学习的青年,因为过早走上社会,失去了正常的学校教育,跌入了犯罪的深渊。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2002年至2007年涉性犯罪案件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搞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转化工作,都必须充分注意和认真研究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点及其在违法犯罪青少年身上的特殊表现。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促使他们向坏的方向发展。在北京市少管所调查的七十名犯罪少年中,这种正反面的事例是很多的。在七十名犯罪少年中,初次犯罪的高峰年龄在十三到十五岁之间,共四十六名,占百分之六十六。从少管所女队的五十七人来看,初犯的高峰年龄也是这样,占百分之七十一。为什么十三至十五岁的少年开始犯罪的比较多呢?考察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可以看出确有一定的联系。第一、少年期的主要特点是独立性意向发展很快,认识能力的发展跟不上。少年期是半儿童、半成人时期,也就是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在这个时期,身长、体重、肌肉、骨骼、神经系统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生殖系统从开始发育到基本成熟,性感产生。生理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有社会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深入研究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因素,是教育犯罪青少年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从调查的案例看,许多犯罪少年走上歧途以后,随着犯罪经历的增多和相互之间的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观念形态的东西,即比较固定的看法和观点。这些观点腐蚀性很大,是支配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监狱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监狱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对我国监狱科学理论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一、关于监狱法基本理论的研究。当前,有以下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应着重研究。如: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哪些重要观点对《监狱法》的制定、研究、贯彻实施具有直接指导意义?2.我国《监狱法》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3.《监狱法》在刑事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与刑法、刑事诉讼法律的关系怎样?4.监狱行刑法律关系是什么?5.《监狱  相似文献   

19.
司法上的犯罪化是将迄今为止没有适用刑法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通过新的解释将其作为犯罪处理。司法上的犯罪化,实际上是因为社会生活事实的变化,在刑法条文可能具有的含义内,对刑法做出同时代的客  相似文献   

20.
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刑法的真实含义是在社会生活事实中不断发现的,司法上的犯罪化,并不必然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应当在遵循刑法第3条后段的前提下,积极地实行司法上的犯罪化;刑法第3条前段不是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而是基于我国刑法分则条文的特点,为了限制司法机关的出罪权、控制司法上的非犯罪化所作的规定;我国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空间很小,因而不能盲目模仿西方国家的刑事司法策略与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