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超  洪伟 《法制与社会》2011,(13):66-67
本文从国美控制权之争这一事件出发,透过公司法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对控制权争夺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揭示了控制权争夺源于公司治理缺陷,只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公司治理缺陷,才可能避免股东与管理层罕见的控制权争夺。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生活》2020,(8):52-53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公司治理的完善,缘于无数人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实践以及实践中的惨痛教训,让人去思考、去改进。俏江南、1号店、万科、汽车之家、雷士照明、Twitter、Uber等公司的控制权争夺战悲壮而惨烈,就连乔布斯大神也曾被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赶了出去。他们出局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您看过上一期文章,也许会说:不是有67%、51%、34%三个股权比例线吗?所占股权比例越高,控股股东就越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杰 《研究生法学》2007,22(5):73-78
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明了收购方要实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除了要按我国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控股比例外,还受到一些非股权因素的影响,而这些非股权因素对于收购方取得目标公司实际控制权也十分重要。例如印鉴的保管,章程细则的规定和管理层对控制权的威胁等。本文通过对这些非股权因素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具体操作程序,例如在收购中实行印鉴共管、对章程细则做尽职调查以及监督制约管理层等,以期对收购方的收购行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梁天 《法制与社会》2011,(36):16-18
公司控制权作为一个全新概念,在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应该加强对公司控制权的理解与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司法人性地位,发挥公司控制权在公司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公司控制权概念解读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6.
7.
在一部法律刚刚施行后即寻找其缺陷和漏洞,往往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也缺乏实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依据对原《公司法》的从业经验,再结合适当的推理来发现新《公司法》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如何进行补救的建设性意见。这样的探讨,或许会对根据新《公司法》起草公司章程以及将来的公司法司法解释的制定有所帮助。需说明的是,本文仅着重于对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规定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居于公司治理主流地位的股东价值理论及其主要挑战者利益相关者理论忽略了创新对于公司的重要意义。《公司控制权的竞争》一书提出了公司治理的组织控制理论,为支撑创新过程的制度条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它对美国和德国在战前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促进创新的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发展的分析,证明了促进和保障企业创新的公司治理制度设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邵文辉 《法制与社会》2011,(12):108-110
本文对现行《公司法》对公司形式的两种分类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保护制度作出分析,指出现行公司法的分类调整方式因缺乏针对不同公司形式的差异性规范,对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保护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程磊  杨俊 《河北法学》2023,(7):170-186
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创业者在发现商机与创新商业模式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投资人在商业模式上的“外行人”属性越来越明显。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角色的重新定位成为了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变革的内在推动力。公司的最终决策权仍属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传统公司控制权机制,不符合现代公司治理对决策效率的要求。为免除创业者们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后顾之忧,建议“同股同权”原则的适用应限制在物质性决策权方面,如重大资产重组、股东分红等,而对于那些直接与公司经营发展相关的管理方面的决策权,即管理性决策权应尽量让渡给具有商业智慧与决策能力的创业者们。  相似文献   

11.
刘小勇 《当代法学》2012,(2):105-111
大陆法系公司法将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分为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可这种公司类型的划分并非绝对,也不尽合理,故有些国家另以规模大小区分公司类型,有的国家甚至另创设了新的公司形式以弥补其缺陷与不足。而日本则对公司类型划分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将两者合二为一,并以股份流动性及规模为标准对公司类型进行了更精确地区分。我国也同样存在着类似日本进行公司类型变革的背景理由,故我国也可统合这两种类型的公司,以制定出更为合理、更加精致的公司制度。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我国《公司法》完成的资本制度改革基本上是沿袭了法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近10年来的做法,于我国国情考虑很不周延。工商机关从公司登记事务切入取消公司法定最低资本数额和实缴要求自始不合法治原则,谋求逃避监管职责的制度"走私"利益,欠缺正当性,存在违法情节;而深圳创造的"认缴制"概念在法律上没有确切的含义,没有体系化的制度结构,深究起来不知所云。地方政府越权修订国家的公司法,冒犯全国人大权威,实质获取"举改革大旗"、"挖制度洼地以引流抢夺国内金融资源"、"摘皇榜"等行政机会利益,倒逼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吃改革宴席中的立法"剩饭",污损了民意机构的尊严。实施颠覆性的改革措施,忽视了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公司资本制度变革的背景及底线。英美授权资本制下维护交易安全的配套制度非常完备和精细,我国则缺乏那种系统性的法律配置和软文化,依托法定资本制保护债权人利益是我国长期的最适合制度选项。所幸的是,本次改制后,法定资本制的框架尚得以保存,我们必须戒急用忍,通过公司法的进一步修订建立及时、妥当的配套制度,跟进补救其错漏。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我国《公司法》完成的资本制度改革基本上是沿袭了法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近10年来的做法,于我国国情考虑很不周延。工商机关从公司登记事务切入取消公司法定最低资本数额和实缴要求自始不合法治原则,谋求逃避监管职责的制度“走私”利益,欠缺正当性,存在违法情节;而深圳创造的“认缴制”概念在法律上没有确切的含义,没有体系化的制度结构,深究起来不知所云。地方政府越权修订国家的公司法,冒犯全国人大权威,实质获取“举改革大旗”、“挖制度洼地以引流抢夺国内金融资源”、“摘皇榜”等行政机会利益,倒逼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吃改革宴席中的立法“剩饭”,污损了民意机构的尊严。实施颠覆性的改革措施,忽视了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公司资本制度变革的背景及底线。英美授权资本制下维护交易安全的配套制度非常完备和精细,我国则缺乏那种系统性的法律配置和软文化,依托法定资本制保护债权人利益是我国长期的最适合制度选项。所幸的是,本次改制后,法定资本制的框架尚得以保存,我们必须戒急用忍,通过公司法的进一步修订建立及时、妥当的配套制度,跟进补救其错漏。  相似文献   

14.
樊纪伟 《华中电力》2022,(1):96-110
自公司诞生以来,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就受到各国商业实践和立法的特别重视。各国商事立法均对公司类型加以规定,并分门别类地对公司设立、股东权利、公司治理等进行相应规范。虽然商事逻辑的共通性拉近了各国立法上的公司类型,但各国在公司法定类型及相应公司规制上的差异仍旧鲜明。这也反映在我国学界对公司法定类型的争议上。我国公司法定类型改革应坚持本土商业实践逻辑,并确保改革成本最小化。由此,保留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并按公司规模大小进一步区分出大型公司与小型公司,就成为理性选择的结果。具体而言,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增设大型公司,明确大型公司认定标准,并在公司机关设置、财务会计制度等方面给予相对严格的例外规定;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增设小型公司,对其赋予更加灵活、便捷的自治,并将上市公司扩增为公众公司。  相似文献   

15.
宋虎 《法制与经济》2020,(3):63-64,67
我国现行公司法对于公司章程中公司控制权条款的规定留白较多且过于原则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公司首当其冲成为经济模式转型的最佳载体。当前,司法机关及经济市场职能部门以保守策略为导向,即使最高院目前以极高效率出台第五部相关司法解释也未能从容应对公司因市场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和纠纷,导致裁判尺度的不一致,阻碍了公司的稳定性和高速发展。文章从阿里巴巴和京东公司现行管理模式中关于公司控制权条款入手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公司现有模式及公司法相关规定,探讨在股东表决权及董事选任制度上灵活设计的优势及在制度移植的合理性,提出公司章程与公司法冲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股权?打个比方,你和徐徐共同出资设立了一家叫做言商有料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8000元,我们各出4000元。我们把钱转入公司账户,完成出资,至此,钱成了公司的,而我们也为此获得公司的股权。如果按出资比例,就是各持公司50%的股权。这股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说股权的实质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司法》对于公司瑕疵设立制度尚无完善的成体系的规定,在保护交易安全和保障相关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方面仍有不足。文章通过比较两大法系的公司瑕疵设立效力模式,分析我国公司瑕疵设立效力制度的现状和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我国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瑕疵设立的表现集中在"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几个方面,但是现行的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缺陷很多。  相似文献   

19.
公司控制权正当行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控制权是权利主体对公司经济资源表现占据、把握和处分,并由之对公司事务作出决策的权能。众所周知,公司作为资本的产物,其全部制度以及股东的权利是以出资比例或者股份为基础设计安排的,因此,法律理念上的股东地位平等并不能必然导致投资者们在公司事务决策中权利的平均分配。按照每一股份行使一个表决权的公  相似文献   

20.
从法律视角而言,近年来引人注目的“达能VS娃哈哈巨额投资纠纷”、“国美黄光裕VS陈晓之斗”、“马云VS阿里巴巴关于支付宝之争”等经典“商战”,都是股东闻争夺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博弈。此等博弈,实属公司股东间道德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等综合实力之较量,而法律则成为该等综合博弈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