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菜谭概     
正福建简称"闽",凡具有福建烹饪特色的菜肴均可称"闽菜"。闽菜历史悠久,汉唐以来,伴随着中原汉人入闽,以汉唐文化为内涵,以福建水土、物产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福建饮食习俗,在此基础上,又博采各地烹饪技艺之精华,不断发展创新而成为格调高雅、馔法精致的一支菜系。北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饮食文化也随之繁荣发展,京城开封的上层社会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闽菜是我国著名的菜系之一,它汇集了福州、闽南、闽西各路菜肴的特点,自成一派.它的选料之精,刀工之细,调味之考究都胜人一筹,而尤以长于烹制美味的山珍海味著称.闽菜烹饪技术对台湾省及东南亚一带的饮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被推为闽菜之冠的“佛跳墙”,集中了闽菜在选料、刀工、火候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古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汇集了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的饮食习好。北京四季分明有着菜品繁多、质感多样、浓厚清醇的饮食特色,逐步形成以宫廷菜、官府菜、鲁菜、清真菜、地方菜、北京小吃(民间菜)等多菜系融合而成的独有的"京菜"文化。"京菜"发源于各方,汇聚于京城,经过历史的演变与沉淀,形成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使之有别于中国"四大菜系"乃至"八大菜系"的分类方法。"京菜"虽然  相似文献   

4.
漫谈北京菜     
北京作为几个朝代的首都,曾经是帝王盘踞、官宦云集的地方,各种奇珍美味汇聚这里,经过几百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北京特有的风格,并且影响着北方各省的饮食。如今,有不少的人认为北京菜已经形成为一支可以和传统的中国四大菜系(即山东、四  相似文献   

5.
晚清民国的成都是现代川菜菜系的发源地与演变中心。成都的满族和回族人口也影响到了现代川菜菜系在成都的定型、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满族、回族等少民族饮食文化推动了近代成都饮食业的发展,从原料选取、烹饪技法、菜品制作、筵席内容等方面给现代川菜菜系以影响。生活在成都的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为成都市民的饮食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饮食品种,大大丰富了成都川菜中的面食、糕点、小吃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鄂璠 《小康》2013,(1):62-66
2012~2013中国饮食小康指数:78.9国人最重视的"吃的问题"是口味、安全与营养。在口味方面,国人最爱"辣"的味道,最喜欢的中外菜系分别是川菜和韩国料理。对于饮食安全与营养的重视超过了食品价格与饮食健康,89.3%的受访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从不参考饮食营养类书籍的受访者还不到一成  相似文献   

7.
《福建乡土》2016,(4):56-57
正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方的菜肴经过历代厨师的加工完善,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方名菜。随着物质的丰富,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乡土气息鲜明的菜品摆上了大众的餐桌。在一定的地域内,利用本地所特有的物产,制成具有鲜明乡土特点的民间菜,是中国老百姓饮食区域性的体现,是地方菜的根基和源头,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闽菜取材广泛,原料土生土长。充满智慧的福建人用平凡无奇的乡土原料制成了宴席上瑰丽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7,(4)
<正>自"中国饮食小康指数"推出"国人最偏爱的味道"调查以来,"咸"首次以高达66.5%的得票率击败"辣"和"甜",位列榜首";国人最偏爱的五大外国菜系"榜单自2010年推出以来,榜首首次易主",日本料理"以2.7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击败了常胜将军"韩国料理"……国人饮食,还有哪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福建乡土》2016,(4):3
正为传承闽菜技艺,树立福建餐饮标杆,展示闽菜文化风采,根据《关于开展2016年"福建十大名菜"系列评选活动的通知》(闽商务服务业(2016)8号)文件,在省商务厅、旅游局、新闻办、食药监局等部门指导下,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于2016年3月至5月组织开展2016年"福建十大名菜"系列评选活动,历经资格初审、地市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评选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福建乡土》2016,(4):65
正经自荐、推荐、网投、专家评审,2016年6月,"福建十大名菜"系列评选榜单揭晓,包括福建十大名菜、福建十大名小吃、福建十大餐饮名店、福建十大名厨。福建省首次组织评选名菜、小吃、餐饮名店、名厨等,意在充分展示闽菜独特魅力和文化精髓,推进福建餐饮业转型升级及食材产业发展,助力闽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福建乡土》2016,(4):2
正经自荐、推荐、网投、专家评审,2016年6月,"福建十大名菜"系列评选榜单揭晓,包括福建十大名菜、福建十大名小吃、福建十大餐饮名店、福建十大名厨。福建省首次组织评选名菜、小吃、餐饮名店、名厨等,意在充分展示闽菜独特魅力和文化精髓,推进福建餐饮业转型升级及食材产业发展,助力闽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表现饮食的内容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食中有文化,文化中有饮食,互为表里,密不可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味"论诗、诗味交融就是从饮食文化到文化饮食双向交流、相互重构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3.
由中西快餐之争所引发的思索凌大卫从80年代后期,我国城市中的快餐店明显地多了起来,不仅传统中餐四大菜系、八大菜系等诸多菜系竞相在快餐领域争奇斗妍,海外快餐也在中国市场登陆,出现在城市的商业中心。其中,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国际著名快餐企业成绩尤为突...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滇菜进行创新才能使它走向全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和文化类型最多的地区,再加上其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使云南形成了选料广泛,特色各异的各民族的餐饮文化。在各民族的长期发展和不断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以酸、辣、苦、甜、咸、香、臭七味为主的饮食特色,被称为滇味。  相似文献   

15.
天门人自18世纪时起便开始"北上"和"南下",容县人移居海外则始于19世纪中叶。天门人移民的原因源于环境的改变,而政治性和经济性则成为容县人移民的主要内容;天门人在海外,大都靠特殊的技艺谋生,容县人早期大多数是以"契约劳工"或"卖猪仔"的方式迁移海外;从移民实践来看,天门和容县籍移民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建构与形成了连锁移民网络;在天门、容县籍移民及其后裔中,不乏对故乡怀抱情深的企业家,不少人在居住地建立一定的基业后,都能关心和热心支持故乡的各种建设,并通过返乡祭祖和参与宗族活动,加强着与故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 企业文化、乡土文化和海外文化同时开始兴旺,乃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企业、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其同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联系得到加强。聪明而有远见的企业家和地方领导人,深知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速本地区、企业的经济发展,上策就是以文化为先导,对内形成共识,增强凝聚力,进行  相似文献   

17.
《福建乡土》2016,(4):37-38
正"民以食为天",餐饮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并最终形成不同的餐饮文化。我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法国、土耳其烹饪并称世界三大烹饪体系。中餐文化具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雄厚坚实的技术基础,多种原料、多种技术、多种风格相互交融。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厦门四周环海,海鲜资源极为丰富,我们的前辈早就烹制出许多海鲜菜肴,以煮、蒸、炝、煎、炖、汆、炒为主要烹调方法,以清淡原味、微酸带甜、略带微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南北朝隋唐"士族社会"瓦解,两宋之间在地方上逐渐积累起一定数量的士人,并逐渐形成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士人阶层的身份认同意识逐渐趋同,他们在文化上具有优势地位,自觉以"治天下"为己任,以蒙学、家训开展"训俗"教育,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和识字率;以恢复改革宗族制度,推动宗族礼制的庶民化;倡导乡约制度,参与乡村治理。宋代士人借助文化的力量融入地方社会,进而形成以士人阶层为中心的"士人社会"。  相似文献   

19.
吴超 《长江论坛》2012,(3):75-80
清初知识界所普遍遵循的弃"虚"蹈"实"治学风格,是在文化统治阶层与文化受制阶层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而成。因此,欲对这一时期"实学"学风的形成过程有一准确认识,必须结合清初"文治"的学术语境及官方所倡导之"崇实尊经"的历史场景加以研究。顺治、康熙两朝的"文治"策略不仅顺应了明末以降知识界"实学"理念不断深化的学术趋势,同时也驱策清初知识分子逐渐走上了"通经"以"明道","明道"以"致用"的治学道路。而其中"经世致用"的内涵则经过顺、康两朝官方所倡导的"实学"导向,最终蜕变为狭隘的"资治"目的论。  相似文献   

20.
《同舟共进》2020,(2):3-8
古往今来,"民以食为天",无论贫穷拮据或富甲一方,无论达官显宦还是寻常百姓,吃,从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钻研,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饮食,而这些名肴佳馔得以流传后世乃至为人耳熟能详,文人名士的"点睛"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