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环境权益法律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严重损害了农村的水资源、土壤、气候、植物等农业自然资源,直接威胁着农民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侵害了农民的环境权益,严重影响了农村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分析农民环境权益救济的困境及其原因,旨在探求农民环境权益保护的可行性出路。  相似文献   

2.
付园 《法制与社会》2010,(18):261-262
本文基于对环境权属性,主体和内容的界定,提出了资源权的说法,并且对资源权的属性和概念进行了阐述,明确环境权与资源权应当分离,同时在承认两者分离的基础上又肯定他们之间存在交叉部分。  相似文献   

3.
个体生态环境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生态环境权是指个体以适当的方式从生态环境中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以及享受适宜健康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权利.其类型可以分为良好生态环境权、环境资源利用权、生态环境知情权、生态环境参与权、生态环境损害请求权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排污权交易立法框架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幸红 《中国律师》2003,(12):44-46
排污交易制度(emissionstradingsystem),又称排污指标交易制度,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分配排污指标作为污染控制的一种方式和总量控制制度相配套,是一种体现了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境保护新方法。排污权交易制度则将市场机制引入了污染控制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已经至少在10个城市进行过排污权交易试点,涉及的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以及生产配额。但是,由于我国多年处…  相似文献   

5.
污染权交易立法构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在立法上应当将部分环境资源视为一种商品,建立污染权交易制度,在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对环境资源进行有偿分配,获得该种资源的人如同获得某种商品一样,可以将其推向市场进行交易,交易方式主要通过排污许可证有偿转让的形式进行。运用市场机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李姗姗  罗薇 《法学杂志》2012,33(2):168-173
与传统的行政管理和排污收费模式相比,排污权交易模式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具有突出的优势。机动车排污交易机制的运行应在综合性的环境治理模式中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最终实现机动车市场与大气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市机动车排污权交易面临着一些困难,我们应通过出台政策和试点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探索和建立机动车排污权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7.
居欣 《法制与社会》2010,(31):254-255
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作为公共政策,除了具有自身蕴含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本文在介绍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政策的基础上,就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政策的功能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论环境权是一种社会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权的积极权利性质、受益权和程序权相结合的性质、集体权利性质、实现的义务规范性、环境利益的社会公共性决定了环境权是一种社会权。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是一种新型权利类型,已经为法学界所接受,但是环境权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则存在很多争议。对于环境权的理论基础也存在很多说法,学者们各有自己的主张,这些观点主要有人权理论、代际公平理论、公共信托理论等,本文比较倾向于公共信托理论,认为这种理论能比较圆满地解决理论上的难点,并且对于环境法实践也有很大的益处。在环境权保护方面,本文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环境立法、环境执法和环境诉讼。针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缺失的状况,文中认为我国可以考虑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保护环境权。  相似文献   

10.
排污权交易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戴尔斯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其发表的《污染、财富和价格》一书中最先提出。之后应用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实践中,都收获了比较理想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相应的问题,其中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更使公众密切关注和深切担忧,因此我国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的法律制度来解决环境问题的做法是可行的。但是从已经建立的一部分试点城市的具体实践来看,我国现阶段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国可以适当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于排污权交易的比较完善的发展机制,但最根本还是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实施机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的实施机制对于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维护人类的环境利益具有实际意义,但现有的理论并没有为环境权的实施机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成功模式,我们认为,环境资源的市场配置、政府环境公共物品的提供、环境权与传统权利冲突的解决以及程序性权利的完善与享有构成了环境权实施机制的主要框架。  相似文献   

12.
排污权交易制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排污权交易制度正在被引入中国,它作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新手段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论述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含义,实施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以及当前在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各国日益关注环境恶化问题,作为环境保护问题的核心——环境权,越来越成为环境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张和新的法律理论,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价值取向,各国的学术界和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对环境权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正因为如此,对环境权理论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及其立法跟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尚未健全和统一,存在着诸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体系立法效力等级不高、碳排放权以及碳排放权交易主体的合法性问题、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不公平、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体制不畅等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促进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必需跟进的立法包括:对《宪法》中"资源"概念进行立法解释;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制定配套行政法规、规章,如《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与分配条例》、《碳排放配额拍卖规定》、《国家碳市场交易机构管理办法》等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各国日益关注环境恶化问题,作为环境保护问题的核心--环境权,越来越成为环境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张和新的法律理论,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价值取向,各国的学术界和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对环境权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正因为如此,对环境权理论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权的法理念解析与法技术构造--一种社会法的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代社会 ,不应仅将设立环境权视为解决社会个体利益冲突的法律手段 ,而应确立环境权的设立是为解决社会整体利益冲突的法理念。由于民法中的地役权和相邻权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存在着诸多局限性 ,因而不应在这两项民事权利的下位阶构造环境权。构造环境权的法技术应为入宪和由环境保护基本法作出专门规定及制定保护公民环境权的特别法 ,并应以国家 (政府 )职能的重塑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当今中国环境保护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有效手段。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外来的舶来品,如何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的实施,不仅从制度上,更要从法律上加以完善,提高企业减少排污、治理环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我国的整体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冯丹丹 《法制与社会》2013,(33):287-288
本文以中美学者对权利冲突的研究内容为线索,从权利冲突的基本理论出发,着重探讨了权利冲突的解决方式及研究进路,国内学者主要是从法理学及法哲学的角度研究权利冲突问题,从个案中得出结论;而国外则主要是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具体提出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一种具体的权利冲突即排污权与环境权的冲突,提出通过政府管制和权利交易的配置方式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并分析各自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本文通过介绍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在我国实践的情况,指出了我国排污权交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对应地从法律制度层面和环保行政部门的职能定位两方面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对江苏省在太湖流域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做出批复,中国的排污权交易进入一个历史性阶段,真正意义上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将逐步确立。该制度是通过市场的手段来有效控制企业的排污行为,并将企业排污成本内部化。但该项制度在我国尚处于试点阶段,实际操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国情下,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