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献生 《前线》2023,(1):22-25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出明确要求,从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港澳台侨统战工作、党的领导等领域形成了关于统战工作的理论政策和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问题意识、底线思维、人本理念、求是态度、文化底蕴、创新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统战工作守正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的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基础的发展,它规定了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向。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创新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奋斗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实现了两次理论上的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开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要坚持理论指导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继续进行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创新必须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作风建设,结合当今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党的作风建设做出新的回答,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理论。在取得作风建设重大理论成果的同时,在实践上积极开拓作风建设的新途径,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作风,以实际行动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党风建设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今后继续搞好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5.
窦惠娟  韩辉  马爱东 《奋斗》2001,(12):25-25
创新,是人类社会永生不息、发展向前的动力;创新,是—个民族振兴的灵魂;创新,是—个攻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八十年来,富有理论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次飞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制度化,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自觉,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理论上,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明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实践上,更加重视运用制度性规范、综合性要素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具有时代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逻辑起点,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具有阵地意识、斗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四重特征,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具有党性与人民性、物质性与精神性、斗争性与引导性、民主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价值蕴意。  相似文献   

7.
刘林元 《学习论坛》2008,(10):27-30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双向的,互动的,任何一方的存在与发展都必须在与对方的结合中才能实现.实践观念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介,是理论内涵、实际情况和实践目的三者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但不能直接指导实践,必须化做具体的功能、方针政策、计划、办法,才能作用于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重申了创新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回顾中共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创新史。中共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仍然是看中国共产党能否进一步开拓创新,能否进一步承担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理论的巨大威力就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推动历史发展.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密不可分.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呼唤着理创创新,要求我们锲而不舍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对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了全面总结和科学概括,指出,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党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科学发展观指引的结果。十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特色鲜明:清醒的理论自觉与自信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执政为民是推进理论创新的鲜明主旨,适应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是理论创新的宏观定位,坚持理论武装与指导实践的统一是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在新探索和新实践中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党员主体地位是相对于整个党的事业的客体而言,具体表现为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是党的建设的主体,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党理念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以人为本理念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体现。要把发展党内民主的重点放在大力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上,通过建立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机制,全面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无行政权力依托基层党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无行政权力依托基层党组织作为政党组织的延伸,政治活动的成效不取决于行政权力的支撑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行政权力依托的基层党组织大胆探索,创造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加强无行政权力依托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上级党组织的有力支持,发挥"群众领袖"的作用,维护群众的权益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从党员主体性质的再认识出发,探讨党员的主体价值、地位、作用及先进性标准等理论问题,力图找到尊重并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实践路径,既注意对理论的系统研究和阐发、又注意与党内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党内民主的发展离不开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党员主体性作用的实现是以党内民主为前提和基础的,党员的主体性对于党内民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依然受到党员主体意识的弱化、权力关系的错位、程序的虚化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通过保障党员权利、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实行市、县(区)党代会常任制等措施来强化党内生活中党员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理论初探——以村民自治为宏观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层党内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微观基石。但在实践上 ,基层党内民主滞后于社会民主的发展。对其进行理论探讨 ,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 ,进而引导农村社会民主发展 ,共同构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格局。文章从内涵与实质、特征与功能、挑战与回应等三个视角 ,初步探讨了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相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8 9年 6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三届四中全会 ,组成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以此为标志 ,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 2年来 ,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工程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在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 ,都取得了新的巨大的成就。认真总结这段历史的经验 ,对于今天和今后的工作 ,都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经验有很多 ,其中最基本的一条 ,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因为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 ,治国必先治党。只有党的领导正确 ,…  相似文献   

17.
党内和谐就是党内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一种协调顺畅、团结有力的状态,党内和谐包括党内思想和谐、党内制度和谐、党内组织和谐、党内作风和谐几大要素。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灵魂,制度和谐是党内和谐的重要保证,组织和谐是党内和谐的组织载体,作风和谐是党内和谐的集中体现。这几个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党内和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否很好地践行和落实,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离不开一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于的领导干部队伍去深入推进。党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在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前沿,要完成党中央提出的新时期干部培训任务,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工作作风扎实、能力素质高、深得人民拥护的党员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9.
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论涉及执政的权力来源、为谁执政、怎样执政和执政目的等诸多重大问题。胡锦涛提出的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七个方面内容,是当前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的重点。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应注重从经典作家和我们党领导人的相关论述中挖掘,从共产党执政经验教训、共产党执政的现实中总结,借鉴世界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和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0.
耿相魁 《学习论坛》2007,23(4):27-29
执政党建设理论是贯穿《江泽民文选》始终的重要内容,它解决了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应当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执政党建设理论凸显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鲜明主题,强调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特别是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突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以人民群众为根本,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