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林荣 《群众》2013,(8):53-5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才工作要“以用为本”。张家港因港兴市,但人才资源却一直是张家港发展最可依靠、最值得信赖的要素。“人才工作做什么”,“人才工作怎么做”一直是张家港上下求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参观、学习、取经及其它杨屹泰八月的南方,“秋老虎”依然不饶人。记者应邀去张家港这个全国精神文明的典型采访,收获颇丰。张家港的确美丽,一个小县级市创造出如此现代和文明,这是张家港人的骄傲。然而,张家港人也有他们的无奈,蜂涌而至的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代表团...  相似文献   

3.
张家港,亘古富庶,现代宜居。几干年文明土地,孕育了这座年轻而充满传奇的城市。连续20年,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峥嵘18载,“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人的时代素描。  相似文献   

4.
杨芳 《群众》2013,(6):35-3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内涵的中国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白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是几代张家港人只争朝夕、敢拼敢抢、勇创大业的精神写照,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时期,张家港人在“两个率先”征程中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正凝聚着一股实现壮丽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张家港市城乡一体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文 《群众》2011,(9):55-57
张家港,一个响彻入耳的名字;张家港,一个让人心向往之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1995年,一个陌生的名字─—张家港,带着国内外人士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关心、期望和种种猜测响亮地出观在东海之滨。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人不倦地书写着两个文明—齐抓的新篇章,其改革的步履越走越坚定,已为世人所瞩目。有目共睹,1995年张家港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已达25%,尤其乡镇经济的腾飞已成为全市经济版图上的半壁江山。乡镇企业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独占鳖头,除得益于“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外,科技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亦致关重要,可以说,是科技人才的智慧与张家港精神…  相似文献   

7.
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经历二十年文明创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成为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县级市。从“张家港文明经验”到“文明张家港品牌”,从城市文明样板到城乡一体文明典范,始终保持攀升态势,始终作为高扬全国的一面旗帜、一擎标杆。张家港文明创建历程,归纳一句话:大境界成就大文明。  相似文献   

8.
百闻不如一见──张家港参观札记宋继武,方劲松,侯学庆面包车一路疾驰,前面的柏油路突然宽阔起来。有人说:"进入张家港了!"我看看表,时间是11月7日下午5点。车上,合肥市赴张家港调研考察城镇建设的代表们:三县一郊一镇分管建设副县长、城建局长及试点乡镇代...  相似文献   

9.
张家港迅速崛起的奇迹,是张家港人在张家港精神激励下创造的。张家港人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张家港精神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在实践中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只做不说”、“做了再说”、“先上车后买票”是苏州张家港、昆山等地人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还是苏州园区经验,都透着这样一股劲儿!  相似文献   

11.
文明,是一种道德风尚,更是一道深植人心的历史印记。1995年10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开启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新的里程碑,张家港市也以“两手抓、两手硬”,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闻名全国。2005年10月,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张家港被授予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区)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全国文明城市。2011年,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张家港坚持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总抓手,在20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历程中,让文明新风吹遍了港城大地,滋养了万千市民,不断丰富了惠民育民、全民参与、常态长效的创建工作内涵,创造了城乡一体文明的新特色和新经验。如今,张家港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立足张家港精神传承,提升文明城市品牌内涵,让文明城市创建与港城现代化建设交辉相应,全力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2.
张家港市委、市政府重视妇女工作纪实庞静芳,徐莉萍张家港是个有82万人的县级市,历史上经济比较落后,人称苏南的“西伯利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以后,张家港市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张家港市在全国百...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21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张家港召开后,中宣部领导同志向张家港人提出,全国学习张家港,张家港怎么办? 张家港人觉得这是上级领导对他们的鼓励和鞭策,更是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他们围绕这一问题,自上而下,层层发动,在全市开展了大讨论。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张家港人头脑清醒,开始  相似文献   

14.
张家港:一个并非制造的神话李建国张家港市青年东路一角。谢军摄靠近长江入海口的小城江苏省张家港市199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折合2146美元,已经实现了“小康”,正在向现代化迈进。更值得惊讶的是,张家港社会稳定,风气向上,并不是经济上去了,留下社会问题一...  相似文献   

15.
走在前面     
关于张家港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也许很多很多。曾经有一位从苏北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去看过张家港以后,再回到自己的家乡看看,感触很深很深。他说他想写一部书,将张家港的发展的经验写成一部教材,送到苏北老家去。他也许觉得他的贫穷的乡亲们虽然已经知道张家港,知道张家港是富起来的农村的典型,知道张家港是大步奔小康的排头兵,只是  相似文献   

16.
论培育和弘扬玉山精神邱模忠一玉山精神是玉山县委、县政府在学习考察张家港的过程中,剖视县情实际,受张家港精神启发,于今年三月份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十六字",即:"团结拼搏、负重崛起、自强自立、勇创一流"。团结拼搏;即万众一心,齐...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07,(7):37-37
杨舍镇是全国唯一的县级市“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城关镇,也是闻名遐迩的“张家港精神”发源地。全镇管辖面职15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人,流动人口18万人,下辖4个城区街道办事处、5个城郊办事处、27个社区居委会、51个行政村。近年来,杨舍镇认真落实斟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在高位平台上实现了新跨越。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09,(5):26-29
张家港的前身为沙洲县。改革开放之初,因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条件较差,一度被称为“苏南的苏北”。30年来,张家港人坚持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不甘落后,急起直追,历经艰辛,终于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协调发展之路,取得了不同凡响的区域发展业绩。  相似文献   

19.
人人称道﹃秦大哥﹄记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王永清黄祥亮秦振华是中共张家港市委的“一班之长”。几年来,在99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他带领全市83万人民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热潮,使得几年前还默默无闻并被人称为“苏南的西伯利亚”的张家港,一跃成为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全...  相似文献   

20.
张家港的魅力一年前,张家港市的名字不要说对外国读者,就是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也是陌生的,老一点的地图甚至找不到它的名字,因为它原先叫沙洲县。然而,今天人们不得不用另一种眼光去审视它。张家港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此令世人瞩目?一曰经济发展速度快,二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