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青年》2010,(5):38-38
问:妻子患有精神病,一天我趁她清醒时与她签订了协议书,约定两人自愿离婚,家中全部财产归她所有,她在协议书上签字认可。但她的父母不同意我们离婚。请问:我们的协议离婚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13,(7):49-49
问:李美和周磊在恋爱期间,周磊答应付首付购买一套房子,其余婚后共同还贷,但房产证写李美的名字,当做订婚礼物。婚后两人因感情不和,李美起诉离婚,但周磊不同意,要求分割房产才答应离婚。  相似文献   

3.
吕斌 《农村青年》2014,(6):48-50
丈夫隐瞒秘密,妻子起诉离婚 事发地:广西南宁西乡塘区。阿秋和阿强结婚的时候,都已是四十出头。按理说,这把年纪的人,都很成熟了,考虑问题也应该比较成熟。哪知,他俩的婚姻只维持了两年便告结束。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我国每年有近50万对夫妇因种种原因“分手”。而离婚双方大都会涉及到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棘手问题。不少人为此闹得精疲力竭,最终不欢而散,甚至发生血腥案件。因此,下少站在婚姻破裂边缘的人都渴望有人指点迷津,最终能够达到“和平解体”,从而开始新的生活。在这种大背景下,一种专门提供“代办离婚”服务的时尚职业应运而生。郑州女孩刘蓓在深圳当“离婚保姆”的经历,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5.
远新 《农村青年》2006,(7):30-32
青年农民夏和平上山打柴,不幸摔伤导致下身瘫痪。为了不连累妻子王秀芳,以死相逼要与妻子离婚。演绎出这个让人肝肠寸断的离婚故事。他们夫妻间的真情深深震撼了邻村的吴德祥。他毅然走入这个家庭。与王秀芳一起,用旷世的义举让夏和平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6.
赵乾军 《工友》2011,(9):52-53
在这个高楼林立和物欲奢华的年代里,有多少人在外地漂泊,一年多甚至很多年都回不了一次家;有多少人是生活在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这么一个恶性循环之下;还有多少人的父母生活在这种世界里。所以,“家”在这里是一个避风港的代名词,还是一个温暖、幸福、快乐的象征。家这个主题,从文化开始流传和交流而始就成为了一个不朽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简单一点好     
但长春 《工友》2010,(4):61-61
面对同一件事情,有的人不想太多,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完成;有的人反复思虑,甚至把所有能想到的问题都琢磨了个遍,花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答案。为什么呢?奥秘就在“简单”上。前者遇亨喜欢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8.
万民  丁训涛 《农村青年》2009,(12):57-58
到基层走走,经常会听到一些牢骚话。牢骚话是群众怨言,有的人自叹不如,有的人愤愤不平,有的人拍案责难,有的人辛辣嘲讽。群众为什么发牢骚?是借这一形式宣泄一下肚里的闷气,表白一下眼里不满?还是图一时痛快,企求对一些不合民心、不合事理的事予以制止?  相似文献   

9.
《农村青年》2008,(5):53-53
问:我和丈夫感情不和已两年有余。可是,我的丈夫不提起离婚诉讼,并坚持说如果我起诉离婚必须给他5万元的补偿金。请问,是不是我起诉离婚就得给丈夫补偿金?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人人离不开钱,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钱”字写端正。有的人为了捞钱,不惜弄虚作假、坑害群众;有的人丧心病狂,聚敛钱财;有的人一旦有了钱就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一掷千金;个别单位的领导虽然企业亏损,仍然公款吃喝不休。这些人都把“钱”字写歪了。很多人却...  相似文献   

11.
离婚,意味着亲情和家庭的终结。而湖北省竹山县田家坝镇吉鱼村的张保莲和王启奎离婚后,家庭和亲情却在延续。瘫痪的王启奎怕连累妻子,“威逼”妻子离婚。重恃重义的张保莲带着残疾的前夫招赘后夫,决心养活他一生。难能可贵的是,纯朴善良的后夫用全部的爱心投入到这个特殊的组合家庭……  相似文献   

12.
大视野     
《时代风采》2013,(7):12-13
“政策性离婚”都是“房”惹的祸 辽宁社科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如果连婚姻这么严肃、神圣的东西,都成为某些人用来规避政策、法规的条件下,这种突破道德底线的避法现象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2008,(5):55-55
问:现在我想离婚,并想让女儿跟我生活,她爸爸每月给抚育费。请问,关于抚育费的给付期限,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答:至于抚育费的给付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通知》中规定,一般给付至子女18周岁为止。同时法律还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相似文献   

14.
走进农贸市场,做农产品小买卖的人很多,他们有的是租赁门市,有的是固定货台,有的是流动地摊,有的是用人力三轮车。由于各人的思路不同,做生意的方式、方法就有所不同,赚的也就有多有少。  相似文献   

15.
法律问答     
《农村青年》2014,(1):41-41
母亲再婚后给儿于改姓父亲拒付抚养费 问:李女士两年前与丈夫张某协议离婚,双方约定,二人之子由李女士抚养,张某每月给付抚养费600元.一年前,李女士再婚,婚后将儿子的姓氏变更为继父的姓氏.  相似文献   

16.
《农村青年》2014,(5):49-49
问:王立和张娜均系某国有单位工作人员,1990年二人结婚。第二年女儿出生,单位分给王立一套两居室,公房承租人登记在王立名下。2005年,二人所在单位集资建房,在折抵二人工龄后,又缴纳了30余万元,二人购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大两居,产权人登记在王立名下,房屋性质为按经济适用房管理。2013年,王立提出离婚,请问房产该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17.
鲍红艳 《工友》2010,(3):52-52
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只是,有的人因贪图享受无所作为而无闻,有的人因无私奉献倍受尊重而永恒。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江岸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婚案。 这对夫妻之所以离婚,是因为男方在外养“小三”。 庭审中,出面指证男方有“小三”的,竟是男方的父亲,这使人大吃一惊。 老人为何让“家丑”外扬?法官并未当庭宣判,这又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2011,(2):57-58
每到春节前后,不少人总想做一些小本生意赚点过年钱,因为人们都说这个时候生意比平常好做。但说是说,做起来却有所不同,有的人生意做得死赚得少,有的人生意做得活赚得多。下面这几个短、平、快赚钱的例子,本小利大,有的甚至不需要什么本钱就能赚钱,很值得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时代风采》2011,(3):8-9
关于农民工供不应求、拿高薪的传闻不绝于耳。有的说快递员—个月收入上万,有的说建筑业年薪10万元还招不满人,—时间,农民工成了为求职困扰的人所羡慕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